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共建共管共享的民办高校经管类学院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基于某民辦高校经管学院的部分实践教育基地的调研访谈,了解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的现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希望能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实现三方共赢,实现教育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3.088
   民办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摇篮,在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近年来,民办高校承担了大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影响力逐渐提高,生源质量逐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尤其民办高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将实践教育基地建成为推进高校发展实践教学的有效力量, 成为促进高校转型的有力工具。
  1 导论
  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坚持“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为目标,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加大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尤其是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但是民办高校毕竟不是国家公办院校, 资金来源有限, 对实践教育基地的物质投入稍显不足,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比较落后。因此, 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民办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近年来,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算太好,这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精神薄弱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社会需要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充实多项职业技能,如理解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巧等这些基础常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相应的分析,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实践教学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社会,适应社会,锻炼自己的多方技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因此,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要大力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民办高校经管类学院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某一民办高校经管学院的35家实践教育基地采用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实践教育基地的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访谈,发现了该学院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面的如下问题。
  2.1 实践基地容纳能力有限
  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对实习实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合作的需求随之上升。但是一些企事业单位考虑到接收实习生带来的成本和人力方面的负担,不乐意接收本科生来企业见习实习,民办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顺利,很多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够稳定,几乎经常有企业变动,同时单个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的能力相当有限,笔者所调研的实践教育基地接纳学生数量一般都在50人以内,部分企业接纳人数全年不超过10人,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2 学校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稍显薄弱
  学校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对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除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外,还需要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资历,最好民办高校能吸收部分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现实情况中,民办高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专门设置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岗位, 一般都是学校的专任教师或辅导员兼任,这些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学生事务管理中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的积累, 但是在学生实践教学指导方面,缺乏相关实践或实务工作的背景和经验,指导能力与学生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这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3 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学校一般按照专业课程安排和学期时间安排,在一定时间段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因为时间短、学生多,实践活动仅仅局限于参观见习,或者承担一些基础的简单的工作,大多充当“打杂”的角色, 基本没有深入到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进行锻炼,很难提升职业竞争力相关的实践技能。而且在部分实践教育基地中,学生管理制度松散,企业没有专门针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学校的实践指导教师又还有其他任务在身,对参与实践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既打击了企业接受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热情,又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
  2.4 部分企业对参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在企业看来, 与学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会造成企业运营的成本提高。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短时间内难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给企业正常的运作带来人员和物资上的投入增加,所以企业参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要想企业能够积极地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开放自己企业成为能培养人才、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教育基地,企业的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就必然要求会有相应的产出,有收获有回报的实践教育基地对企业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民办高校能用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经费又比较有限, 受到资金的制约,民办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入,维持实践教育基地的运营,给带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难度。
  3 民办高校经管类学院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的建议
  笔者根据对民办高校该学院的部分实践教育基地的调研访谈,分析出其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个人的相关建议。
  3.1 构建共建共享共管的实践教育基地   共建共管共享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是将学校、学生与企业这三方作为主体,充分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协助学校解决人才培养、学生就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问题,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校可以根据校企合作的现实状况,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市场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导向,从实习方案的制定、实践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的选拔以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方案等各个层面展开合作,学校和企业共享资源,并把共同建设和管理实践教育基地落到实处,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实践机制,最终实现各方主体的利益最大化。笔者调研的学院目前在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三赢”模式已经初见成效,有望将这种互利共赢模式推广到其他专业建设中来。
  3.2 加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民办高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令他们能更好地胜任实践教学。要鼓励教师更深入地融入实践教育基地中,令他们在更开放的学术交流与科研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等。高校可结合校内实际师资情况,鼓励专业教师采用挂职训练的形式,深度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将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融入实践教学方案中,并科学地传授给学生。除此之外,高校可聘请企业优秀人才和管理人员,进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对校内广大教师与学生进行专业培训等,并担任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专业教学体系等教学管理任务。
  3.3 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思路
  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呼吁优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改变校企合作的思路,提高双方的积极性,加强实践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 共同参与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共同评估学生实践活动效果和收获。学校也要鼓励学生根据企业实践经历和社会经验拟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同时可以在学校创建协同创新中心,坚持企业和学校协同创新,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稳步提升的多功能开放性创新性平台。
  3.4 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民办高校与企业建立稳定有效的实践教育基地的难点在于如何维持双方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共赢,双方积极开展项目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有一批优秀的老师和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企业有丰富的经验、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的需求,双方可以在企业所需的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开发、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展项目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惠互利,实现共赢。
  4 结论
  本文通過对某民办高校的经管学院部分实践教育基地的调研访谈,了解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的现状,分析认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数量不足,效果不佳,企业不够积极和教师力量稍显薄弱等问题,提出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思路,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双方合作,从而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孙喜云.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
  [2]康丹.基于共赢模式下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5).
  [3]朱梦娣.民办高校实训基地探索[J].科技创业,201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11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