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Limbo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Limbo为Rhonda Lucas(学生)的一篇习作,描述了一段父母离异、家人离散、作者搬家时的悲伤时光。笔者以本篇英译汉的亲身实践为例,具体展示了我的翻译过程以及所思所想。为今后各类翻译比赛中如何提升译文质量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 译前准备 翻译实践 翻译策略
  一、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Patterns Plus:A Short Prose Reader with Argumentation(Patterns Plus:A Short Prose Reader with Argumentation是一本最早發表于1985年的短篇文集。其中选有非小说、非小说以及学生的习作。从修辞的角度出发,此文集每章专注于一种修辞,探讨写作时修辞的用法。此文集多次入选美国大学一年级英语写作课本。此篇为Rhonda Lucas(学生)的一篇习作,描述了一段父母离异、家人离散、作者搬家时的悲伤时光),出自美国大学低年级学生之手,是一篇纪实的抒情散文。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明喻、隐喻、拟人、类比、动静结合以及虚实交错等,被选入大学一年级学生写作课本。
  可以看到,本文的字里行间隐隐流动着深沉的悲伤与对现实的无奈。家庭离异、家人离散,作者站在要清理的车库里,面对着杂乱堆放的家具纸箱,不禁陷入了今昔对比的沉痛之中。全文写法考究,写景时动静结合,传情时善用类比、虚实交错等修辞手法。文风整体朴实自然,大多是常用词汇,鲜有极其华丽的辞藻。通篇用词多为灰暗的色调,比如:coldness(寒冷),cryptic(莫名的),sarcastically(讽刺地),elegy(哀歌),disgustingly(令人厌恶的)等。
  二、标题翻译
  对语篇标题的翻译,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究。孙会军、郑庆珠在论文《系统功能理论与翻译理论研究》(2000)中也讨论了语篇标题的功能翻译问题。可知出版商的要求和翻译的目的是译者要考虑的其中两个因素。例如,文学作品的翻译注重语言形式,而出版商为了讲求社会效率,则会根据不同的场合或为了吸引特定的读者群,要求译者进行适当的变通翻译。(何恒幸,2003)
  何恒幸在论文《问题翻译的三种方法》(2003)指出,一种标题翻译的方法是:相关语篇内容结合法。即语篇对标题(一词多义)进行了解释时,可以结合语篇对标题翻译。原文标题“Limbo”的翻译是一处难点。根据前文分析得知,此处不应该取limbo的神学意义。在原文首段的末尾,作者点题,“Limbo”指的是“limbo be tween the life just passed and the one to come”。可知,作者取“Limbo”的引申义,意在记录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故笔者在选取标题的时候,有如下选择:《那一段时光》;《那时》;《那年那月》;《彼时》。考虑到原文整体偏抒情的风格,笔者将1和2删去,因其过于口语化,不作考虑;又考虑到原文表达不想过于具体,只用一词,虚指心理上的一个阶段,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故最后笔者选用了《彼时》为终稿标题。
  三、总结
  在译前准备阶段,可利用大数据对作者、作品、社会背景等进行查阅。在翻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一开始读文章,而是搜索了本篇的作者,结果发现在网络上并未找到有效的信息,故我猜测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知名,我继而在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检索了本篇文章的出处Patterns:A Short Prose Reader,结果在目录页发现了本篇文章。通过原书的解释,可以确定本文的主题为睹物思人一类的抒情散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知道本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学生,故理解此篇文章并不需要一定领域的专业和背景知识。同时,在阅读过本书的前言和引语之后,我们知道此书编辑的旨要是借助所选的文章教学生写作技巧(修辞技巧)。所以我在动手翻译之前又巩固了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在知网阅读文献,查找有关修辞翻译的理论或策略。
  (MARY LOU CONLIN,2005)
  充分的译前准备让我的一稿翻起来比较顺畅,我对一稿的期待并不高,旨在求尽可能表达原意,逻辑无错,前后通顺。在准备二稿的时候,我将译文细分为具体的单位,比如将一个句子切割成从句、搭配、动词等小的元素,一层层地翻译。这个时候不求翻译速度,需要“字斟句酌”。在遇到与我之前的翻译任务相似的情况时,我会翻阅之前的翻译笔记,应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具体分析见前文)。与此同时,我会有选择地在短期内大量阅读抒情性散文,滋润笔头,让译文不至于笨拙粗雅。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之上,不可“炫技”,过于追求文辞的华美,让译文失真。三稿的翻译与二稿相隔一周,我先顺畅地读一遍原文,让自己代入作者的情景,再脱开原文,开始读我的译文。在情感堵塞的时候对译文进行修改(即刻修改,以免情绪流失)。之后再将译文搁置几天,再进行重读,对改动之处进行考量,此时结合理性分析,保留最合适的一版译稿。最后,对译稿进行格式检查,错别字,标点,做注,页面布局等,力求简洁美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2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