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后时代浙江外贸企业的出口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欧债危机仍然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一部分。其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欧债危机虽然表现为欧洲国家财政的风险,但根源则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包括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的不平衡产业结构;严重老龄化的不平衡人口结构。导火线是希腊、葡萄牙。本质上,这些国家是以负债的方式提前享受了经济成果,但经济增长却不能支撑这样的消费水平。再者,欧债危机的复杂性与欧元体制有关,欧元区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统一货币、统一汇率,但财政政策却分散在欧盟各国政府手中,这被认为是目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所在。在这种机制下,欧盟各国为推动本国经济而大量发行以欧元为记币单位的债券,但各国央行却根本没有发行欧元货币的能力。一旦有些国家在财政上不能自我约束,其债务规模就会失控,超出該国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
随着时间的拉长以及局势的改善,“欧债危机”这个曾经搅动了整个欧洲大陆甚至世界经济的名词,亦似乎被人淡忘。但“欧债危机”真的过去了吗?今年2月份,欧元区按年率计算的通货膨胀率为0.7%,低于市场预期,重抵去年10月份的历史最低水平。这一数据再度引发外界对欧元区通缩风险的担忧。
欧美市场一直是浙江外贸企业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欧债危机发生之后,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外部需求。2013年前7个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295亿美元,同比下降8.7%,其中对欧元区出口215.2亿美元,同比下降12.8%,占对欧盟出口总值的72.9%。值得关注的是,对欧元区出口的前四大类商品(机电产品、服装、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出口降幅分别达到了14.9%、18.5%、28.2%和9.8%,由此可见欧元区市场需求萎缩是造成对其出口持续疲软的主要原因。
浙江省目前的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其中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三资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利润率低,自身增值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差。欧债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欧债危机发生后却对浙江外贸企业出口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出口企业的利润明显下降。
因为欧债危机影响汇率,增加中小外贸企业结汇风险。从理论上讲,货币升值改变了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国货币汇率变动,会使该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相应涨落,抑或刺激国内居民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影响进出口规模和贸易收支。例如,一国货币对外汇率下跌,则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高涨,出口收汇兑成本币后的数额较前增多。出口商为扩大销售,增加出口,有可能降低出口商品的外币售价,而获得本币的数额不会较前减少。与此同时,一国货币汇率下跌,以本币所标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抑制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欧债危机导致欧元持续走低,人民币因此被动升值,这样会削弱我省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加之美国对人民币汇率不断施压,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将产生不利影响。一项针对581家中国外贸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几乎全部受访公司都感受到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只有小部分企业可以保持稳定的出口。
第二,外贸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浙江的出口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且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还有待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于很多外贸企业来说,单子接的越大也就意味的损失可能越大,这对许多外贸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特别是欧债危机发生之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影响浙江外贸企业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外贸企业在出口上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变得越发困难。之前许多安于传统出口生产模式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出口战略,从这个角度来说,欧债危机督促外贸企业产业升级,教会企业不思则灭亡的生存之道。
第三,可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
欧债危机之后,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不降反升,出口贸易摩擦加剧。欧盟国家开始以“公平贸易”为名,实施新的贸易战略:一是扩大出口,二是限制进口,力图尽快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而中国不可避免成为这一贸易政策首当其冲的目标。欧盟一方面将中国视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全力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迫使中国解决其对华贸易中的关切问题,包括要求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中国产品实施更加频繁的贸易救济措施。欧盟各国还开始实施“自贸区战略”,力求在未来5年内使本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达到其域外贸易额的50%。目前,欧盟各国正积极推进与我国周边的自贸区建设,先后与东盟、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进行自贸协定谈判,对我国出口造成极不利的影响。
目前,欧债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浙江的外贸企业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首先,增强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敏感度。
资本从一国流向国外,主要是追求利润和避免受损。当一国货币贬值而尚未到位时,国内资本的持有者或外国投资者为避免该国货币再贬值而蒙受损失,会将资本调出该国,进行资本逃逸。欧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如果欧洲的债务危机导致欧洲全面的经济衰退近而影响我国经济复苏,那我国的政策方向就有可能调整。我国最近采取一连串的紧缩信贷措施,银行储备金率已经上调到很高的水平,市场加息预期正在升温,这势必会对企业投资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其次,提升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一直以来“浙江制造”只是在国际产业链的下游徘徊,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些出口企业还未掌握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
欧债危机后,欧盟区内诸多企业需要投资以唤起企业发展的动力。对于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但技术基础和创新实力还不够强大的中国企业而言,这里成为了一个很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创新进步的跳板。通过对这里的投资和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吸纳以及加强技术交流,不仅挽救了中国外贸企业一直赖以生存的重要市场,同时借助掌握的技术可以加快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外贸企业的技术革新。 第三,培育自主品牌。
浙江省在纺织、五金、电子等产品的出口上具有很强的产业优势,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欧美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因此要不断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在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上实现新突破,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转型。
第四,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扩大出口路径,减轻对欧债国出口的依赖,政府与企业应把眼光更多地放到其他地方,发掘国际市场潜力,特别是新兴市场的潜力,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以抵消某些出口的不利因素。为应对欧债区市场严峻形势,企业也要提高其他地区市场的营销水平。
第五,加强出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
一方面要控制出口商品收购价格。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对工厂的出口商品仍然采用收购制,那么收购价格的高低就成为控制成本的关键点。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内的竞争机制正在形成,这种竞争机制为外贸企业挑选优质低价的出口商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企业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提供了机会。因此,各个出口企业应充分重视货源采购工作,坚持同类商品优质低价优先收购原则,并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优质出口商品的貨源工厂,应用经济利益机制使这批货源工厂为外贸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出口商品。
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控制库存和应收账款,加快流动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在外贸企业的流动资本中,有相当大部分用于收购出口商品,由于出口商品的时间性、季节性很强,许多商品收购后,或多或少都要在仓库存一段时间,形成库存商品。当然,库存有合理库存与不合理库存之分。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高,说明存货速度快,占有流动资本少。同量的流动资本,由于周转速度的快慢,能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每个企业都力求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
第六,利用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额高达20000亿元,而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额已经高达65000亿元,可见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对货物进行销售,可以及时掌握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提升我国货物出口量,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浙江的外贸企业在这一方面一直都占有先机优势,2015年03月12日,在杭州成立了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由此跨境电子商务已经为浙江产品的出口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最后,政府的助力。
在后危机时代,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招架的,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适时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顺应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积极应对国际间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维护我国企业合法利益,构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搭建一些平台来帮助企业规避今后在对外贸易中的风险:比如搭建一个跟踪平台以及信息告示平台,让所有企业都能够非常及时地了解到国际市场的变化,能够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搭建避险平台,这个避险不是政府帮企业承担一些风险,而是通过比如金融方面的外汇期权交易、掉期交易、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帮助企业;搭建支持性的外贸政策平台等。
参考文献:
[1]李明洋.浅析欧债危机对山东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商贸,2011(02)
[2]郑熙春.欧债危机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困境及应对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03)
[3]翁媛媛.再看欧债危机后我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2014(8)
[4]左锋吴洲.后欧债危机下广东出口依存度与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商贸,2014(23)
作者简介:蔡雯珏(1982.10-),女,汉族,浙江诸暨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跨境电商。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科研与应用技术课题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32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