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的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范围广影响大,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恪守职责,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估不可忽视。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估二者本来的职能并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二者共同作为管理手段而言,呈现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能将二者的内部联系紧密结合,利用内部控制来优化绩效评估体系,同时用绩效评估体系增强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二者这样相互促进,对于增强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发展而言有很大好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绩效评估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等的不断发展,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估已经逐步落后,不能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提高各地区的行政效率。二者不仅各自存在其,且二者的相互结合中也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在如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将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估紧密结合来约束并激励单位工作人员具有重大意义。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够追求更大的社会效益。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估的关系
1.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的特点
内部控制是贯穿于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性活动中的控制体系。是为了让事业单位所获得的行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而采取的自我调整、规划、预估等一系列活动。内部控制贯穿在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型活动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评测并且进行防范与控制,具有全面性。内部控制的基本机构由三部分组成,即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以这三个步骤来约束事业单位自身在内部控制的管理下,高效地执行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为社会负责,为人民负责。
事業单位中的绩效考核,一般是指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考核制度。预算管理就是是为了事业单位能够履行本身应该履行的社会职责,而从财政部门获取一定的财政资金的行为。预算管理在每年年末时需要对下一年的支出进行合理地估测,用来获取下一年履行职责所需的财政资金。而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就是对每一年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的一个过程。
因此,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评估预测风险并且对风险进行把控于一体。二者在相互区别的情况下,又存在着若干的共同特点,这是能将二者相结合来推进事业单位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
1.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内在联系
首先,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凌驾于绩效考核之上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是对事业单位内所有行政单位工作内容都进行预估、监管、控制的管理体系,而绩效考核则主要侧重于事业单位中的行政资金管理,也就是财务方面的风险控制,因此绩效考核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部控制的风险预估、控制、监控三个步骤来对预算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危险进行把控,将资金使用的风险降低到最小,使得财务部门批准的资金在行政活动中能够达到使用效率最大化,让绩效管理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绩效管理对于内部控制来说不可或缺,是内部控制实现目标的重要方式。绩效控制是需要利用具体数字、详细的评估体系来对预算活动进行评测,最终结果是通过科学的量化出来的数字表现出来。及绩效管理帮助内部控制形成一个具体的量化的结果,这个结果能够清晰直观的看出预算支出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与缺陷,从而能够使内部控制解决问题、弥补缺陷更加容易,并且更加是用于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
最后,绩效考核有利于内部控制增强实施力度。绩效考核的标准众多,如果把管理活动的执行效果算入绩效考核的其中一个标准的话,就能对广大工作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刺激各个工作人员的自主能动性,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提高了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同时绩效管理划分明确,是非分明,对于优良举动进行表彰,对于违章举动进行惩处,这种明确划分让每个岗位的人员清晰的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降低了每个岗位违反规章制度,出现各方面风险的可能性。
2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评估的现状分析
2.1绩效考核体系制度不完善
绩效考核是一个事业单位的核心,而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绩效考核来说又是最重要的部分,考核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是否能够健康运行,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是否能提高。
如今的绩效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有使用的绩效考核工具。首先绩效考核体系涵盖的评估标准较少,不够完善,某些评估标准很重要但没有被纳入到评估体系中,导致某些工作人员钻体制的空子,进行实际上是违反纪律的事情但是绩效评估中却不能反应出来,不能让违规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有些能够反应工作人员优良品质的标准也没有被纳入到体系当中,使得某些人才不能够物尽其用,使得人才受到忽视。
其次,绩效考核体系虽然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也出现了有考核加分的事情才办,没有加分就不愿意办的这种情况,不能充分调动所有人对于应做的事情的积极性,这样会导致那些对绩效考核没有好处的事情受到无限期的拖延,反而让行政效率降低。
最后,绩效考核体系针对的部门过多,不够细化,主要是针对部门而不是针对个人,这样的话就会产生有些人努力,但是有些人坐享其成的情况。如果一个部门绩效考核评估高,部门所有人得到的考核结果都大致相同,这样对于那些非常努力的人来说并不公平,并且会降低这些人才的积极性,不利于部门内部的凝聚力与效率的提高。
2.2绩效考核预算不合理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预算管理观念落后,且预估和编制预算的方法并不合理。事业单位在编制下一年的预算时,经常出现区分不开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现象,这就会使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上出现重合与混淆的现象。同时某些预算管理制度并不灵活,过于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化。事业单位每一年的预算都应该不尽相同,不应该一概而论。脱离了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预算编制,就不能发挥预算的最大作用,不能提现预算管理的价值。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缺乏编制预算的依据,编制出的预算失真,与事业单位本身所需预算并不匹配,不论是多还是少都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 2.3绩效考核和内部控制的效率低下
由于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绩效考核预算不合理导致绩效考核和内部控制的效率低小。不能达到高效率预估、控制、监控风险党的作用。因为绩效考核没有完全与事业单位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接轨,没有达到激励工作人员的作用,仅仅被看做是一种专业技术,并没有真正的把绩效考核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和行政效率相结合。这样的绩效考核流于表面,并没有深入。部门绩效、团队和个人绩效并没有划分详细,存在差异,不够完善,让某些工作人员有空子可钻,漏洞过多。
同样内部控制也是,内部控制缺乏清晰的评判标准,缺乏量化标准,同时设计部门过多,而且不够细化,不了解每个部门的详细情况,因此不能准确的对每个部门的风险进行预估。同时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费用支出失控,对于行政部门批下来的财政资金的适用范围没有做详细的规定,没有约束,导致工作人员有机可乘,利益熏心,拿着部门的钱进行挥霍浪费,导致这笔钱本应实施的项目收到牵连。
二者的效率低下,违法违纪现象经常发生,财会人员因为两个管控系统把控不严个,出现了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资金等等现象。
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的措施
3.1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首先要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而言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绩效管理的效率有最直接的影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其自身的标准,配合内部控制的标准,来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体系中的关键点,完善指标体系。在体系中,要增加符合政府采购标准的执行标准,想要实现这点就要首先认真审视事业单位的目标和前景,根据事业单位想要达成的目标来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加分和扣分标准划分细致,将部门、团体、个人的绩效考核进行清晰的划分,采用实用的并且适用于事业单位发展前景的绩效考核工具来进行考核。
要对预算进行定期分析,定期排查预算的风险,清理预算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在项目绩效中,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给违纪者钻空子的机会。
其次要对财政资金的支出与引入进行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管理。对于财政支出要实时动态监测,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检测结合来排查资金使用的风险。
3.2控制内部风险
控制内部风险,让事业单位严格对内部各项程序进行审查,对于日常工作中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首先从各个部门自身形成由上到下的防范。其次要强化风险管理的责任,要将内部风险进行分解,把控制风险的责任分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当中去落实,同时要对各个岗位和部门对风险的控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与考核,让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都建立起风险的防控意识,而不是只依赖于内部控制这一个管理系统。
同时要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对内部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建立一个动态实时的评估机制。内部控制要改善落后的静态分析方法,要利用定量和变量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并且有效的反应事业单位的风险。
当然,风险的控制在于每日的日常监督。要细化监督体系,每个部门中都应该有人担负监督的职责,把监督的职责分权到各个部门中,形成一个扁平状的监督体系,在监督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同时也要防范各个监督者监守自盗。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保证各个监督者的监督手段都能够得到落实。
在外部监督和控制体系落实之后,各部门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也要加强。控制风险从每一个工作人员做起,定期进行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道德素质,并且强化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与风险意识,在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平以及风险意识时,该单位的内部风险就达到了比较好的地步。
3.3提高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的效率
任何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都是存在于必要的控制环境当中,所以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要建立、强化或者减少那些政策、程序等对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的优劣对于事业单位的控制执行、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言具有重大的影响。
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就要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的负责人的控制意识与控制行为。事业单位内部的负责人是否能够自觉控制,控制是否随意,是否会与他人串通非常重要。为了避免这些情况,要在每个部门内对负责人的权限和责任做出明确的划分,划分越明确,对于自身的控制越强烈。
同時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的效率,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自身就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从源头就开始预防风险的发生的话,当然会大大地提高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的效率。
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对于每一个负责人来说都很重要,只有有了目标,才能判断什么情况是具有风险的,才能判断风险的大小与解决方法。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充分考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各个标准是否有助于实现目标,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要在关键的控制点进行监控,反应是否达到了目标。
3.4完善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的相关体系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标准,各个关键点都要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来进行制定,设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以及运行过程中各个监控关键点的效果进行科学且量化的分析,形成一套信息化科学化的分析体系。要想绩效考核一样,提取标准化数量化的运行指标,形成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
完善绩效考核的体系制度则应该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以及实施细则,制定公正客观的考核指标,同时让工作人员了解考核的标准与如何达到考核的要求。
同时要加强培训力度,不仅仅是对工作人员宣导考核方法,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考核意识,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并不是只有考核包含的工作才值得去做,考核范围内的工作要认真做,考核范围外的工作也要认真做,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
考核的目的也要明确树立。绩效考核并不是为了奖励或者惩处员工,而是通过奖励和惩处让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实现事业单位行政效率的全面提升。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和考核的目的进行灵活的调整。
4小结
综上所述,在如今时代的发展中,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事业单位要想要达到长期发展的目标,想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要把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同时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理解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的关系,才有利于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业单位对于遇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最终促进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思考[J].内控经纬.
[2]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基于绩效考核关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59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