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文明理念下循环型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在研究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循环性生态产业关系的基础上,在生态产业理念和生态文明指导下,分析郑州市三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郑州市发展循环型生态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环境、三次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循环型生态产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生态型产业为突破口,提出发展循环型生态型产业的重点任务,以推进郑州市生态型经济模式发展,以期对郑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着力打造生态宜居郑州,全面推进河南振兴、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郑州市;生态文明;循环型生态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6-0122-03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和能源短缺的严峻挑战,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模式备受世界关注,生态产业发展正在成为地区发展的新趋势、新亮点和新坐标,国内外众多地区开始了发展生态产业的构想与实践。郑州市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目前已初步构成以煤炭、有色金属、建筑、耐火材料、纺织、食品为骨干的工业体系。近年来郑州市在经济发展中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在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产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值废物产生量偏高;能源的消耗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占相当大比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等负面影响成为制约郑州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郑州市三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循环经济发展层次有待提高
   循环经济指导工业化发展的理念虽然开始引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缺乏高度和深度,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高,产品互为补充、资源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循环经济只是在一个企业内部的小循环,还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中循环和链条间的大循环,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支撑,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缺乏共识,社会大循环仍未启动。
   (二)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工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比重较大,支柱产业矿产开发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这些产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仍然较高,增长方式亟需转变,且近年来新上的骨干项目中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产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工业能源消费仍以原煤为主,一次性能源原煤占比79.67%,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三)农业生态有恶化趋势
   传统生态农业被现代化农业打破,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未完全建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及塑料薄膜的大量施用、畜禽和水产养殖、秸杆焚烧等,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养殖业为例,郑州市现有大、中、小型养殖场一百五千多家,经过环评的只有几百家,绝大多数养殖场排出(年产两千多万吨)的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和地表及地下水。
   (四)绿地、湿地相对不足
   2016年,郑州市建成区绿地率35.5%、绿化覆盖率4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平方米。但与国家生态市考核指标提出的人均森林覆盖率山区75%、丘陵45%、平原1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仍有不小的差距。郑州市水资源有限,湿地和水面人均较少,人均拥有水面仅为3.9平方米。黄河湿地由于围垦造田等不合理的开发和人为破坏,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减弱。全市湿地面积总量呈下降趋势。
   (五)资源过度开发
   煤炭、铝土矿、耐火粘土矿是郑州市的优势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省首位,区内原煤资源消耗以本地供应为主,势必会增加區内矿产开采生态压力,矿藏资源的开采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并在汛期强降雨时段形成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据有关部门统计,郑州市各类矿山企业划定矿区范围面积约53 695.6万平方米,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4%,其中煤矿划定矿区范围面积约46 518.4万平方米,占全市各类矿山面积的86.6%,其影响尤为突出。
   (六)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生物物种资源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核心和基础,是生态良好的基本指标。目前,郑州市共有树种78科,四百多种,国家重点野生植物3种,各类陆栖脊椎动物251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9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9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频繁,生态受到破坏,各种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恶化,活动范围减小,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发生了变化。
   二、郑州市循环型生态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分析
   (一)丰富的资源禀赋,为其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客观基础
   交通区位优势凸显。郑州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的中心位置,综合交通网络发达,是中国铁路、公路、航空、通信兼具的重要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交通网络的进一步改善为加快要素集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生态环境改善明显。郑州市全面落实国家和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资源禀赋优良。郑州煤炭、铝土矿、天然油石矿和耐火粘土等资源优势突出。西气东输管线、抚顺——郑州和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等穿境而过,紧邻中原油田、豫西火电基地、山西煤炭基地。亟待开发的资源优势为发展循环型生态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三次产业能耗结构优化,为其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产业基础
   郑州市产业聚集区势头发展强劲,目前郑州市共有产业聚集区七十多个,其中重点产业聚集区39个,初步形成了环郑州城区的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机械加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工业集聚区连接的环形产业带,在六市也因地制宜地形成了耐材、造纸、铝加工业、煤电工业等各具特色的工业聚集区。目前的产业聚集区为加大企业间物质、能量的交流,在集群内通过“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遵循“3R”原则,将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绿色消费、资源综合利用等有机融为一体,为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郑州市的战略地位,为其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新的发展环境
   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综合经济试验区的批准,郑州市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将河南省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提出了建设工农业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省的目标要求。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郑州航空综合经济试验区、河南省的省会的战略地位,发展循环经济正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
  三、郑州循环型生态产业体系发展路径
  (一)循环型生态工业体系建设
  1.循环型生态工业发展模式
  一是煤电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形成“煤炭开采——煤炭洗选——精煤——环境修复”产业链、“煤炭——电力——建材”产业链、“煤炭——焦化——化工——建材”产业链。二是依托中铝河南分公司、长城铝业公司和中国铝业研究中心,打造“上街—荥阳—巩义铝加工产业集群”。三是加快推进中牟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区建设,打造郑州——开封——中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中牟县中国汽车零部件(郑州)产业基地。四是新能源重点推动光伏发电示范工程、沼气发电示范工程、节能灯示范应用工程和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五是依托郑州三磨研究所、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高品级超硬材料,积极开发新型功能性超硬材料制品。
  2.循环型生态工业重点发展领域
  发挥郑州日产、宇通客车等整车企业吸引零部件生产要素优势,打造郑州——开封——中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中铝河南分公司、长城铝业公司和中国铝业研发中心,引导铝加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为郑州建成中国先进制造业中心提供重要支撑。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电子制造和研发服务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优势产业集聚区,金水区软件信息服务和技术交流功能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白象、三全、思念、金星、奥星、三鹿花花牛等为代表一大批食品生产企业,打造二七——新郑食品产业集群。依托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打造二七——新密服装产业集群。
  3.優化整合工业产业布局
  根据郑州园区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的联系,将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出口加工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郑州航空港区等融合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二七区马寨工业园区、二七区服装加工中心融合为郑州纺织服装技术产业开发区;将上街区装备制造业基地、上街区绿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中国(郑州)铝工业园区融合为上街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区;将荥阳阀门工业集聚群区、五龙工业园区、道北工业园区等融合为荥阳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区;将新郑中原食品工业园、龙湖科技教育产业园、辛店煤电循环经济产业园等融合为新郑现代都市产业与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区;将登封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区、大冶工业园区等融合为登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区;将大隗造纸工业集中区、耐化耐材工业集中区、新密曲梁服装产业集聚区融合为新密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区;将巩义豫联工业园区、耐火材料工业园区等融合为巩义铝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区;将中牟汽车工业园、白沙镇工业园区等融合为中牟汽车与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区。
  (二)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
  1.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延长产业链至畜牧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及农作物深加工,逐步构建“畜——沼——菜——药” 循环产业链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等特色畜牧业,逐步构建“畜——沼——果——禽”循环产业链。依托三全、思念等重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发展“农业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产业链特征的循环型园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推广循环技术的应用。
  2.循环型生态农业重点发展领域
  一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加快蔬菜种植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生产,完善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精品蔬菜、特色蔬菜和外向型蔬菜生产。二是重点发展奶牛养殖业。重点建设完成沿黄河带的渔业生态循环养殖、新郑雏鹰集团生猪养殖示范园等示范园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示范园区等项目。三是突出发展休闲观光业。推动传统农业纯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功能方向转变。四是积极发展大枣种植业。加大对枣产品深加工支持,开发枣茶、枣饮料、枣酒、枣花蜜、枣木制品等独特的大枣文化产品。五是加快发展花卉与苗木业。重点完成郑州新区花卉物流港建设,使郑州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花卉和苗木物流集散地。
  3.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结合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和比较优势,优化北部沿黄河带、郑州新区生态缓冲区、西部南部丘陵区和山区、郑州主城区及近远郊带等农业区域布局。利用黄河文化主题、休闲农庄主题、采摘农业及农耕体验主题、森林休闲、水上娱乐主题等资源,重点发展特色水果业、生态林业,建设郑州市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在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国际航空港区、中牟产业集聚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中牟县,建设农产品物流贸易中枢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新密、登封、荥阳、巩义的资源优势,将西南部山区重点建设成为郑州市的生态涵养区和特色产业区。郑州主城区近郊重点布局蔬菜产业、花卉园艺产业和休闲农业等低碳、绿色高效农业,形成以观光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业和科技展示为主的休闲农业圈。
  (三)循环型生态服务业体系建设
  1.循环型生态服务业发展模式
  一是物流业建设清洁交通运输体系为主,推进交通运输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可再生能源和难再生材料的使用。二是贸易服务业推进减少包装与选择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引导绿色营销,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广泛开展废旧产品和商品包装材料的回收服务。三是旅游服务业突出旅游景区的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系统建设,加快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建设;积极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加强生态旅游营销,形成一批生态旅游景点。
  2.循环型生态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
  一是加强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货运中心、郑州国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河南出口加工区、河南进口保税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二是以全国商品期货市场为平台,大力发展区域间贸易、大宗商品批发、零售业务,实现农产品、工业品、生活用品的集聚和疏散。三是以“天地之中”申遗成功为契机,打造嵩山少林、黄河、黄帝、商都萨达国际旅游知名品牌,推进生态旅游、休闲旅游、都市观光、会展节庆、民俗表演等旅游业与商业、农业、科技、文化的产业融合。
  3.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一是中心城区。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贸、金融、信息等服务业。二七区依托郑州火车站所在地,重点发展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物流配送中心、批发零售和科研技术服务等行业。管城区依托郑州东站所在地、商城遗址,宇通客车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与汽车制造及食品加工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惠济区可利用沿黄防护带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和休闲中心。二是郑州新区以现代服务业、科技教育为主,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科研咨询、商务服务、房地产及新郑州站交通枢纽。三是航空港组团主要是发挥交通枢纽功能,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枢纽机场和国际货物枢纽。
  
  参考文献:
  [1]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主题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袁东超.生态视角下南盘江流域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9(2).
  [3] 赵眉芳,刘思扬,等.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历程研究——以黑龙江为例[J].经济师,2019(2).
  [4] 杨 洪.闽西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
  [5] 张国兴,马玲飞.生态恢复视角下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8(11).
  [责任编辑:谭志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3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