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功利社交,高级别的心理需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就人的本性而言,人是社会性的群体动物,注定要有各种各样的交往,不交往就违背了人性,人会生病的,监狱里最残酷的惩罚就是对社交的剥夺——关禁闭。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理论指出,纯粹的、无功利色彩的社交不仅要衣食无忧、吃穿不愁,还要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这是高级心理需要,也是生命的一种享受,满足时会产生愉悦感。按照马斯洛理论,只有退休之后的、老年人的社交才是纯粹的、无功利色彩的社交,老年人拥有这样的社交,无疑是晚年生活的快乐源泉之一。遗憾的是,并非所有老年人都能擒获社交的快乐,只有那些心态积极的老年人才可以。
  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心理需要完全不同。受传统思想影响的老年人对子女过于牵挂,以至于常常忽视自己,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父母的过多关注会给子女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也是造成父母与子女交流不畅的主要原因,进而带给老年人烦恼、落寞和无奈。而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可以相互理解、共鸣和认同,这对他们太重要了,是缓解烦恼、落寞和无奈最有效的方法。经历这样的交流过程后,心态积极的老年人就会悄然变化,将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
  由于科技的普及与便捷,各种通讯手段方便了沟通,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挑剔聊天对象,能聊天的人不仅要收入差不多,境遇也要大致相同。而且在一个圈子里,只要有一个人的观念是现代的,很快就会感染一群人。
  且不说退休金多少,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过法,快乐的感觉是一样的。无论有钱还是没钱,只要身体允许,老年人都是成群结队去旅游,甚至还有组织的旅游。收入高的坐游船、乘飞机出国旅游;收入低的坐火车在国内、省内旅游。老年人这样的活动既是在消费,也是在社交,分享美食美景的快乐。
  老年人的社交方式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锻炼身体和文化娱乐,有打太极拳的,有跳广场舞的,有唱歌的,有玩乐器的。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做同样的活动,不仅带给老年人安全感,熟悉之后还能聊聊天,这是非常惬意的事情。久而久之,社交与参加活动就互为因果了。
  还有的老年人网购成瘾,买的东西都不贵,喜欢就用起来,不喜欢就扔,这个过程很愉快。虽然“祸害”点儿钱,可购物的过程不仅让老年人体验了“上帝”的感受,还补偿了年轻时没有满足的购买欲望,这对老年人曾经的心理创伤具有康复作用。
  退休之后是最好的时光,有退休金,有闲暇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有的老年人原来喜欢看书,现在有了手机、iPad,微信朋友圈有读不完的文章,将自己喜欢的文章读完是一种满足,分享到朋友圈就更快乐,有人点赞更会乐不思蜀。
  这种利用新媒体社交带来的融洽关系,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并非所有老年人都能享受社交的快乐。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心理消极的老年人很容易上卖保健品、集资、传销的当。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买保健品、参与集资和传销也属于社交范畴。一些老年人心理消极、很难沟通,但内心也有社交需要,这个时候很容易接受他人的心理暗示。比如在买保健品的过程中,会享受到服务的快乐,所以不在意买到何种保健品,在意的是享受的舒心服务。
  社交是老年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社交质量密切相关,關键在于能否把握好社交。虽说老年人社交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卖保健品、集资、传销等都是有功利目的的,而且他们接近老年人的目的就是盈利。
  我们欣赏那些积极的老年人懂得在社交中获得快乐,也非常希望那些心理消极的老年人调整心态积极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社交的方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16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