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银行业人员需求变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自从“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以来,人工智能就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对于银行业,目前我国银行已经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替代部分的员工,但是由于其局限性,是否能完全替代银行人员依旧是一个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人工智能在银行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人工智能对银行业人员需求变动的影响,并从多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实现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银行业;人员需求变动;对策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編号:2018AX08004Z)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2月23日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来探寻行业新模式与新的发展方向。其中当然也包括银行业,越来越多银行的柜面业务及其流程逐渐向信息化发展。据数据显示,大部分银行的机构总数及员工数量在近几年不断呈下降趋势。人工智能强大的记忆力和核算能力已经使银行人员的需求发生了转变,结合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深入调查了解现状才能适应形势,使科技与金融更好融合。所以,本文简要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通过实地走访及相关资料查询总结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不同因素从不同方面得到人工智能对银行业人员需求变动的影响,最后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就业人员及银行业提出建议,以适应形势更好发展。
二、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1956年,科学家们在达特茅斯学院开会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人类行为应用的一种技术科学,现如今,它已经可以应用于语音识别、机器学习、智能医疗等多方面上。观其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在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概念提出之后,一大批科学家开始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许多定理证明和程序就产生在那期间。其次,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初期在这一新概念上取得的理论成功,人们对此期待变得更大,开始挑战更为艰巨的任务,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人工智能一度陷入了停滞阶段。由于这一阶段的低谷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逐渐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现实去研究突破,从而使得这一阶段在各不同领域分别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然而,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知识的局限性便随之体现出来了,人工智能又走向了十年的低迷期,但好在低迷的时间并不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帮助,让更多之前暴露的问题得以解决,更不用提2011年至今这个大数据联动的时代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量技术支持下已经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已经不再使人们感到陌生反而使人类有更大的信心去研究发展它。
三、人工智能在银行业发展现状
(一)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1974年,中国银行成为第一家电脑记账的银行。近些年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科技与金融日益紧密结合,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身份识别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在银行的使用,提高了金融安全性、减少了欺诈的发生。人脸虹膜识别、语音识别和指纹识别等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大了办事安全性。同时,异常监控能够帮助银行精准定位行为可疑的人并且做出预警处理。
2、智能客服。智能客服的使用节约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银行办事解决问题的效率,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通过应用语音即语义分析,对顾客的需求进行精准解析,迅速对应相关服务。
3、风控与征信。办理业务之前,银行会要求客户填写问卷,分析客户的资产情况、投资意愿、风险应对水平和信用情况。
4、智能投顾。智能投顾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金融顾问方面的应用,为顾客提供基于算法的智能分析和投资建议。智能投顾兼具主动投资和量化投资的优势,为顾客选择最合适的投资方式。
(二)国内外对比
1、中国银行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引入人工智能方面,主要表现为:(1)实现与客户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感知客户行为特点和需求偏好,主动、全面地服务客户;(2)提供高效、统一的渠道服务,让客户随时随地获得服务;(3)达成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智能化管理。分析客户数据,基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提供对客户有利的合理投融资建议,根据客户情况变化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手段;(4)积极创新,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发金融产品,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5)利用人工智能降低人工成本,甚至发展智能时代的无人银行。综上所述,中国商业银行更多利用人工智能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信息化应用服务客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运用。
2、海外银行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对比中国银行,欧美等西方国家在银行业方面,更早引入人工智能,并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开展创新。但西方银行业在人工智能利用方面态度更为谨慎,大多数银行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仍处于早期阶段,在普及应用方面主要是预测分析、语音识别响应、推荐引擎等。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业界仍旧在不断开展探索创新,以此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来增强客户体验,提供个性化服务,改善监控流程更好识别欺诈,给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建议等。
(三)人工智能在银行业应用的局限性
1、缺乏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逐渐取代银行业原有的部分岗位,但这些岗位大都是一些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岗位,如简单的业务办理操作等。这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相反,若是人工智能在某一环节中出现问题,反而会给业务办理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就需要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进行技术的支持和保障,以此提高技术应用的可靠性。 与此同时,现阶段已有部分银行已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客户信息处理、理财分析等更有难度的岗位上,这就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经由人工智能之手,为了保证数据使用的充分性,要求我们有更多拥有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人才来提高效率。
2、信息安全及监管面临挑战。当人工智能逐渐应用于银行业时,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信息将经由人工智能的操作,如果过程中被黑客袭击或因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信息的泄露,在追究责任方面将会产生很大的难度。所以要想让人工智能更好地的应用于银行业,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的监管。
四、人工智能对银行业人员需求的影响
(一)学生就业观念和选择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普及,银行职工将来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声音越来越多,在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当下,我们就学生对于这个现象的看法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6.69%的同学对于目前银行业人才需求的转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且也明确以后的人才需求重点将会转向技术型、智慧型、创新型人才。对于人工智能的出现减少了银行工作岗位这一观点,大部分的同学依旧持乐观态度,认为科技会推动进步,仅有一小部分同学会认为受到威胁。最后,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只有46.46%的同学会选择从事银行业方面的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较之前银行业稳定的工作选择,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对学生的就业选择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甚至连传统的财经院校学生就业选择都产生了变化。
(二)银行员工及管理层决定方面。近年来,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银行运营效率,越来越多大行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正在取代部分员工,慢慢成为银行业转型的驱动力。这一点我们从近年来各大行的裁员现象就可以看出。2018年银行从业人数较2017年下降了3.2万人次,减少的大部分都是银行的基础网点员工,截至2018年6月份,中国农业银行共有477,040人,较上年末减少了10,267人;工行共有员工443,169人,较上年末减少了9,879人;中国银行共有员工305,655人,较上年末减少了5,478人;建设银行共有员工346,164人,较上年末减少了6,457人。以下两个是根据数据显示的受影响最大的两个岗位:(1)服务人员,为了提升服务效率,各大银行的智能化设备不断增加,由柜员提供的服务逐渐被他们取代,银行逐渐将重点从“服务型”转为“自动型”,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目的。但由于部分地区人工智能教育的不普及,银行服务人员暂时还是不可取代的。(2)风控人员:由于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更加高效地防控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风控反欺诈、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相对棘手的方面已经逐渐引入人工智能,这与原本的风控人员职能产生了较大的冲突,但值得庆幸的是,如果银行数据有所缺失,那么员工对于智能信用审核仍然不可取代,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风控人员。
综上,原本在没有人工智能的前提下,操作性岗位人员在银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为了让内部员工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为了改变商业银行人员结构,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部分操作岗位的人员被人工所替代,这样的情况将促进银行内部结构发生变革,将银行管理体系从垂直化逐步转变为扁平化,从而整体提高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核心,这是目前银行转型的必然方向,也是现下各大银行竞争力比拼的关键所在。所以围绕核心竞争,银行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招收创新能力的人员或是掌握IT技能的人员与相应的管理层人才,对竞争模式进行深度变革,从而改变银行的竞争格局。
(三)不同地区影响不同。经实地调研发现,不同地区的银行在人工智能应用及人员需求影响方面展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以江苏省内为例,淮安地区银行营业厅分布广、数量多,主要集中在市内商业区及城市交通要道周围。我们选取了市中心商业区、面积较大居民区和市内较为偏远的营业厅作比较,发现其面积和布置上较为相似,柜台窗口数量差别不大。硬件设施上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自助机器是最普遍的设施,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普及程度较低,市中心地区银行配置智能机器人但是市内偏远地区营业厅内只有一个。在对苏州及江阴地区银行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于城镇的银行而言,乡村的银行使用人工智能的频率明显不足,有近20%的银行从业人员表示大部分工作中基本不会使用人工智能。所以,乡镇银行会更多的选用人工岗位,而城镇的银行已经考虑选用人工智能代替银行的基层从业人员。在对南京市雨花台区招商银行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基本已经普及,主要应用领域在人工识别、风险及知识管理等方面,基本业务办理已经实现自动自助化。同时,通过采访银行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银行大部分普通客户的业务主要都是人工智能在完成,现有的员工多处理VIP客户的需求和投融资等事宜。
同时,在与银行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对于人工智能对乡村和城镇银行人员需求变动影响不同这一问题,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乡村地区更多选用人工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因为地处乡村,人流量较少,支行的业务量较城区要少,技术需求量也不高,依靠仅有的人工就能完成,没有必要用更高的成本去使用它。(2)乡镇地区对知识教育包括人工智能的普及相对较少,一部分的客户更愿意选择有银行从业人员提供的服务,对人工智能的接受能力较弱一些。(3)在银行的部分基层员工与银行领导层有较为亲密的亲属关系,引进人工智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这些基层人员的岗位。
其次,城镇的银行选择开始应用人工智能的原因主要如下:(1)城镇银行人流量、服务量较大,如果有效运用人工智能设备,可以在最大效度上替代人工服务,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的支出,從而空出人工来服务更加需要的人,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银行业务办理效率。(2)城镇中大部分为受过教育的本地或是外来务工人员,短期接受人工智能的能力较强,更容易快速上手人工智能的相关操作。(3)人工智能的普及在未来是大势所趋,银行会尽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应对随之而来的竞争。 五、当前形势下发展对策
(一)银行业方面
1、人员转型升级,适应发展需要。当前形势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相对低级的工作被替代,管理层的划分逐渐变窄,整个行业对人员的需求逐渐倾向于复合型人才,银行业也需要进一步的转型升级来适应这一过程。从已有的从业人员方面来说,银行应该定期开展有关人工智能的培训,鼓励更多的老员工不断学习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知识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对于流入的新人才,需要其能力与现有的技术和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相适应。总之,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投入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整体的人员划分分工上,更要谨慎决策,专注长远发展。
2、行业转型升级支持发展。多家银行进行技术的投资,以减少繁杂重复的简单工作,从而提升银行工作的效率。整个行业引入新技术,减少了原本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必将引起整个行业的转型与变动。面临转型,不同的银行将有不同的过程和手段去适应调整。银行留住现有人才同时引入新血液,在转型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才能减少人员需求带来的波动。
(二)个人方面
1、掌握与学习新技术。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传统繁琐复杂的工作逐渐被替代,复合型人才渐渐成为人员需求的重点。随着技术发展,银行从业人员所需要的技能不只是金融学等专业技能,更需要对日益发展的新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在编程等计算机技术渐渐火热发展的这一时期,银行从业人员也需要掌握有关计算机或其他技术行业的技能,才能追随时代潮流而减少被行业抛弃的风险。
2、管理与领导能力。尽管对人工智能还有诸多探索和研究,但对于银行人员总体管理和控制而言,仍然少不了人的领导。技术不断更新,管理层所面临的需求危机远小于普通从业人员。因而无论是即将进入行业还是已进入的从业人员,都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管理与领导能力,锻炼与人员的相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人员结构调整。
3、决策与长远眼光。人工智能在银行的应用已倾向风险控制方面。面对这一形势,从业人员也需顺应需求,提升决策能力,培养长远角度看问题的意识。纵使风险控制在将来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重点决策的还是管理人员。决策力、判断力和长远眼光永远是管理人才所需的必备条件。
六、总结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业的不断应用,银行从业人员更要注重人员需求变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参照发展形势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分析,从而培养锻炼新的技能、掌握新的知识,规避风险顺应转变。而人员需求变动所带来的行业转型升级影响,对银行行业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与人员工作的适应协调仍是不断摸索调整的漫长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子涵,魏晓光,聂铭硕,韩学芝,崔叶微.人工智能与智慧银行[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6).
[2]徐婧.浅析智能時代下的无人银行尝试[J].中国集体经济,2019.11(31).
[3]金昱.国际银行业金融科技新趋势[J].中国金融,201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9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