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辣椒烂根死苗病因与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龚建国

  摘要:在辣椒种植过程中,根腐病、青枯病、枯萎病、茎基腐病、疫病等土传性病害会引起烂根死苗、枯萎等现象,本文通过介绍其为害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助于農户科学施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辣椒;病因;分析;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1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8.040
   辣椒是粤西地区冬种外运蔬菜主要品种之一。在电白地区,辣椒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种植辣椒已成为当地农户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电白地区规模种植辣椒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多年种植,近几年辣椒病害发生比较严重,造成辣椒产量不高,效益不稳定,影响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在辣椒病害中,以烂根死苗、枯萎等现象最为常见,引起辣椒烂根死苗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青枯病、枯萎病、茎基腐病、疫病等。本文通过对辣椒的各种病害的发生症状进行分类归纳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似点,帮助农户掌握最基本的植保知识,对症下药,提高防治效果。
  1 病症辨别
  1.1 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发病部位仅局限于根茎及根部,主要为害茎基部及维管束,病株地上部位表现部分分枝和叶片变黄萎蔫,白天枝叶萎蔫,但叶片不脱落,傍晚至次日清晨恢复,反复几日后枯死。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水渍状、褐腐,植株很容易拔起,仅剩少数粗根。苗期引起种子腐烂或幼苗猝倒。阴雨天气、植株遮闭密度大、地势低洼、潮湿以及施用未腐熟的土杂肥,均会导致病害加重。
  1.2 茎基腐病
   真菌性病害。危害茎基部,结果期发病。茎基部皮层发病初期,外部无明显病变,茎基部以上叶片呈全株性萎蔫状,叶色变淡。后茎基部皮层逐渐变淡褐色至黑褐色,绕茎基部一圈,病部失水变干缩。纵剖病茎基部,木质部变暗,维管束(茎外围)不变色。横切病茎基部经保湿后无乳白色黏液溢出。皮层不易剥离。根部及根系不腐烂。阴雨潮湿、田间种植密度大以及排灌不良容易发病。
  1.3 疫病
   真菌性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成株期发病,以根、茎受害较多。根部受害呈褐色长斑,病斑长3~5厘米。病部与健部有明显的分界,受害枝出现凹陷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发展成灰白色坏死斑,斑上着生小黑点及灰白色粉状霉。病斑凹陷或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茎多在近地面及分杈处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病部缢缩渐变为黑褐色,并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死亡。果实、叶片也可以发病,叶片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病斑,后扩展成不规则的黑斑,叶片软腐易脱落。果实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后灰白色软腐,有时有深褐色同心轮纹,病果可干缩而不脱落,潮湿天气病果上可产生稀疏白色霉层。管理不善以及田间通风不良均会导致该病发生。暴雨过后易发生,严重者可全株枯死。
  1.4 青枯病
   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萎焉,后扩展至整株。地上部叶色较淡,后期叶片变褐枯焦。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部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黏液溢出,有别于枯萎病。重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粘重偏酸性土壤以及缺乏钾元素时容易发病。
  1.5 枯萎病
   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分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部形成纵向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剖开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者蓝绿色的霉状物。潮湿或水浸田易发病,特别是雨后积水,发病更重,两周即可死亡。
   此外,干旱失水、因积水引起根部呼吸困难窒息腐烂、和施肥浓度过大、粒状肥施近茎基部引起烧根茎也会发生生理性枯萎,必须与由真菌引起的枯萎病区别开来。
  2 防治方法
  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种苗。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果实上采种或采用嫁接种苗。种子消毒。对种子进行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5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催芽播种,也可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6~15小时后,移入0.3%硫酸铜溶液中浸5分钟,取出后拌以适量的硝石灰,再行播种。合理密植,通常亩移植椒苗3500~4000株。合理轮作。与非茄果类、瓜类作物实行3年轮作。高窄畦深沟栽培,实行浅栽。注意排水、晾晒土壤。避免漫灌或深水长时间沟灌。雨季适当控制浇水。增施磷钾肥和施用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农家肥,部分田块适当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及早发现并拔除病株,远离椒田销毁。
  2.2 药物防治
   青枯病:暂无理想的防治药剂,可利用高锰酸钾600倍液或20%喹菌酮800~1000倍液,于定植时作定根水,定植后至坐果期,在病害发生前定期或不定期淋灌2~3次,防效更好。
   枯萎病:先清除病株,再用可杀得、多菌灵等灌根2~3次,每株灌药液半斤。对于生理性枯萎,首先弄清原因,采取及时灌水(干旱或施肥不当引起)、排水(积水引起)或喷施叶面肥等办法缓解病情。
   根腐病: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乙蒜素3000倍液,或15%噁霉灵15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采果前3天停止用药。
   疫病: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喷洒,或者50%安克水分散粒剂600倍~800倍喷洒。
   茎基腐病:防治方法同根腐病。
   作者简介:龚建国,大专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植物保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1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