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静静

  [摘要]国有企业一直承担着我国地方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等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其他所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做了明确指引,并着重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是现阶段国有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文章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客观分析目前的困境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用全面预算管理手段对国有企业提升改革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对策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5.085
  1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性
  (1)全面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量入为出”更多地反映东方人的一种行为及文化哲学。众所周知,过去受公有经济体制制约,国有企业主要使命是弥补市场缺陷,服务公共目标,而追求盈利性并不是国有企业的主要发展目标,导致国有企业缺乏效益、效率的问题日益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管理需求与资源配置不一致,资源配置重复导致利用率低下,过量的国有资本不断制造出新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组织机构体系相对庞大,机构功能不明确,长期形成的慵懒作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为国有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统筹全局的手段。企业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克服在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中的局限性,可以从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安排企业的各种资源和力量,由此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2)全面预算管理是调动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者决策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预算管理只是下级部门机械地执行上级管理者下达的指标,侧重于财务指标的设立,将预算管理只是作为费用的控制工具。而现代国有企业为了发展,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通过下属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企业人员不断实施和持续改进,使各单位预算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趋同。通过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预算管理办法综合协调,强化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布置能力。全员都围绕企业预先设置的目标和计划而共同努力,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决策。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力,也提高了相关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全员素质,增强经营能力。
  (3)全面预算管理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有企业一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重要社会资源,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改革,力争改变国有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通过建立规范、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可以盘活闲置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变国有资产使用成本高、效率低下的现状,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使国有企业朝着稳定、效率、安全的目标发展。
  2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成因
  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引进全面预算管理已有时日,但应用范围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自财政部2002年下发(财企〔2002〕102号)文件开始,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已初见成效,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学术界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虽然都认识到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理论与实际操作上的误区,在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方面极待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2.1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理解不清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多数员工思想上对预算管理的概念并不明确,预算管理和生产计划、经营计划混淆不清。而很多管理者也认为,只要每个时期的业务计划都有安排,经营指标都已下达,就完成了预算管理。实践证明,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这种管理模式对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和单位的一切资源进行控制、分配和监测,以便有效地协调和组织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言,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
  2.2对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管理层受制于旧体制的影响,习惯遵从上传下达的经营模式,预算管理的意识薄弱,就算上级部门提出实行预算管理的要求,也大多流于形式。这就导致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缺乏准确性,预算指标弹性较大,同时也影响了全面预算的执行、监督和评价工作,总体实施效果不埋想。预算管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核算和业务统计系统,由于不同系統数据归集口径不以致,影响分析结果的可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造成企业总体规划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2.3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中长期工作计划,它的执行结果往往是作为检验企业各部门、各岗位能否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估指标。但大多数企业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企业的其他部门在预算管理中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具体表现为不能明确考核部门,考核程序不能制度化,考核内容没有具体化,考核指标随意化,使得预算管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4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够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为预算编制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虽然计算机技术已经被用于预算管理,但是大规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已建立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预算管理组织职能不匹配的情况时有发生,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   3加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3.1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提升企业总体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进行预算管理,它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要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首先,企业决策层必须清楚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长远规划必须依靠预算管理的支持,能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决策层对预算管理的态度和认识程度是关键。其次,加强预算管理,让全体员工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牢固树立预算意识,在执行过程中加深对预算管理的理解,从而真正有效地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最后,应当定期组织企业员工进行预算管理的相关学习和培训,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提升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
  3.2加强对预算过程的控制,严格执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只有充分调动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强化责任意识,形成预算实施、控制的责任体系,才能确保整体预算的进度和有效性。预算目标确定后,每个相关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预算机构,其中预算管理委员会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月、季度、年度公布预算任务,按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定时报告和分析以及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控制力和准确性。
  3.3建立多元化预算监督激励机制,强调绩效和岗位之间的关系
  只有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力,才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预算考核应该全面化,预算评估也应如此,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得到评估,且预算编制是否准确、预算执行是否主动和预算结果有无偏差都应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奖励,严肃处理敷衍了事的部门和个人,突出预算的导向性和权威性作用,从而调动企业各级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努力实现预算目标。
  3.4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顺利发展
  利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战略目标、企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预算目标、预算分析报告、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融会贯通,提高企业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助于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使整体预算与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步调一致。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正逐渐由内部经济到“一带一路”并走向全球,只有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才能使国有企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改善民生、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发展较缓,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难点,但随着我国企业对其理论的创新发展和深刻理解,全面预算管理定将在我国企业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芳.对于完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6(1):36-38.
  [2]丛洪露.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探讨[J].财会学习,2018(14):55-56.
  [3]石利宗.试论国有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经济论坛,2014,30(6):117-118.
  [4]周宝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商業会计,2018(11):127-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3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