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能手机时代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大数据研究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鲍明晖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乃至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居民借助智能手机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消费。城镇文化设施也是其中的一种消费,而其供给和居民需求之间的反应与协作尤为重要。至于在当代新环境中城镇文化设施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其中对于大数据、云计算居民的行为数据分析和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智能手机;文化设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162-02
  现在城镇居民几乎人人都使用智能手机,消费信息瞬息万变,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移动上网的社交和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社交网络、商务娱乐和各种开放性的消费娱乐应用程序服务让城镇居民应接不暇,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终端入口和终端桥梁,对其进行针对性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大数据环境中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者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开展工作?只有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才有可能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利用调度各种资源以了解居民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来收集数据,实时分析和研究以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然后针对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管理和服务。管理者必须明了和掌握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城市消费型文化设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居民的作用。
  一、研究综述
  关于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相关领域存在以下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一)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主题研究
  该项研究最早开始于基础性城镇建设研究,国内学者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研究发轫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相关研究较多,其重点主题围绕健康、活动以及儿童的设施等展开,关于健康这个主题研究资料最多。国际文献中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研究,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最有成效的是美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
  (二)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区域差异研究
  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研究表明,城镇公共文化设施区域差异较大,与此同时居民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程度差异也较大。公共文化设施可供使用程度以及服务质量差异也较大,一方面公共设施供应短缺,另一方面公共设施使用效率低下[1]。同时,公共文化设施的配备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农村文化设施供应和配置存在很多的问题。阮荣平等学者研究发现,农村文化设施的供给配置情况普遍落后于城市的文化设施供给配置,农村公共文体设施不光存在着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配置效率低下[2]。除此之外,由于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密度偏低、设施服务质量偏低、软硬件建设脱节、服务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也导致公共文体设施使用率处于偏低的水平[3]。在公共文化设施配置方面,小城镇规划建设通常套用大、中城市的模式和方法,没有考虑到实际的状况和具体的需求,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与实际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4]。
  (三)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思路和方法研究
  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5],公共设施的托管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公共设施实现产业化管理[6]。在公共服务标准化模型的基础上,尹昌美构建了可持续性模型的评估体系[7]。在公共文化设施供给模式方面,张晓敏等学者探讨了公益性公共文化设施针对不同类型的设施构建和引入PPP 模式的可能性[8]。
  (四)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尽管学者在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但是多局限于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模式,对于应对分析大量供给点数据和需求点数据来说还显得远远不够。
  二、加大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应用的研究力度
  学术界对于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相关概念和基础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设施的总体特征、公共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和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以及文化资源与体育资源协同发展等方面,缺乏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配置的研究内容。以往的研究多着重于个案或者文献研究,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而面对智能手机大量的实时数据等待处理,稍纵即逝、瞬息万变,信息量巨大且复杂,采用传统的方法和研究模式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强化对内容的投入、对需求管理的研究管理者由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转变为公共文化设施提供机构的监督者和公共文化内容的引导者。这就需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方法作出进一步探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研究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对于公共设施管理研究领域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数据带来了丰富且可以比对的样本,云计算技术不仅可以研究以结构数据度量的数据,也可以研究非数量关系的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数据。借助计算机特别是云计算超前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及时了解城镇公共文化设施各个方面的信息[9]。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才能实现智慧治理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10]。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改变了城市消费型公共文化设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将这项研究带入一个新的阶段。
  移动互联时代,城镇居民几乎将所有的娱乐和消费行为都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对于城镇公共文化设施产生的娱乐和消费当然也不例外。城镇居民使用智能手机产生了人工难以计数的交易数据,然而大数据储存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使我们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深入探究和分析居民对于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浏览、评价、使用偏好以及购买行为逐渐成为了可能。而掌握了这些内容,又可以促使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者能够更为准确地了解城镇居民的需求,同时根据其具体的需求提供针对性更强同时也更为优质的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城镇公共文化设施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數据化。移动互联网每秒都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量,而且各种数据量巨大、复杂、动态化,传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显然无法收集全面数据信息,而且传统的数据收集方法收集速度慢,信息准确性差,加上耗时长,其结论也由于人为因素介入过多也会缺乏科学性。当今层出不穷的的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网站以及各种各类APP 应用都掌握了大量详细而且准确的数据,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居民登录数据、浏览数据和购买数据,城市消费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网站以及各种各类APP 应用收集的资料,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行精准的分析、准确的投放、实时的管理和调整,帮助城镇公共文化设施准点布局,合理管理调度和维护,为居民提供更为准确、快速、方便的服务。   2.强时效。智能手机已经大范围的普及,移动互联势不可挡已成燎原之势,瞬息万变的外界变化也带来居民对于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的变化,因为自身因素和外界原因的变化因而居民的需求也不断发生改变,适时掌握居民的实时需求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点可以迅速消化居民需求信息,有的放矢,给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可持续性。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研究城镇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保证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这就为提高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点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收集的数据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其准确性就越高,越具有参考价值。
  三、结论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城镇居民对各种娱乐和消费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也对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只能处理较小的信息量,且无法迅速掌握实时信息和用户需求,导致管理的混乱和无序。在智能手机的数据环境下,我们可以实时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方法,掌握居民多方面的需求,帮助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者与时共进;采用先进的手段及时处理信息,应对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不断调整和改进管理模式,更新服务行为和手段,从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不仅改变了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也改变了居民获得和使用公共服务的方式。总之,我们应该面对时代发展,合理借助大数据的海量信息和云计算的技术优势来加强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不断优化配置,保证可持续性发展,以合理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新方法、新模式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项继权.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戰略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09,(1):54-60.
  [2]  阮荣平,郑风田,刘力.中国当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问题识别及原因分析——基于河南嵩县的实证调查[J].当代经济科学,2011,(1):47-55.
  [3]  陈浩,罗震东,陈哲.城乡文体设施均等化发展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规划师,2011,(11):12-17.
  [4]  王丽方.小城镇商业、文体设施建设量初探[J].城市规划,1995,(5):27-29.
  [5]  张大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与建设进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8,(2):141-146.
  [6]  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托管的新模式——以罗山市民会馆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1,(3):77-86.
  [7]  尹昌美,卓越.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发展路径、影响因素与评估体系——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个案[J].公共行政评论,2012,(4):93-120.
  [8]  张晓敏,陈通.公共文化设施PPP 建设运营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1):118-120.
  [9]  朱建平,章贵军,刘晓葳.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究,2014,(2):10-19.
  [10]  张春艳.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安全治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5):10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5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