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创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洋

  摘 要:辅导员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引导,繁重的工作和不受社会认同的职业地位容易导致辅导员产生消极情感和职业倦怠。因此,应从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管理、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建立更人性化的制度等几方面加强干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9-0072-03
  高校的辅导员是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者,也是大学很多活动的组织者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校对辅导员这个职务的设定距今已有50年,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中必不可少的管理层,辅导员成为学生们在大学阶段的引路人。现阶段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也较以往有着很大的提高,大学制度也不断地完善,很多高校也实施了扩大招生政策,所以辅导员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在工作重压之下,一些辅导员就会缺少对工作的积极性,对工作产生怠倦心理。辅导员的职业懈怠会直接影响到大学教育事业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影响高校的育人工作。所以,如何消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成为了高校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职业倦怠概述
  职业倦怠主要出现在助人职业当中,由于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情感付出,而且在很多矛盾冲突中会有种挫败感,所以会导致情绪的低落,行为能力处于耗竭状态。当“职业倦怠”一词被提出时,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响应,说明在很多职业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现象。一些心理研究学家通过对职业倦怠的表现、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将职业倦怠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原因是,很多人认为职业倦怠不仅仅局限于助人行业,而且不仅仅是由工作的压力所引起的,也由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引起。很多人认为倦怠主要是心理的扭曲,职业倦怠是一个人长期处于逆境下产生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的衰竭现象。第二种原因是,一个人在一个高压工作环境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天需要付出很多的情绪来准备应对很多还没发生的问题,所以在长时间情绪紧绷的状态下,造成了人的精神的过度紧张,从而导致精神的衰竭,职业的倦怠也就很容易产生。第三种原因是,一个个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而且工作内容可能也不是很人性化或者能够让人振奋,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导致对工作的厌倦,对外界失去了兴趣。之后,个体会采用极度消极的方法去对待身边的人和物。这种工作倦怠主要是因为工作的特性导致个体对自己具有很大的负面评价,工作内容不能满足个体自尊心的需求。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辅导员在多元化的工作支配下,经常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而且辅导员职位在学校的管理层属于偏下的位置。辅导员们繁重的工作量和不受社会认同的职业地位极易让其产生消极情感。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超负荷的工作量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都会选择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很多高校也根据当前的教育情况进行扩招。按照国家对高校的要求,每个辅导员最多管理200个学生。但是现在很多高校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有些高校辅导员甚至需要一人管理五六百个学生,这也就让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并且辅导员还需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教育,此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惯例,辅导员还要负责学生们的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俭学工作安排和党建团建以及毕业就业等工作。大学与中学教育不同,大学生会与社会进行更多的接触,所以可能会有更多突发情况发生,这也给辅导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并且占用了辅导员很多的时间。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都与辅导员的工作有着联系,高校要求辅导员保证手機在每个时刻都处于开机状态,以便学生和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联系到辅导员。这样一来,辅导员不仅在上班时间需要努力工作,就算在休息时间也不能好好休息,要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可见,辅导员必须时刻保持着紧张的状态,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当学生们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任何问题,辅导员都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所以,对于辅导员来说,可能手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辅导员就这样长时间处于神经紧绷状态。医学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神经紧绷状态,很容易产生神经衰弱的问题。
  (二)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主要是一个人对自己工作职责的不确定和工作目标的模糊而而导致角色冲突。辅导员的工作因为实际要求变得更加具有不确定性,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千变万化。辅导员的多重身份常常让自己感到职业的模糊和角色的模糊,辅导员可能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会稍微迷失自我,并且在很多时候,辅导员也不知道将哪一种角色作为侧重点。例如,辅导员需要对学生们的生活进行关心,也要对学生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或者更多地处理复杂的学生事务。并且社会和学校对辅导员的工作会提出不同的期望和工作目标,这也会造成角色冲突的情况。由于工作的幅度太大,辅导员可能无暇顾及所有的事情,所以可能只有草率地处理一下,无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辅导员失落的心理,对工作的满意度也会直线下降。当一个人对工作没了自信和喜爱,那么他的倦怠感也会不断提升。
  (三)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低认同感
  对辅导员学历和资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也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很好的沟通、演讲能力。但辅导员的工作却得不到社会的高度认同,主要是因为辅导员的工作投入量和收入不成正比。辅导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处理学生事务,并且大学生还面临着就业等重大事项,辅导员还需要处理一大堆学生信息数据表,所以很多辅导员都在超负荷工作中。但是辅导员的薪水和相同工作量的人相比相对较少。而且在高校内,辅导员的职务属于教辅一职,薪水和一些教师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过高的工作要求和较低的收入水平的不符合。所以,在社会上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也就相对较低。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导致辅导员滋生职业倦怠。   而且对于辅导员来说,没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由于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要求,需要长时间地将自己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辅导员也没法抽出时间对自己进行提升。当学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时,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学校一般不会把机会给辅导员,而是将机会给一些在职教师。辅导员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却得不到提拔,而一些专职教师则能够得到很快的提升和更多的发展空间。机会的流失会让辅导员的内心感到不平衡,会让辅导员对工作失去热情。对于辅导员整体来说,现阶段辅导员都缺少很好的提升途径,所以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和忧虑,但是作为辅导员如果想晋升为专职教师,还需要一定的学历基础和学术研究成果。
  (四)辅导员自身对职业的低度认可
  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在近几年来不断地在提升,但是辅导员和一些专职教师和老教授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校给予辅导员的机会与专职教师相比也是少之又少。教师们可以利用高校和社会的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但是辅导员没有这个条件,辅导员首先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工作,其次就是面对学校下达的各项检查指标,所以辅导员无暇来进行学术性的研究工作。当辅导员和学校的专职教师或教授在一起的时候,辅导员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自卑感,甚至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和不自信。所以,辅导员很容易产生边缘化心态,时间久了就会转化为对工作的消极情绪。
  三、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方法
  (一)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管理
  学校要对辅导员的职业进行重新定位,学校要改变以往将辅导员作为行政人员和专业教师间过渡职业的观念,要将辅导员设置成一个专门的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独特的职业理论。同时,学校也要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一个具体的规划,将辅导员的某些工作分配给其他行政人员,从而减轻辅导员的压力,明确辅导员的工作领域。高校也要对辅导员的数量进行合理分配,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辅导员的分配。
  (二)适当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
  社会要提高对辅导员的认同感,要完善辅导员的社会福利体系,高校也应该改善辅导员的待遇,提高辅导员的收入,让辅导员的工作量和薪水能够成正比,并且制定人性化的奖惩体系,做到多劳多得。而且学校对于同一岗位应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导员进行工作轮换,这样就能大大减轻辅导员的工作量,让辅导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让辅导员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身水平的提升。此外,学校还应当为辅导员提供晋升的机会,为辅导员铺设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提升道路。同时,学校还应该对先进辅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工作自信。针对辅导员队伍也要建立竞争机制,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来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打分,这样就能够充分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更人性化的制度
  学校不仅要为辅导员建立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提升工资待遇,也要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时候辅导员因为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在面临困难时不能及时疏导自己。通过增强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能,才能有效减轻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辅导员自身也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认识,不能低估自己也不能对自己抱有太高的希望,要平静地面对工作,要以平静的内心去接受工作上的变化。辅导员也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培养,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爱的事情。学校也应该给辅导员提供专门放松娱乐的时间,让辅导员能够更好地放松自己,平静自己的内心。
  高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也要注重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发展,高校要积极消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让辅导员能够积极开展工作,使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最大化。社会和政府也应当针对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制定保障政策,提高辅导员在社会中的地位。辅导员自身也要注意身心的修养,不断地开导自己,让自己处于一个愉悦的状态中,当自己对工作有所倦怠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从而调整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黄丽娟,汪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成因及对策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8,(1):217-220.
  [2]  张坤,余苗.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6,(5):83-87.
  [3]  轩希,徐晟,陈灜,王梦娇,吴捷.舞动治疗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5):697-700.
  [4]  杨要杰.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6,(8):61-63.
  [5]  王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克服策略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学报,2014,(7):192-194.
  [6]  刘红星.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J].学理论,2014,(3):267-268.
  [7]  薛建国,胡士平,刘明,屠宏斐.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39-242.
  [8]  马坤.以心理需求层次的视角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91,193.
  [9]  李磊,王小月,历鹂.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分析[J].管理观察,2010,(15):149-150.
  The causes of job burnout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their interven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LIU Yang
  (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63,China)
  Abstract:The main work of counselors is to supervise and guide students,and heavy work and unrecognized professional status can easily lead to negative emotion and job burnout of counselors.Therefor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terven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counselors,proper improvement of welfare treatment,establishment of a more humanized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college counselors;Job Burnout;causes;intervention methods
  [责任编辑 陈 锐]
  收稿日期:2019-08-22
  作者简介:刘洋(1985-),男,河南开封人,助教,从事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57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