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银温泉

   现在社会的矛盾比较突出,社会秩序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群体性事件,包括一些社会不公的问题,还有贫富差距的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比较突出。社会问题的解决,要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因为我国现在正面临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原来我国是一元国家,现在逐渐成为二元架构的,国家和社会是二元架构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政府高度管控,社会是基本上不存在,一方面来讲社会组织,1965年的时候,有6000多家社会组织,到改革开放前七、八年,社会组织不到100家,而且这不到100家的社会组织还是主要依托于政府,带有行政性质的,包括工会、妇联,所以那时候社会基本上不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兴经济主体出现,包括社会人出现,社会就逐渐形成,成了二元架构。这种情况下,政府由原来一元国家全面管理,逐渐转向有限的政府,更多的要依靠社会的力量。
   首先一个方面,政府要向社会放权,通过简政放权把大量社会管理的责任、社会管理的职能转移到社会。这时候政府职能履行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办法,政府一些职能的履行交给社会组织,政府要把经济管理的行业性自律和管理职能归还给社会组织。所以,在这方面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一是要加强社会组织的法治建设。因为现在我国还没有社会组织法,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包括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营非企业单位的登记条例,远远不适合现在社会组织的发展,所以要加强社会组织的法治建设,尽快出台社会组织法。同时,推进现有的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即已经进行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进行着一大批,推动社会组织去行政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包括工会、妇联这样的组织,都应该逐步地变成一个真正的社会组织,要去行政化。二是培育反映新兴阶层诉求的组织。这个新兴阶层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家,还包括农民工,这些都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些社会组织,通过培育社会组织,反映他们利益的诉求,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些年来,社会组织从改革开放前不到100家,到现在已经有80多万家。
   同时,向人民放权,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同时构建中国特色的共享社会或者福利社会。在这方面,一是要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政治权力更加平等。从户籍制度来看,在传统体制下,通过户籍制度,存在城乡分割、所有制之间的分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松动,加快农民工在城市落户。下一步,在公民就业、落户和社会保障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要消除妨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体制和机制的障碍。
   同时,依法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我国通过物权法,在这方面依法保障公民私有产权和民营企业的财产权,防范公权力的侵害。最近一个时期,纠正的一些重大案件,包括张文中案、顾雏军案,都在向好的方向努力,同时完善公民的政治权力,这方面主要是保障公民的选举权、监督权,依法监督公权力,从推动政府行政过程的公开,通过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通过司法制度改革,实现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人身权和自由权。
   另一方面,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在这方面,主要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从公民社会建立以来,特别是在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和其建设福利社会、福利国家有非常大的关系,通过建立社会保障网,夯实社会进步的基础。有一种说法把欧洲的危机归咎于福利社会,从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情况来看,福利社会和经济的停滞没有什么关系,一般拿希腊的例子来作为典型,认为福利社会好像到头了。实际上从最初搞福利社会的英国,还有后来做的比较彻底的北欧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太影响它的经济发展。关键是,像希腊的福利社会是过度福利,从这点来讲,构建中国的福利社会或者共享社会,把它作为一个今后长期的支撑,这方面更有利于我国的发展方式的转型,更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所以,从保障人们经济的权利和政治权利,推动社会资源分配的服务均等化,这方面主要靠福利社会来解决。
   另外,现在从社会治理来讲,要打造或者构建一个共治共享的社会,一方面通过向社会组织的放权,行业协会的管理,在中层构建一个社会共治的格局。同时在基层更多发展社区自治、城市居民的自治包括农村社区的自治,现在的社区,特别是城市的新型社区,正在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最典型的就是居民相互之间门对门、户对户谁都不认识谁,就是怎么样构筑一个大家共同关心的事物、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个共同的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怎么把城市新落户的人和当地的社区融合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是靠城市社区的建设。另外,要构筑一个共有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些共同的公共仪式的举行,包括一些鄉规民约,通过这种形式构造社会共同的价值,构造社会的集体意识,使得公民有公民的意识,培育人民的公民意识。
   通过以上方面的改革和推进,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和人民的关系,能使人民更有获得感,通过向人民放权、向社会放权,政府能够减轻行政压力,同时打造共治的格局,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本文摘自作者在第十七届中国改革论坛上的发言,内容有删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81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