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分级经营分析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经营分析问题及企业分级经营分析的内涵,建立和完善经营分析方法,明确各级管理目的,完善分级分析模式,建立和完善分级经营分析制度,充分发挥经营分析指导经营管理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经营管理  分级经营分析  探讨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形势逐年严峻,矛盾日益突出。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通过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班组写实等管理方法,实施企业经营分级管理来推动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需要经营分析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效果,从而制定可行性措施,把各项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善的经营分析可以实现经营管理和生产运行的紧密结合,提高管理效率、及时发现问题,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整改管理不足,提供有效预警和保障。深化精细管理,建立完善分级经营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企业经营分析问题
   (一)各级经营分析缺乏对管理办法的反馈
  目前,经营分析往往按照经验模式开展对企业整体情况分析,缺乏对精细化管理的反映。现在,各层级实施精细化管理,企业决策者与执行者信息沟通容易脱钩,出现决策者不了解状况,而执行者却没有决策权的现象,导致一系列短期行为的发生。如执行者为达成决策者制定的限额目标,人为随意压缩成本费用和支出,而不考虑实际的生产过程和生产需要,最终导致出现利润下降,事故隐患等问题。
  (二)缺乏完善的经营分析管理制度
   企业层面的经营分析做的较好,但是随着管理的深入,各级各部门都需要通过经营分析来反映管理情况。现在,各单位缺乏经营分析管理制度来约束。各级管理层级开展经营分析的随意性较大,一般会按照管理者的安排开展,容易造成经营分析滞后、分析存在应付,丧失了经营分析的及时性和严肃性。
   (三)经营分析内容不完善、不规范,缺乏反映各层级管理的重点
   不同层级管理的重点是不同的,分析的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基层分析宏观数据较多,分析具体指标变动较少,甚至不愿意把问题暴露出来,使各级经营分析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经营分析发现问题,缺乏跟踪、落实
   经营分析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往往原因不明确,造成管理问题整改慢,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企业层面、基层层面同比、环比指标的变化较大时,数据背后一定存在原因。分析跟踪就是要发现问题,控制不合理不必要的消耗,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下次分析中反映整改情况,缩短管理改进周期。
   二、企业分级经营分析的内涵
  企业分级就是按照管理层级分为企业层面、基层层面、班组层面三个层级。分级经营分析是指根据管理职能重心不同,确定各级的经营分析的目的,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全面分析各管理层级的预算完成情况、生产经营情况、指标情况、效益利润水平、资产运营情况、管理制度运行情况,达到管理逐步完善、成本管控合理、不断提升竞争能力目的,最终能够实现企业不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完善企业分级经营分析路径
  (一)建立和完善经营分析方法
   经营分析是运用定量分析、业务分析和行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及时调整策略、改进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增加利润的目的。对于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分析方法,利用行业技术指标,按照不同管理层级,选择不同组合,分析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指标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完善经营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经营行业有一些实用的經营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生产、设备、技术、工作效益等情况。其中主要包括工作量、工程质量、经营效率指标、经营安全及经营效益五大类指标。
  完善生产经营指标、财务指标。主要是收入、成本、效益指标,企业收入以经营工程施工收入为主,经营辅助劳务收入为辅,并结合其他收入形成企业总收入。分析企业收入变化,可以分析一定时间内的市场情况。再结合经营成本、管理费用和上交利润情况,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益情况。通过分析收入、成本、利润变化,可以反映企业运行的质量。财务分析指标,最主要的财务分析是会计报表,可以系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通过对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收入情况、期间费用情况、利润情况和现金情况等分析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财务分析指标既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前提,为企业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一般分为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完善专项对比分析方法,企业根据管理级次不同,对比的范围、项目内容也有所区别。企业可以对比的指标包含经营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生产经营财务评价指标、以及重点费用等。对比的方式有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二)明确各级管理目的,完善分级分析模式
   分析是企业进行政策变更、管理办法改进的依据和前提,是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按照企业层级设置,建立分级分析体系,应明确各级管理目的,确立分析内容,这样才能通过分析,发现和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问题,找出影响生产经营的关键因素。
   完善分级分析模式。各级分析都需要运用定量分析、业务分析和行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各级的管理目的,建立规范分析模式。首先选用经营技术经济指标反映生产经营状况、选用生产经营财务指标反映财务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其次选用专项指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反映管理状况;第三,通过对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的具体管理办法运行情况、考核结果、存在问题分析进行行为分析;最后是针对管理层发现的问题,落实管理责任,制定管理措施,把分析管理通过“PDCA”管理闭环落实到责任主体中去。
  (三)建立和完善分级经营分析制度
   建立分级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以企业建立完善分级分析评价制度开始的。按照“部门定位、层层考核、系统完善”的原则,建立针对分析制度的企业、经营分企业、经营队、班组四级考核体系。分级分析制度必须与其他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协助。只有在与企业制度完善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管理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2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