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润物细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心理素质高低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作为教育者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新课程教育的目标所在。语文课程因其独特的地位及意义,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担当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多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教育心理
  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树立积极健康的职业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行业,教育行业投入较多,但见效甚微。所以,作为教师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
  其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琐碎的事情较多,教师要克服工作中的烦躁焦虑情绪。教育工作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任务和问题都会接踵而至。如果不能积极地调适自己的心理,整天唉声叹气,这样不仅无助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
  最后,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到不断提升自己的切入点,以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单调繁琐的职业生涯。任何一项工作做得久了都会产生职业倦怠,教师需要主动调整心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或者兴趣爱好,比如,有音乐天赋的不妨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并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相信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教师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职业发展的必须。
  二、以语文教学为阵地,不断挖掘语文教材中心理教育素材
  中国是诗的国度,先民们留下的诗歌无不侵润着他们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随着新课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诗歌必将以较大的比重参与到语文教学中。这也为我们利用诗歌教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以课堂为平台,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中国古典诗歌蕴含着丰富的美的教育。中国诗歌发源于《诗》,兴盛于唐,诗歌在古人的观念里它总要给人一种得意忘言的美感。
  有风景如画的景物美,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又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蓮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如《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些景物大家并不陌生,可是很难在生活中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这类诗的讲解渗透美育教学,让学生懂得捕捉发现美,并准确生动的表达展现表达美。
  有质朴、可爱的人物美。在《清平乐·村居》中有“最喜小儿无懒,溪头卧剥莲蓬。”的憨态可掬,《陌上桑》中让“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的秦罗敷,有“倚把青梅嗅”的纯真的少女。这些人物美有其形貌之美,更有其行为传达出来的心灵美。借此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对待周围的同学,怎样捕捉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以便学生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有简朴、惬意的生活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田园生活的美。生活在市井中依然能体会到美感: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不管生活状态如何,都应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通过这些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诗意,不要总埋怨、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抱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面对生活,这也是步人社会的一门必修课。
  其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乏理想教育的素材。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气度,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通过这些经典诗歌的学习熏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古典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挫折教育素材。李白、苏轼、刘禹锡、李商隐等人的诗作中有很多因贬谪失意而写的诗作。但诗歌中无不蕴含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李白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洒脱,苏轼有“一意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在学习苏轼“定风波”这首词的时候,可以结合苏轼的经历了解词作内容,让学生体会诗人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中,依然能笑对风雨的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承挫能力。
  三、举办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首先,在班内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学生自觉利用阅读课完成阅读。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塑造学生健康的品格。比如,在学习小说单元时,我推荐学生课余阅读余华的《活着》,读过小说,大家印象深刻,每个人都有话可说,然后再结合电影版《活着》让大家再形象感知作品内涵。通过阅读讨论,同学们明白了苦难的意义,了解了活着的价值。这样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珍视生命,善待生命。
  其次,举办诗歌朗读活动,让学生敢于当众抒发情感,宣泄郁结于心的愤懑或溢于言表的喜悦、激动。诗歌朗诵围绕一个主题:“青春”。学生可以自选诗歌也可以自己创作。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会用心体会诗作的情感,进而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有些深藏于心的情感可以以诗歌朗诵为突破口,让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
  另外,也可以组织征文比赛,让学生在尽情抒写中释放情感。我们组织了“书香杯”征文比赛,让大家以读书为话题,同学们以读书的收获或读书的意义为内容谈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树立了正确的读书观,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扫清障碍。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并要求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应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27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