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实证考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1085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所有企业都曾尝试利用互联网开拓市场,但消费者接受不同企业网络产品的程度不同;古法工艺、现场体验、管理模式、实体店信誉等产业“传统”不能完全互联网化;互联网化对传统产业形成了冲击、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现实困难,提出以互联网思维展示产品、以互联网战略细分市场、获取新型人才等建议。
关键词: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实证考察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已经逐渐渗透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百度、阿里、腾讯等为首的新兴产业互联网企业,以较少的公共资源占用实现更低成本、更高速度发布信息、营销产品、提供服务,推动企业经营质的飞跃,依靠互联网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售后服务质量,利用“云计算”信息处理技术推动产品生产向智能化、协同化、个性化定制和全过程服务化方向发展,从而谋取了互联网浪潮带来的巨额红利。
互联网企业的兴起以及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渗透被称为互联网化。传统产业互联网化是指传统产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改革、创新、发展的网络空间。大量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一般认为,互联网化对传统产业形成了冲击,而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则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发展谋得先机。如Bharat Rao依据其研究结论,建议企业应更多关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产品与服务;William和James R认为互联网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企业借助互联网可以增加其供应链的附加值;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互联网化通过粘性效应机制与触发效应机制,对传统微观企业的市场基础与组织结构形成冲击,从而推动其转型升级(马翔,2018);互联网能够帮助传统产业拓展消费群体,促进传统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营销环节融合,从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效益和竞争力(胡春阳、刘晓艳,2017);传统产业融合“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快速且便捷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升市场竞争水平、获取更加丰厚的收益(林挺、张诗朦,2017);互联网化能够通过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在不同行业和产业间共享、转移和转换,有利于各类经济资源实现跨产业整合,不断提升产品制造、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游五洋,2015);互联网融合渗透进产业,能够改变产业中企业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通过催生出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李小稳、黄腾华,2017);互联网化能够推动产业中的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客户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及交易方式的创新(沈艳,2017);最终推动各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国家谋得未来发展的先机(宁家骏,2015)。
然而以上研究成果大都以理论研究为主,基本都采用了定性的分析方法,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究竟能不能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与范围、增加市场经济活力,营造新的发展生态,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经济形态不断演变、实现长远发展,需要考察微观实践加以佐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数据,实证分析当前“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发展现状、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一、调查实施
传统产业范围很广,其范围大到工业上的制造,例如建筑建材工业、机械设备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等,小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例如食品加工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农林畜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以及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素质教育,健康卫生、养老保障和文化、体育等娱乐业。
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同时考虑我们大学生的身份限制,我们选择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产业以及互联网手段,例如交通出行方面的出租车和公交车、饮食方面的饭店、垃圾分类处理以及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微信支付、网上银行以及各种网上购物平台。
我们的问卷调查采取了网上调查与线下采访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传统产业:第一,互联网支撑了网上电子商务系统,即支持客户在网上自行下单付款,商家快递实体产品给客户这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第二,互联网作为基础网络,支持了科研人员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以网络文字、图片展示产品,方便客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全面了解产品。因此,我们将问卷分为A、B两类,A类问卷用于了解消费者对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接触及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于传统产业互联化的看法;B类问卷用于调查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享受到的便利和遇到的问题。
A类问卷调查对象为普通居民,我们采取了网上与线下调查问卷、线下采访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在A类有效问卷中,18—25岁的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26%,26—35岁的占22%,36—50岁的占24%,51—66岁的占18%,66岁以上的占10%,样本年龄分布基本均衡;本调查以北京为中心展开,其中公务员、学生、国企员工、私企员工所占比例较高,外企员工、农民工人数相对较少。
B类问卷调查对象为企业,主要采取了线下采访的方式,样本以饭店、超市、网店、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商户为主。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截止日期为2018年8月30日,收回有效问卷1085份,问卷有效率为9042%(其中:A类有效问卷683份;B类402份)。根据本文研究主题,我们重点呈现B类问卷分析结果。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通过对B类402份有效问卷的统计整理,我们发现:所有企业都曾尝试利用互联网开拓市场,但消費者接受不同企业网络产品的程度不同。
首先,绝大部分受访企业曾经尝试互联网销售渠道,但收效大不相同。大多数被调查企业曾直接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但各企业获得的收效有较大不同;从我们的调查统计结果看,企业直接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其效果与企业接触互联网时间长短、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的程度相关。 其次,一些企业采取了借助互联网的其他方式促进销售,均取得一定成效。食品产业的商家,如肯德基和麦当劳等企业推出了自己的APP,用来发放优惠券和开放会员活动;服装行业和休闲娱乐企业则通过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发布和推荐新品吸引顾客,与直接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相比,效果较好。
第三,中青年消费者是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通过互联网了解、消费产品的意愿较高。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中青年人对互联网消费反应比较积极,即大多数18—50岁的中青年人使用过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互联网产品,然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很少进行互联网消费,大多数老年人从不通过互联网进行消费。
第四,消费者对不同网络产品的接受程度不同。并不是每个企业推出的网络产品都普遍受欢迎,调查发现,在使用互联网消费的人群中,基本上所有受访者都使用过淘宝购物等应用软件进行网上购物,但使用美团外卖和滴滴打车的人数则大幅减少,甚至有少数受访者从没有使用过。
三、产业“传统”不能完全互联网化
所有被调查人员都认为互联网产业不会完全颠覆传统产业。虽然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带给了大家很多便利,但传统产业实体店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且许多方面的效果都是互联网企业难以企及的。
首先,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是新兴互联网企业很难模仿的。传统产业,尤其是一些老门店、老作坊,经过了短则几十年,长则上百年的积淀,运营模式、生产方式沿袭古法,这种独有的古制工艺令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难以模仿。举例来说,手工姜糖作坊师傅不能很好地习惯互联网化后的相处方式、作业方式,但师傅的精湛技艺又很难被取代,亦难以找到同时兼具适应互联网趋势、对工艺的传承颇具天赋的新一代技师;又如咖啡的生产,半自动化的机器做出的咖啡品级要远高于全自动咖啡机,且无法从原料咖啡豆的质量上弥补,这就降低了其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阻碍了其生产的效率,间接阻碍了其互联网化、普及化。换言之,部分产业若是大刀阔斧地进行互联网化改造,其产品的质量很可能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传统沿袭的优秀工艺流失,从而再难以提供能够满足当前高消费群体对于品质极致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导致大量优质客户流失、降低企业经营收益,违背改革调整以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和长远发展的初衷,得不偿失。
其次,传统产业的管理模式也是新兴互联网企业很难模仿的。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传统产业如今已经经过了长期的积淀,大多由沿袭古法古制而来的企业经历过许多的变革,由此形成的运营模式、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非常有利于留住高端客户、吸引新用户需求,这些各自独有的运营特色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成了行业内部企业的经营传统,企业之间竞争规则也大多形成了约定俗成,难以打破平衡,这些都形成了互联网化的阻力。
第三,部分传统产业线下的体验感很难被线上的照片、视频展示所取代。以网上书店为例。虽然一方面网上书店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节省了人们大量的搜寻图书的时间,另一方面,网上书店具有不需店面运营成本而“使知识的获取与传播的消费更加低廉”的优势,因而对实体书店形成碾压,导致大量实体书店倒闭,但实体书店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当没有确切的书籍需求而只是想在某一类目下寻找可以用于学习的书籍时,就一定需要一个书籍储备量够大、配备有能够推荐书籍的导购功能的实体书店了。同样的,其他商品如服装、饰品等,网上的照片很难真正反映出穿戴在身上时的真实效果。
第四,传统产业实体店的高信誉仍对不使用互联网的消费群体形成吸引。仍有相当的社会需求要传统产业实体店来满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网民规模已达802亿,这一方面表明互联网已经受到我国半数以上大众的认可,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互联网还没有成为所有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仍有相当多的人很少使用互联网,更不使用网络购物,这部分社会需求仍需要满足,支撑着传统产业实体店的运营。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相信传统产业实体店的信誉。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线上销售问题的前三名依次是“投诉无门”“反馈无效”“照片与实物不符”,表明网络销售服务效果仍有待提高,相对的,基本没有人对实体店销售服务提出相关问题。其原因或许在于,实体店的开店门槛较高,营业执照的办理、经营所需的高昂开销都使得实体店更不愿意失信于消费者,不愿意因一单或几单商品而“打一枪换一地”,破坏在人们心中的可信赖度,从而形成了高于线上店铺的更高的信誉。
四、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现实困难
从我们以上调查统计结果看,基本能够验证目前网络的主流看法和相关研究的结论,即近几年来我们熟识的微商、网店、团购、平台代购等新方式,正日益更新着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给传统产业实体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网店来势汹汹的挤压下,传统产业实体店腹背受敌、正呈现出节节败退的状态,传统产业互联网化迫在眉睫。但从我们对传统产业的采访看,受访企业普遍表示互联网化存在着现实困难。
首先,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有天生的排异反应,互联网的环境与模式给传统企业带来了迷雾般的困惑,尤其是在电商业务领域,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惊人的消费力让各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来不及反应,这也许是传统产业在互联网化之中最大的障碍,如果企业互联网化跨过了这一大难题,传统产业的发展便会突飞猛进。
其次,互联网经营没有时空限制,且削减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让网上商品价格更加低廉,近年兴起的“实体店看货网店购买”,不但使得传统实体店成了摆设、为网店做了“嫁衣”,还严重威胁到了实体店的生存;线上价格的高灵活性,打破了传统产业实体店销售中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传统产业深度融入互联网的时候,线上线下业务整合的困难,难以统一价格管理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化难以解决的困难之一。
更进一步地,互联网模式下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是传统产业很难觅得的:一是高等教育目前还不能培养和教育出同时具有物流、营销、采购、网络和电商技术的综合性人才;二是互联网具有互动性强、信息无限延伸、灵活的实时性、低成本、传播范围广等特性,这导致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无边界地不断向各角度延伸,无死角竞争格局正在形成,这种全方位的碾压让传统产业更加雪上加霜,传统产业若不尽快获取人才,不断更新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营销策略模式,则难以维持生存。 五、相关启示和建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传统产业中的实体经济应了解网店的运营模式,大力改进运营方式,探索互联网化升级的可行途径,寻找传统产业走出困境的钥匙,获取翻盘的机会。
首先,传统产业应学会以互联网思维展示产品。传统产业中的实体经济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利用“互联网使得原有的东西变得不再遥远”这个有利条件,下大功夫研究表现自己产品的方式和避免目前网络销售中的常见问题,如商品销售企业在网上发布能够全方位的展示图片、视频、已有用户体验评价等来吸引顾客,服务提供企业实施精准定位,尽量减少加盟供应商面临接不到单而收益不高的问题等。
其次,传统产业以互联网战略细分市场,明确销售方向,重塑销售策略。企业需要全面把关,科学合理的策划和布局其业务发展,即必须增强全面服务意识,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互动交流,满足其服务需求,进而提高客户忠诚度,保证客户服务的连续性。具体来看,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及特点,明确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即明确产品是否适合在互联网上销售,消费人群都是哪些,如何销售给目标人群;然后对产品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对产品的评估结果确定自身定位,根据清晰的定位拓展思维,寻找发展策略;积极了解互联网模式下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掌握和应用微博、微信等新的网络营销途径和工具,通过互联网提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竞争力,将传统业务融合到互联网中,拓展传统业务产销渠道;在此基础上,给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体验,拓宽互联网业务服务,增加客户满意度,借助互联网实时传播和迅速放大的效应,通过每一条評价、每一个体验增加消费者产品服务的口碑,积累对企业业务经营的积极影响。
第三,努力获取新型人才,引进与内部培养双管齐下。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业务发展所需人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决策型高层管理人员、技术型业务人员和商务型业务人员三种,互联网模式下传统企业业务的发展必须加强培育和引进这三类人才,强化人才的战略优势和作用。以优秀的技术和运营团队发挥传统产业的知名品牌优势,通过节省基础宣传等费用,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走出价格竞争,实现网络与实体的融合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Bharat RaoThe internet and the revolution in distribution: a cross—industry examination[J]. Technology in Society,1999
[2]William Lightfoot,James RHarris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in industrial channels:an industry example[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8(02).
[3]马翔“互联网+”战略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机制研究:理论与案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18(04).
[4]胡春阳,刘晓艳“互联网+”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及机制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04).
[5]林挺,张诗朦互联网+视域下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行为偏好演进规律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08).
[6]游五洋“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07).
[7]李小稳,黄腾华“互联网+”与附件产业升级转型研究[J].海峡科学,2017(03).
[8]沈艳“互联网+产业经济”下新业态的创造性变革[J].商业经济研究,2017(03).
[9]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06).
〔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第十四届“萌芽杯”科技创新及学术论文大赛三等奖获奖项目“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研究成果〕
(刘心欣,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刘继广,河南职业机电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46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