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艳
摘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和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文章针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不够重视、制度不建全、监督与评估缺失、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得出内部控制建设单位应该增强意识、转变观念,建立符合实际涵盖全部风险点的内部控制制度,让监督、评估常态化,加强信息化建设等策略,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思考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大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由单位领导负責,全体人员共同实施的,为实现单位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动态过程。国家先后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文件,体现了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可见,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化的大趋势。它可以通过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达到经办业务的真实性和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性;能全面提升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为单位认真履行职务、合理使用公共权力、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同时提高单位决策的效率与水平。因此,作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无疑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
(一)对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缺乏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
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内控制度不重视、无意识,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概念模糊,一知半解,制度要求理解不到位,从而不重视;二是执行惯了上面的指令性要求,现要求自己加强内部控制,觉得前车之鉴有的是;三是这个浪费人力与财力,不值得,基层本来资金就紧缺。单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对单位内部管理与运行的重要意义;并未从单位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内控目标,思索建立健全什么样的内控制度,如何开展内控制度建设。
同时,作为基层干部特别是管理者掌握一定的财务和管理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干部缺乏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认为自己不做账,何须掌握,不愿学习;只要没有把钱放进自己的衣兜就不犯法;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加强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是做好事务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避免违法违纪的保护武器。
(二)内部控制建设流于形式,制度建设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正在探索阶段,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像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内生动力,也远不及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得完善。
致使有的地方会聘请外部的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内控制度建立;有的单位内控制定与检查由同一家事务机构负责;有的内控建设只对重要风险点进行规范。不免影响了内控制度建设的初衷。
制度建设存在制度挂在墙上,如政府采购制度、带薪年休制度、轮岗制度等;现有制度需要完善,如政府集中采购范围较窄、资产管理缺失等。在执行中,有规避或领导“一言堂”就改变了制度执行;发现问题往往是“堵”不是“疏”,没能从根源想办法予以解决。
(三)内部控制监督、评估不到位
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还停留在财务部门内部检查、上级审计、监察部门举报查处、人大监督阶段,且有的内部监督查出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地方制度一旦形成,长期执行,内部评估制度缺失,致使制度更新较慢。
(四)信息化建设薄弱
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作为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地方单个业务系统已使用多年、更新缓慢,不适应业务需求和电子设备新配置的使用;有的地方各项业务系统独立,综合利用效率低,不能满足现在的财务综合管理等需要;有部分干部不擅长使用、利用新的信息系统,致使基层信息化建设推行受阻。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提高意识,加强财务和管理知识的学习
作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办的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事,就应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利用好手中的权力与资源,更好的为人民办好事。
特别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意识上、觉悟上更要以身作则,加强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起到带头、典范作用,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监督、评估及报告负全责。将部门内部控制建设与当前重要工作并重,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同时,通过定期培训、分发阅读相关书籍、开展专业人员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干部的财务和管理知识。
(二)加强内部制度的建设,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探索涵盖所有风险点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有独立发言权的同志参与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应征求部门、具体岗位人员意见,或聘请专家指导,或借鉴发达国家、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等方式,梳理具体流程,识别其中的风险、评估其风险性质并对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形成相应的制度。同时,需要关注具体事务的特殊情况,做到急事急办有方法,事后督促监管得当。
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有效制衡的组织架构;确定关键岗位,建立关键岗位责、权制度;兼顾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和考虑具体岗位品德、责任心等情况分配人事工作,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制定并真正落实符合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制度等。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上级要的结果,我们不是分配任务,而是思考如何做才能达到上级要求,需要准备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操作时,兼顾全面与重点,兼顾成本效益与风险,注重适应性原则。对存在的采购与资产管理问题:扩大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增加电子交易平台的商品种类和商家数量,提升采购竞争力,完善单位采购制度,堵住风险点。严格资产管理,做好清查盘点、价值评估,定期计提折旧,保持账实相符。 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需要全员知晓并且参与其中,集全员之力保障制度有效推行。
(三)监督、评估制度常态化,做好信息披露
1. 内部控制建设离不开监督、评估制度。监督需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相结合。内部监督应有独立的领导参與,通过优化业务流程,依靠流程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加强内部稽核等,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建立通畅的内部信息机制,重视举报与保护举报人制度。外部监督可聘请外部独立的事务所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交叉审计等形式进行。针对发现的问题,各个部门应及时更改,制定相应的惩治措施严格执行。做好监督的同时,年底进行内控评估优化。找出内部控制在执行中的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如何解决,做出评估报告,与监督执行情况一起报领导层决策,出台较完善的内控制度,于次年执行。
这样,内部控制的建设、监督与评估形成常态化,逐步完善,促使内部控制建设具有操作性、能够控制关键风险点,真正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和水平。
2.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主动接受公众、媒体监督,让行政事业单位在动力与压力双重作用下推动内控制度的工作。有了完善的内控制度,所谓的关系问题、领导“一言堂”问题均由制度予以解决,真正实现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四)加强内控制度信息化建设
内控制度是由若干个具体的制度组成,制度与制度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综合体。制度与制度之间做到无缝衔接,尽量研究采用信息系统执行、管理、监督与评估,通过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环环相扣,避免人为操作产生弊端;同时为检查、督查及评估工作提供便捷,使财务管理更有效。当然,预算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资产系统、债务系统、采购系统等等可以探索功能升级或进行数据链接,建立信息共享,为财务管理、地方内控管理提高效率。有了好的信息化建设,还得加强系统使用培训、学习,让信息化建设工作真正为基层事务提供便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涵盖所有风险点的内控制度,形成内控制度监督与评估常态化,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事务管理效率与水平,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军.探讨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会学习,2016(14).
[2]掌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1).
[3]徐润明.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学习,201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09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