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内部环境审计构建企业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在日趋完善的环境规制体系下,企业环境管理决策环节薄弱易引发相关环境风险。本文在内部环境审计实施内容及功能基础上,结合企业环境管理决策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以内部环境审计为基础构建企业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SSCP”模型,以帮助企业改善环境管理决策。
   关键词:内部环境审计;环境管理;决策支持;SSCP模型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面向环境管理决策的企业环境审计运行模式研究”(CX2018B76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12日
   随着我国“蓝天保卫战”、“环保督察回头看”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的开展,我国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得到贯彻落实,环境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作为国民经济活动主体和主要污染来源主体的企业,在环境管理决策方面仍然相当薄弱,难以有效避免因此而引发的相关风险。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环境管理决策效率,对改善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实现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共赢”的可持续发展良性模式,最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实施内容及功能
   (一)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功能。国际商学会ICC(1995)认为内部环境审计是一种环境管理工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环境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具体来看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审查环境管理工作相关账务处理和环境报告资料的真实性,提升环境信息质量,评价环境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公允地反映企业受托环境责任;(2)分析企业外在环境因素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其环境政策、环境方针做出合理评价;(3)审查企业环境经济活动,评价企业自身执行政策的情况和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企业环境审计通过检查和证实其生产活动、产品以及服务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确定企业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及个人的责任。
   (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实施内容。基于上述功能设计,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环境财务审计。环境财务审计源于环境会计,主要对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公允性进行审计,包括环境资金财务审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计、环境财务内部控制审计等。(2)环境合规审计。主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审计,包括排污费审计、产品末端审计、废弃物审计、清洁生产审计等。(3)环境绩效审计。主要对企业是否经济高效开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活动方面所实施的审计,包括企业环保资金利用效益审计、资源要素利用效益审计等。(4)环境责任审计。主要对企业发生环境失责行为的组织或个人进行环境责任的认定。
   二、企业环境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
   企业在进行环境行为选择时,由于预期绩效的不确定性,导致环境管理决策困难,为进一步探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如何发挥在企业环境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支持作用,有必要对影响企业环境管理决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决策者在环境管理行为中易存在代理行为。企业治理结构主要通过战略制定、重大决策的参与和监督以及会计责任等主要方式促进管理层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环境行为实施间接影响。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能有效发挥企业治理的正向调节效应,强化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应,协调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实现对管理决策者的制约,避免因环境管理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2、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配置,随着环境规制体系的日益完善,企业的环境问题与其财务风险的关系也更加直接,财务状况成为企业环境管理决策过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财务状况下,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所采取的环境管理行为也就不同。实施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环境管理成本,面对风险与收益的不确定,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风险与成本承受能力高于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会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进行技术创新。
   3、决策者环境行为偏好及管理认知。企业环境管理决策会受决策者不同环境管理行为偏好的直接影响,在不同的管理情境下做出不同的环境管理决策。根据Ajzen提出的社会心理学经典理论“计划行为论”(TPB)可知,决策者的行为偏好直接受决策者对某行为的态度的影响。将决策者对企业环境行为的态度根据决策者自身的风险态度特征划分,可分为环境行为喜好、环境行为厌恶、环境行为中立。在环境管理行为喜好态度下,决策者会倾向于采取机会追求型环境管理,主动进行环境技术创新,以获取先动优势和创新补偿;在环境管理行为厌恶态度下,决策者会倾向于采取风险规避型环境管理,包括更新改造设备、建立专门的污染治理设施;在环境管理行为中立态度下,决策者会倾向于采取规制应对型环境管理,包括采取末端治理技术、缴纳排污费等。
   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也会受到企业环境管理理念、管理层对环境规制的认知程度、企业内部决策经营和传统等的影响。Draft & Weick(1984)提出组织的战略举措是由管理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认知和解释形成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决策者可将环境规制视为机遇,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获得创新补偿或政府奖励,决策者亦可将环境规制视为威胁,采取消极的环境管理行为进行环境规制应对。
   (二)企业外部因素
   1、环境规制压力。企业作为环境规制的主要对象,环境规制压力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媒体、行业协会等。政府作为环境监管者,主要通过制定和颁布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环境管理决策。此外,政府还借助排污税费、产品税费、补贴、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等市场信号引导企业排污行为,间接影响企业的环境管理决策。社会媒体在环境规制中主要发挥信息平台和社会构建角色的功能,一方面将企业环境管理信息传播给利益相关者,缓解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不对称,让公众做出相对科学客观的判断;另一方面通过引导舆论导向影响公众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评价,影响企业社会形象,对企业形成声誉压力和合规性压力,促使企业采取环境管理行为进行回应。行业协会作为具有治理机制的集体性组织,通过提供环保信息和技术服务、强化行业内企业环保自律等,影响企业环境管理决策。    2、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竞争给企业环境管理决策带来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消费者的产品选择,声誉机制是其中的重要传导机制并影响其后果的实现性,通过经济绩效来体现。随着环境规制体系的完善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愈来愈倾向于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为获得这部分因消费者的选择带来的市场份额,实现经济绩效,企业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来传达企业的绿色理念和产品差异化优势。而产品市场的竞争后果也会传导到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给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
   3、地理空间差异。一方面,不同地区间的环境规制强度、资源丰富程度及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同,均对企业环境管理决策造成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根据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具体内容及执法强度的差异使得各地区间环境规制强度不同,企业在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所受到的约束强度也就不同,企业可能会根据规制强度的差异选择进行跨地区转移或选择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数量等。另一方面,由于地区间资源丰富程度不同,企业需要考虑因环境管理引起所需生产经营性资源的变化带来的资源获取的影响,是否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另外,生态环境承载力也会通过延缓环境问题的暴露来影响企业环境管理决策。生态环境承载力越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其影响就越弱,难以触发环境风险,环境问题就越难显现,企业短期内也就无需进行环境管理,或采取次优的环境管理方案。
   三、以内部环境审计为基础构建企业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结合内部环境审计的功能、实施内容及影响企业环境决策的主要因素,构建基于内部环境审计的企业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SSCP”模型,該模型包括“企业决策状态(state)”、“环境制度结构(structure)”、“环境行为(conduct)”及“企业绩效(performance)”四个维度,从企业环境管理决策的内外部两个方面展开,以帮助企业结合当前所处的决策状态全面进行环境制度因素分析、环境行为选择及绩效评价。(图1)
   (一)企业决策状态。企业环境管理决策需要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状态,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环境管理现状、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产经营性资源。首先,从内部决策因素来看,企业作为环境管理决策个体从其经济资源出发,在环境财务审计对企业受托环境责任公允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获取企业环境相关财务信息,有助于企业衡量其承担环境管理成本的能力,采取合理的环境管理措施,内部环境审计在对企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节约等方面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检查企业环境保护资金的利用效益及环境政策的执行效果,了解其现行环境管理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其次,从外部决策因素来看,企业经营场所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直接决定企业面临环境风险的大小以及风险曝光的可能性,内部环境审计能确定企业外在环境因素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帮助企业在特定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地区间生产经营性资源丰富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可持续经营,内部环境审计可帮助企业确保外界生产经营性资源的可持续投入。因此,在该维度,内部环境审计有助于企业衡量其承担环境管理成本的能力,发现其现行环境管理存在的不足,确定企业外在环境因素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二)环境制度结构。在这一维度,企业面临来自外界的环境监管,利用内部环境审计可以发现其生产活动、产品以及服务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结合外界监管要求和企业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采取环境管理行为。如前所述,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媒体、行业协会,均属于第三方外界监管,不同环境规制主体对企业进行环境规制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分别对应环境法规、企业社会形象、企业生产技术。企业作为环境规制主要对象,面对政府的监管,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要求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最低要求,面对社会媒体的监管,体现其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面对行业协会的监管,改进生产技术实现高效清洁生产是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利用内部环境审计发现其生产活动、产品以及服务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结合企业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采取环境管理行为,满足不同环境规制主体的监管要求,帮助企业降低合规性风险。
   (三)企业环境行为的选择。在此维度上,内部环境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环境责任认定,提升企业治理水平,提升其环境管理认知水平,帮助决策者在不同环境风险感知的环境下做出最优环境行为选择。具体来看,环境责任审计有助于企业进行环境失责行为的组织或个人的环境责任认定,提升组织治理水平;管理认知是企业对信息和竞争机会的把握与解读,对机会和威胁的认知能减少管理者环境认知的模糊性和不可预测性,内部环境审计利于企业形成有效的制度和道德环境判断,提升其环境管理认知水平,影响企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企业资源利用、污染治理、产品属性和绿色生产等行为,促进企业绿色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利用内部环境审计发现不同环境管理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也可以帮助决策者在不同环境风险感知的环境下做出科学决策。
   (四)企业绩效评价。该维度主要是利用内部环境审计的独立性及专业性对企业环境行为后果进行评价。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市场绩效和环境绩效两个方面体现。首先,企业环境行为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直接影响企业市场绩效。当消费者具备一定环境价值观时,消费者感知效力越强,环境价值观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利用内部环境审计对企业产品的环境外部效应进行审计,帮助企业进行绿色管理,向市场传递绿色管理理念,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获得绿色溢价。其次,环境绩效是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是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结果。企业通过开展环保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等对环境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改善环境政策的执行效率与质量,提升环境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1]M.Hadley.Environmental audits as a tool for commerical property management[J].Property Management,1992.10(2).
  [2]王丹,李玉萍.基于全球价值链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跨国公司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5).
  [3]沈坤荣,金刚,方娴.环境规制引起了污染就近转移吗[J].经济研究,2017.52(5).
  [4]陆铭,冯皓.集聚与减排:城市规模差距影响工业污染强度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4.37(7).
  [5]闫文娟,钟茂初.中国式财政分权会增加环境污染吗[J].财经论丛,2012.(3).
  [6]韩超,桑瑞聪.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产品转换与产品质量提升[J].中国工业经济,2018(2).
  [7]赵璐,徐琳瑜,王凯.企业环境审计研究:文献综述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S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71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