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作物生产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现在水稻种植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仍有部分农户生产的水稻质量和产量并不理想。本文进一步分析总结了水稻高产种植技术,仅供广大农户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4.014
1水稻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了解水稻生物学基础对于提高水稻生产技术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通过以下三点分析对水稻的生物学基础特性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
1.1水稻各阶段生长期
水稻的生育期一般来说比较稳定,而且遗传基因稳定,在同一地区下,适时地播种水稻,遗传特性基本不会发生太大改变。另外,水稻的生育期与季节、温度、日照都有一定的关系,水稻一般分为幼苗期、秧苗分蘖期、幼穗发育期、开花结实期。
1.2水稻的生长
水稻的生长一般分为营养和生殖两个时期。在营养生长期,水稻主要是根部的生长,叶片会逐渐增多,水稻的营养器官会快速成型,为以后的果实提供基础的物质保证和营养物质。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施肥,水稻的总体长势很重要,要及时观测和施肥,同时也要防治病虫的危害,不能营养过剩,导致后期乏力,出现贪青等症状,这样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危害巨大。在生殖的生长期,水稻拔穗、抽穗、结实完成结穗开花到谷粒成熟的过渡。在这个时期,水稻主要是长穗、开花结果。这个阶段是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时期。在生殖期,要重视水肥协调,细心观察水稻抽穗和结果的状况,及时调整各项生产指标的标准,科学配比,合理安排,让水稻达到最高产量。
1.3水稻的特性
水稻具有感光性、感温性、营养生长性。所以,水稻在栽培过程中,对于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水稻的特性要有所了解。水稻种子一般发芽期为10天左右,幼苗期一般为45~50天,分蘖期一般为30天左右,长穗结果一般60天左右,共150多天。一般来说,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所差天数不多,营养生长期略短。
2水稻选种
水稻的种子选择关系到水稻能否高产丰收,是开展其他水稻生产工作的基础。水稻选种首先应本着因地制宜的选种原则,选择在当地有过种植经验,比较稳定的水稻品种为主。在此基础上,建议农户优先选择生命力旺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为主,以降低水稻发生病虫害的几率,生命力强大的品种即使发生病虫害,由于其抵抗力较强,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治理时间,降低农户损失。同时,建议农户尽量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水稻品种,水稻茎秆直立且细弱,一旦发生倒伏极容易造成减产,影响农户经济效益。最后购买水稻种子,务必提醒农户去正规合法经营的种子经销处,售后有保证。
3育苗
水稻需要先培育秧苗,播种现在多使用育苗箱,精心育苗是保证水稻健康生长的关键。
建议在秧苗长高约8厘米时进行插秧。培育秧苗一要精做秧床,这是秧苗发育的基础,一定要土层深厚,且要方便田间管理的板田;二要科学配制营养土。适当使用旱秧壮秧剂,量大量小都不可科学,具体可向专家咨询;三要注意秧盤排放,确保秧盘不变形。
4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遇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需要人工插秧。
5除草除虫治病害
水稻要想高产丰收,除草除虫治病害工作必须及时跟上,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是关键,必须做好预防工作,防大于治。针对除草工作,要本着“除小、除早、除了”的基本原则,避免杂草与水稻争夺养分,将其及时的处理到。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建议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必要时使用化学药剂,但是切忌过量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6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7 收获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割,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扎起,再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而现在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串一串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参考文献
[1]梁彬,谢士栋,夏咏.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
[2]万诲荣.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
[3]黄剑平.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 2017,(35).
[4]孙大全.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7,(08).
[5]王卫疆,王学军.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 .
[6]何海燕.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 2015,(09).
作者简介:窦建飞,中专学历,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4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