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分析了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的多种问题,从社会流动机制的建立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乡协调 社会保障 财政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层面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一、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流动机制、就业机制
   社会流动指的是社会群体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城乡间各种要素间双向的社会流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方式。
   社会流动的原因首先应归结于改革开放,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其次才是由于统筹城乡战略的实施,对于农村社会流动起到了一定的政策上的促进作用。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推进就业服务的制度化、社会化,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建设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农村转移劳动力自身素质低下、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就业服务及劳动权益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综合配套改革仍需推进等。
  就业管理、创业支持、职业培训、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必须构建城乡统一公平就业制度的对策。
   二、构建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進,城市不断向农村地区扩张,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人员逐年增加,许多农民身份已转为居民,但还没有完全享受应有的待遇,与城镇居民在养老、医疗等保障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
  社会保障一般由疾病、生育、工伤、残障、失业、老年和死亡等保险项目组成,其主要对象是既存的与潜在的社会弱者。
  目前,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20%的人口在城市,而20%的城镇居民享受89%的社会保障经费,城镇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已达90%以上,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仅占全国保障费的11%,覆盖率不足2.4%。
  城镇已初步建立了较高水平、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已经建立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模式,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女职工生育保险,都在原有的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和逐步完善。
  而在广大的农村,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已有起步外,其他保险项目仍不够完善。 这种城乡不同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过大的城乡差别,不仅制约着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提高,也有违社会公平,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该以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制基础框架为目标,逐步向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过渡。
  据调研,许多地方的农民、农民工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除了一部分人缺乏保险意识以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农民对参加保险没有信心,生怕自己投了保将来并不能得到回报。
  针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应当以试点示范来创造政府的公信力,让广大农民通过身边的生动事例看到参加各项保险的好处,以吸引农民参加。
   不妨突破先缴纳保费后再受益的传统的社保模式,实行先受益再缴纳保费的新模式。让符合一定条件的困难农民先享受社保,再缴纳保费,让农民先尝到社保的甜头,增强他们投保的积极性。
  探索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机制为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
  大力推进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特困户救助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优惠政策为支撑,形成覆盖广、运转协调、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网络健全的制度体系。
  探讨加快社会福利业发展的出路,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形成投资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新格局。
  三、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构建财政支持机制
  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必须主动担当作为,着力构建完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政积极部署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强调公共财政预算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2018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不仅要求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还要求通过各种渠道把公共服务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建立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机制,就是要把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系统等纳入政府公共财政的范围,主要通过政府投资,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支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支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如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构建乡村振兴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机制
   1、加快实施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
  通过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妥善解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必须让污染大户向污染受害者进行生态补偿。
  2、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协调、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社会监督、市场推动的环境管理机制。
   3、建立政府综合决策机制
  在确定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城市规划等方面,加强战略环影响评价,防止和避免因决策失误给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郭昊宇.江西省城乡一体化路径探析.科技向导,2013.
  
  [2]河南省关于加快城乡一体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
   作者简介:李晓燕(1972--)女,河南永城人,焦作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9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