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通过研究总结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首先要升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次要创新网络文化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我国的政治、经济、国防、科技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如何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时代也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隐藏在互联网中的价值观可以很大程度上左右大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广大高校教育者的极大关注。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充分的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的舆论到相作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期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方法。
  二、互联网时代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校园内的普及,互联网时代使各种信息的传递更加的方便与快捷。信息的这种传播形式符合大学生的需求,也能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网络进行方便快捷的交流拉近了学生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使二者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且网络上各种信息资源更新的速度之快,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身的学习与提高,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而且还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打思想状态,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而且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去了解国内外的文化、科技等。互联网时代还大大的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教育者通过学生习惯用的微信、微博、贴吧、BBS等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大大的提高了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上信息传播的隐蔽性使的很多的人在上面散布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很难去辨别一些信息的真实性,更何况大学生又缺乏辨别的能力,而且这些信息中还不乏大量的负面信息和煽动性的舆论等,很容易无形的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导致学业荒废、性格孤僻,出现交流障碍。其次,网络上的各国文化虽然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大学生的认识,文化的交流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心机国家通过自己科技优势进行文化的侵蚀,使我国的大学生意识形态产生变化,一味的认同西方文化,而没有了民族荣辱感。最后,互联网时代也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使学校的各科教学都关注了信息化,信息技术逐渐的引入到了各科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亟需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来进行改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形式。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的探索,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素养。
  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升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互联网时代要想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拓宽教育载体。首先要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教育平台,把国家特色、科学理论、社会万象融入网络热点事件分析,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还要积极的促进新旧载体的融合,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团组织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包装,通过将一些党的创新理论以及主体教育上传至网络进行公开的讲解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网络慕课、微课等方式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味习惯,降低其理解的难度,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创新网络文化环境
  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在四线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努力的给大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对校园的网络进行监管,对于不良的信息及时的剔除。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将一些事迹突出的身边的任务放入微电影供学生们观看,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共鸣,再趁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巧妙的融入进去,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改变学生。时刻的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这样才能融入学生,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波动进行及时的引导。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校园内的普及,拉近了学生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大大的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于此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网络上信息传播的隐蔽性使的很多的人在上面散布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首先要升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次要创新网络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田蕾.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9).
  [2]蒲清平,朱丽萍,赵楠.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
  [3]黄欣荣.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诈骗及其治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4]赵建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治理的大数据策略探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06).
  作者简介:孙琦(1981-),女,汉族,辽宁鞍山人,讲师,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许传洲(1987-),男,汉族,山东日照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