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高等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决定性意义,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与经济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北京市为例,考察影响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依据“路径依赖”理论解释教育资源分配差异原因,通过Eviews软件分析得到北京市当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会受地区前期生产总值与地方财政负担水平总值影响,从而形成自我强化,加剧教育资源区域分配不平衡。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高等教育 教育经费 区域不平衡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原因——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原因在于利益与成本的考量。在高等教育领域,政府投资倾向具有“路径依赖”的特性,即政府在初期选择好一条道路,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不断强化这条道路。国内高校的对比中,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2009-2013年的五年间,政府拨付的全国高等院校科研经费达到2647.69亿元,但其中的72%被112所“211”和“985”高校瓜分,剩下超过2000所高校只能分摊剩余的700多亿,而“985”、“211”以及2017年公布的“双一流”大学大都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数量较少。在教育经费短缺的背景下,政府传统的教育投资偏好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由于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较低,促进其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在教育经费不是很充裕的背景下,政府会优先发展教育水平一直以來很高的地区,鼓励这些地区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这种初始选择(即对发达地区优秀高校的财政支持)得到了强化,将路径“锁定”。发达地区的高校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其教育质量与水平方面确实要优于落后地区,这也导致了政府财政对发达地区更为倾向的路径依赖,因为政府也要追求效率最大化,投入发达地区的教育能更快、更高效的得到经济上的回报。
  二、影响教育经费投入的因素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选取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为因变量,设为Y。现实生活中影响教育投入的因素有很多,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两个指标作为回归分析的因变量,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与地方财政负担水平,分别设为X1、X2。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当地经济水平的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会制约教育的规模以及水平。地方财政负担水平是衡量地方财政压力大小的变量,其计算方法为:地方财政负担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高等教育支出是政府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不同的财政负担是影响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使用Eviews软件分别对北京市在2000-2016年间的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做回归分析,数据均来自历年《北京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等。由于主要考察当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上一期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所以设随机变量Y与一般变量X1、X2的理论线性回归模型为:Yt=C+aX1(t-1)+bX2(t-1)+ε。其中Y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X1、X2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负担水平,a、b为回归系数,C为回归常数,t表示当期水平,(t-1)表示上一期水平,ε为随机误差项。
  (二)结果分析
  由Eviews软件分析结果来看,R2=0.978772,接近1,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地区生产总值与地方财政负担水平的t统计量伴随概率P值均小于0.05,表明这些因素都会对北京市当期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产生影响,尤其是前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当期国家财政性经费高度相关,表明经济与教育息息相关,经济会制约教育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上一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地方财政负担水平对当期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影响。从新制度的角度分析,在高等教育的投资上,政府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会根据上一年度该地的相关经济或教育水平确定下一年的投入比重。投资教育水平偏高的发达地区,政府的投入也会更多,这些投入会产生比欠发达地区更大的收益,于是政府每次的投入都会选择相似的路径,形成自我强化。
  (二)建议
  1.更加注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为实现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要促进当地经济的进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发挥自身特色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教育结构,重视教育质量水平,满足市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2.增强区域间高校的交流联系。优秀的师资力量对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往往集中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而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所以应加强两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改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3.增加教育投资渠道。教育并不是一项纯公共品,让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社会资本投入教育,既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又有利于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将更好的管理经验带入欠发达地区,提高地区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缩小与发达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曾小军.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路径依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60-64.
  [2]刘纯阳,吴师师.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参考,2019(02):16-22.
  [3]沈旭岚.高等教育投资效率区域差异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