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研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参与科研被誉为“十大高影响力实践”,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回顾大学生科研参与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作用,必要性以及参与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参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8.040
  2005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引发了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思考。自此之后,我国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2010年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由于本科层次的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科高校亟需重视创新性人才培养。而我国高校由于办学目标的不同,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同,有应用型大学,有科研型大学等。不管哪一类大学,都需重视科研和教学的均衡发展,相互融合。
  旅游业作为发展势头最强势的朝阳产业,已融入公众的工作生活中。《“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2015年旅游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总和贡献度超过10%;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使旅游企业把竞争的焦点转向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旅游业人才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笔者认为,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将科研融入旅游管理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本科生科研参与的历史发展
  德国著名的教育改革者,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威廉·冯·洪堡早在19世纪初就提出现代大学应是“知识的总和”,即在大学教学和科研应同时进行(郭卉和韩婷,2018)。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undergraduate research,也可译为本科生科研)的理念诞生于德国,繁荣于美国。美国研究型大学虽以德国柏林大学为蓝本建立,但美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模式,创建了研究生院制。美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虽取得了良好发展,给各国大学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但因研究型大学过于重视发展科研,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其发展的首要目标,导致其本科生教育被忽视,培养的本科生质量较低(李冲和袁永红,2004)。如本科生毕业后仍缺乏对所学课程的系统性把握,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本科生不能够富有批判性地思考,不能清晰地表达和写作。社会公众对本科生教育的指责之声越来越大。因此,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重新审视其本科生教育。在19世纪6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推出“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这是美国大学最早进行的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教学探索项目,资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美国最初的本科生科研計划都是在研究型大学开展,特别是本科生科研大会(1977年成立)和全美本科生科研大会(1987年成立)两个协会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参与计划的发展(李湘萍,2015)。而本科生科研在全美研究型大学得到普及得益于1998年博耶委员会出台的《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蓝图》提出了改革本科教育加强本科生科研的十条具体建议。自此之后,本科生科研逐渐席卷美国各大高校,从研究型大学拓展到普通院校,成为美国本科教育的重要部分。
  受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启发,1995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推出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随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出台自己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2007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09年出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0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的迅速发展,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但目前总体来看,本科生科研的覆盖面还比较窄,受益的学生群体较少。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科研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更少。如何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科研参与,将科研融入教学过程,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2科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众多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了科研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参与科研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Thiry 等,2011;Hunter 等,2007;高众等,2018)。具体来说,科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如下。
  2.1科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科研本身是一个严谨的事情,科研过程需要勇于探索,百折不挠。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形成谦虚谨慎、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科研过程中要求如实引用数据,不篡改伪造数据;拒绝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对引用的数据和成果要标注,不弄虚作假;注重节约经费,不浪费材料等,这些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大学的本义在育人,在为社会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人才,更进一步的,大学的本义在于培养能够改变社会的人才。而目前我国高校存在浮躁之风,大学课堂沉闷,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是轻松的,社会上也充斥着“学历无用论”。这些不良现象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其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有促进作用(David,1990;李湘萍,2015)。
  2.2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本科生参与科研能塑造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使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明显的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郭卉等,2014)。科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会有失败,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能够得到提升,学生也能够重构知识结构。科研过程中新的发现也能够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3科研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方式在各大高校不断扩展开来。而这些教育模式的改变是否遵从了教学本义?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一个过程。互联网时代催生的这些教学模式,使用恰当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而教学模式的改变始终不可背离教学的本义。怀特海曾说过,在古代的学校,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不是现代学校所教授的学科(杜静和杜志强,2018)。我国教育学家蔡元培也早就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大学生参与科研,在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真理过程中,可使教育回归教学的本义。
  3科研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方式
  3.1学校层面
  从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将科研参与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尽的战略计划,包括参与科研的学生的数量,训练的方案等,也包括必要的财政、人力等资源保障。不管是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还是民办院校,不管人员配置和预算有多少,高校应从战略上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开展相关活动。组织管理方面,可以设置专门的机构统一组织和管理本科生科研活动,如成立本科生科研办公室(高众等,2018)。
  3.2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有研究表明,参与科技创新团队是较为有效的科研参与方式,与其它科研参与形式相比,學生的收获会更大。科技创新团队是由教师,新、老队员共同组成的,围绕科学研究进行活动的一个实践共同体,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以不同的水平,从不同的层面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队员要设计和组织研究项目,提出研究方案,成为“科学家”。老队员还要充当师傅的角色,教授新队员。老队员在教授的过程中,自身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实现深度学习,同时也培养了老队员的责任感。进行科研活动过程中成员之间应相互配合,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3开设与科研相关的配套课程,设置科研学分
  设置配套的科研课程可以使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实现有效监督(高众等,2018)。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可以开设旅游管理前沿讲座等类似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即便部分学生不选择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工作,也应让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了解本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对本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这类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新的技术等,使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使教学具有先进性。如将旅游资源开发,旅行社产品、线路设计,旅游形象塑造等研究成果融入科研类课程或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中,这将充实教学内容,增进师生互动。课程中,教师也可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郭卉,韩婷.大学生科研学习投入对学习收获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8,(6):6069.
  [2]李冲,袁永红.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给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5):1820.
  [3]李湘萍.大学生科研参与与学生发展—来自中国案例高校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1):129147.
  [4]Thiry H,Laursen S L,Hunter A B.What Experiences Help Students Become Scientis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search and other Sources of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Gains for STEM Undergraduates[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11,82(4):357388.
  [5]Hunter A B,Laursen S L,Seymour E.Becoming a scientist:The rol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in students' cognitive,personal,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Science Education,2007,91(1):3674.
  [6]高众,刘继安,陈健坤.卓越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基于美国高校实践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8,(4):5561.
  [7]David,J.H.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 as preparation for graduate school[J].The American Sociologist,1990,21(2):179188.
  [8]郭卉,刘琳,彭湃,杨文娇.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06111.
  [9]杜静,杜志强.翻转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还是“教学本义”的回归[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3):106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7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