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生长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詹万生。学校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年来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专职教师引导,兼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应以班主任为主,必然能够找到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整合机制。
【关键词】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
一、调查分析
笔者对我市某中学学生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量表共55项9个因子。高一50名,高二40名,高三30名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94.2%,对调查问卷进行SPSS统计分析。
调查9个因子得分,强迫症状2.1969±0.79494;敌对1.9751±0.8806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2.2941±0.77010;抑郁2.1290±0.82196;焦虑2.2548±0.88334;学习压力2.2707±0.79812;适应不良2.2532±0.68585;情绪不稳定2.4039±0.85352;心理平衡性1.8631±0.59819,心理健康总均分2.1589±0.57911。
根据界定2分~2.99分表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3分~3.99分为中等程度, 4分~5分表示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58人存在心理问题占51.6%, 其中情绪不稳定因子最严重占70.5%,敌对性因子最轻微占39.9%。
对三个年级41名高中班主任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9份有效率95.1%。为印证班主任问卷有效性,每个被调查班主任班上发3份学生问卷,共123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有效率92.7%。班主任问卷与学生问卷很多题是对应的。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的班主任占75.4%,学生占82.8%且学生的肯定更高。被调查的学生和班主任没有人选择不必要,说明师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明确。认为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有优势的,班主任占73%,学生占35.1%。这表明多数师生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势性有明确认识。而且77.8%的班主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对班级管理是有很多好处的。
但是大多数被调查的班主任和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部分学生克服心理困惑与障碍(班主任占49.7%,学生占65.3%),其次是促进正常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发展(班主任占41.9%,学生占31.1%)。班主任和学生都注重矫治性目的,而忽略发展性目的。说明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明确,认识片面化。其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
二、意见建议
(一)原则要明确
首先,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必须把班主任作为主体。学校可以建立制度措施如纳入班级制度考核;建立激励机制等。其次,班主任必须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预防者、维护者和促进者而不是治疗者。
(二)发挥优势,协调冲突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心理辅导者承担着多重角色,因此,要很好的协调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这就要求班主任自身要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灵活选取适当的角色,适时进行角色转换,这样才能结合好两者工作。
(三)方式方法要多样
班主任要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首先,班主任应充分認识自身人格魅力和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努力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其次,要营造班级健康和谐的心理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如在班级图书角中增设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心理健康书籍;利用黑板报,开辟心理健康专栏等。再次,要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团体辅导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还要家校沟通,合力教育。班主任可利用家长会或校讯通等平台向家长普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平时多注重孩子的心理需要。
(四)机制要完善
建立层级化的管理体系。政教处(或心理辅导室)是第一级组织机构,规划、安排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级组是第二级组织,各年级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级是第三级组织,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组织,由各班主任结合本班情况开展工作,是最能取得实效的组织机构。有了层级化管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有依托和归属,是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詹万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观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
[2]师保国,雷雳.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青年研究,2007.
[3]沈永健,仇玺萍,杜文东.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8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