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在全国各地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进程的大环境下,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在引入央广总台、粤港澳大湾区和普华永道三份综合报告及其他报告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北上广深、重庆及杭州与成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成都市营商环境的优势与短板。再基于成都市现实基础与各类短板问题做出对策研究,以便为成都市打造高质量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及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成都;营商环境;国际化;短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月9日
   一、引言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推动成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经济形态,改善营商环境是根本。成都利用自身优势,致力于市场化、法制化、便利化进一步发展建设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在引入央广总台、粤港澳大湾区和普华永道三份综合报告及其他报告基础上,将北上广深、重庆及杭州与成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成都市营商环境的优势与短板并提出对策,以此建设更高质量的城市营商环境。同时,利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天然优势,高度共享开放红利,加强与国际标杆城市沟通和联系,互联互通,学习其他城市发展经验,促进营商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总排名状况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将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建设目标是当前各大城市的重要政策措施。近年来,很多机构平台不断出具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而普华永道、粤港澳大湾区和央广总台出具的报告是众多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三份报告。本文也主要依据这三大报告进行比较分析。表1是三大研究报告的营商环境排名状况,从表中可以发现,成都在普华永道报告中位居第4位,较2017年的排名没有变化;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告中均位居第6位。综合三大报告,北京、上海和深圳几乎一直保持着前三名的位置;在央广总台2018年报告中,广州位列第4位、重庆位列第5位、成都位列第6位、杭州位列第8位。虽然成都在众多城市中的总排名相对靠前,但也不能忽视后面的“追兵”城市,应努力向前面的“尖兵”城市看齐,凭借现有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势,补齐自身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类短板。(表1)
   除了上述报告,其他机构在2019年也发布了新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在2019年5月联合发布了《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在该报告中,北上广深居于前四位,杭州排名第7位,成都排名第9位,重庆排名第22位;在由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2019中国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排行榜中,北上广深和杭州仍处于前列,成都位居第8位,重庆位居第22位。
   以上都是城市营商环境的综合排名状况。此外,笔者在本文中也借鉴了其他单项指标报告,分别为《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2018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国城市养老指数蓝皮书2017》《2019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榜》。
   三、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势
   (一)商务成本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报告显示,成都的商务成本指数为0.655,在所比较的城市中位居第2位。一个城市商务成本指数越高,说明其商务成本越低。作为中西部城市,成都的商务成本虽比重庆高些,但是其商务成本却比杭州、北上广深低得多。这就说明成都在工业水价、职工工资成本等成本上具有相对的优势,这种优势便为成都营造了更低的营商成本环境。(图1)
   (二)人才吸引优势。普华永道报告用平均薪资、合同完备性和劳动纠纷争议处理来衡量人才吸引指标。一个城市人才吸引指标得分越高,人才吸引力越强。表2显示,成都的人才吸引指标得分为0.6,在这几个城市中,成都与广州并列第1位;在2019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成都位居全国第5位。以上说明成都的人才吸引力较强,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表2)
   (三)生活环境优势。普华永道用医疗环境、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来衡量城市的生活环境。一个城市生活环境得分越高,说明其生活环境越好。报告显示,深圳的生活环境最好,得分0.73。而成都紧随其后,其生活环境得分为0.66,位居全国第2位,超越了杭州(第7位)、重庆(第8位)、广州(第9位)、上海(第10位)和北京(第12位),说明成都的生活环境综合表现较好。(图2)
   四、短板分析
   (一)財政能力短板。从普华永道报告中可以看出,成都财政能力得分仅为0.31,与杭州(0.63)、上海(0.57)和深圳(0.44)的财政能力有明显差距,且杭州的财政能力得分为0.63,足足是成都的2倍。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将地方财政收入纳入了市场环境指数中,成都排名第9位,而其他相比较的几个城市都排在成都之前,说明成都财政能力确实不乐观。图3显示,成都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速度有下降趋势,说明成都市政府的收入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财政收支平衡度以及财政补贴支出规模等也应同时调整来补齐财政能力短板。(表3、图3)
   (二)创新实践短板。普华永道报告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创业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及一个城市的科研基础去评价城市创新实践能力。其对成都市创新实践的评分为0.34,但广州的评分为0.72,已经超过成都的2倍;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报告中,成都市创新环境处于这几个城市中的一般水平;而在《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中,成都的创新竞争力得分位居第16名,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见表4)。基于现实分析,成都虽启动了“双百工程”(2018年5月),并成功承办了全国“双创”活动周(2018年10月)等,但预期效果尚不明显,还有待成都进一步努力。(表4)    (三)基础设施短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用机场航空吞吐量、公交车数量、道路面积等指标衡量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指数。2018年成都基础设施指数为0.392,见图4,落后于北上广深及重庆,特别是位居第1位的上海,其基础设施指数高达0.783,是成都的2倍。(图4)
   此外,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告中,城市的基础设施这一维度主要针对城市交通设施等公共设施,以及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来进行评价的。央广总台只公布了基础设施得分排名前10位的城市,而成都并未上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未将公共服务纳入城市基础设施指数,而将其纳入了社会服务指数当中,两大报告虽然对城市基础设施衡量方面稍有不同,但是总的来看,成都的交通设施和信息通讯方面还有待向京(第2位)、沪(第1位)靠拢,其未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仍很大。(表5)
   (四)人才发展短板。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报告中,成都的人力资源指标得分排名在前十名之外,暂未上榜。此外,普华永道报告用人才吸引和人才发展来衡量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本聚集程度,在此之下,用平均薪资、合同完备性和劳动纠纷争议处理来衡量人才吸引指标;用通识性人才、专业性人才和劳动力构成来衡量人才发展指标。成都的人才吸引指标得分为0.6,人才发展指标得分仅为0.09。笔者认为,将人才发展与人才吸引得分作比,可以衡量城市人力资本聚集的均衡性。得分越高,人才吸引与人才发展越均衡;反之,越不均衡。在我们研究对比的几个城市中,成都总分值虽位列第4位,但其人才发展与人才吸引之比仅为0.15,排在各大城市之后。其分值最低,表明成都吸引的大量人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图5、图6)
   除此之外,《2018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用六大维度测算了2018年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数。由表6可知,成都人才竞争力指数仅为0.62,远远落后于北上广深,且该报告也展示出成都在人才发展方面的不足,其人才发展指数为-0.54,这说明成都确实需要平衡其人才吸引与人才发展状况,以追求最好的人力资本聚集状态。(表6)
   (五)生态环境短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城市想要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必须抓好生态环境这一指标。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用雾霾指数、天气情况、绿化指数、单位废水四个指标衡量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表7显示,在2018年,成都生态环境指数排名第26位,比2017年进步了3名,但成都的生态环境建设仍落后于所研究的几大城市。其中,较为出色的深圳,从2017年的第21位进步到了第6位,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深圳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大幅下降。虽然成都在2018年持续推进了成都“治霾十条”、“治水十条”和“治土十条”,但污染防治成效有待时间的检验。图7是各城市全年优良天数数据,其中,成都2018年优良天数达251天,而同年深圳却拥有345天优良天数,比成都多了94天,说明深圳的生态建设成效确实优于成都。此外,重庆、上海和杭州的表现也优于成都。从这可以看出,成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较大的短板,成都若想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表7、图7)
   (六)社会服务短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用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金融服务与教育服务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社会服务指数。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的报告中,2018年成都社会服务指数位列第20名,远远低于北京(第1名)、杭州(第4名)、上海(第7名)等城市。普华永道报告一共用5项指标衡量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医疗环境和教育环境就是其中2项,成都生活环境总得分0.66,在所研究的城市中位居第2位,表现较好。然而,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告中,成都金融服务得分85.15,在所研究的城市中位居第5位,不太理想。此外,在《中国城市养老指数蓝皮书2017》中,成都养老指数69.00,位居34位,情况不容乐观。而一个城市的科技服务是由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衡量的,表9显示,成都2018年R&D经费为392.3亿元,投入强度为2.56%,而北京的投入强度接近成都的2.5倍,说明成都在科技服务这方面做得的确不好。综上所述,成都的社会服务综合表现不佳。(表8、图8、表9)
   五、对策建议
   (一)促进成都财政能力提升,激发创新实践活力。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府财政收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补贴支持力度,促进绿色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同时,做好财政预算工作,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以此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二)增强城市人才发展能力,促使人才吸引和人才发展双提升。要继续保持成都对于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在留住本地区人才的同时,推动中东部城市人才向成都流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来蓉人士提供一系列保障措施,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促进更多高质量人才扎根成都。
   (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营造和谐秀美成都。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统一配备专业节能减排设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高污染企业向无污染或低污染转变。扶植新能源和绿色能源企业,降低税费或是直接补贴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公園城市建设步伐,将绿化带入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航空周转效率,实现机场航空吞吐量大幅提高。完善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快的运行速度和更高的效率。大规模建设基层医疗站点,分担城市医疗服务压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教育财政支持力度,减轻教育负担,提高平均受教育水平。健全社保制度,促进以房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的发展,增加养老服务站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丽塔·拉马霍,等.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强化培训、促进改革[R].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集团,2018.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R].北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8.
  [3]陈晨星,耿雁冰.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R].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018.
  [4]徐闻,郭大伟,等.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R].北京:普华永道,2018.
  [5]史亚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问题研究[J].人文杂志,2019(9).
  [6]童有好.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9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