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曹婷
【摘要】 21世纪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人工智能逐渐脱离了实验室,向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不断渗透。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给社会经济各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审计行业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审计模式的弊端渐显,已无法满足现代审计的需求,因而充分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进智慧审计平台的建设进程成为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在探讨智慧审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智慧审计平台进行设计,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保障建议,以期对智慧审计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智慧审计;人工智能技术;智慧社会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这是科学判断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免疫系统,承担着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审计的发展和智慧社会的健康发展紧密相连。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形式更加多样、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的海量数据,而且智慧社会强调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社群的互助与合作,在此背景下,传统审计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审计的要求,而且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可能会对智慧社会的发展造成阻碍。审计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智慧审计的建设和发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逐渐向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渗透,审计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语音识别、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可视化分析、网络爬虫、文本挖掘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将人类活动嵌入自动化中,代替审计人员完成大部分基础性工作,减少审计人员机械劳动的时间,不仅能够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智能化水平。因此,本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个更加智能、快捷和简便的智慧审计平台,以期为智慧审计的建设和应用提供新思路,进一步促进我国智慧社会的发展。
二、智慧审计的兴起及业务流程
(一)智慧审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了许多数据中心和信息基础平台,许多新型产业得以发展,而传统产业则面临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智慧社会。该社会形态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具备智能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特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新型工业化共同发展的基本载体。为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进一步加大智慧社会建设力度,政府部门开始大力推行智慧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监督环节,传统审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智慧治理,势必要迈出新的一步,在此背景下,智慧审计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未来审计发展的主流形式。鲁清仿等(2018)提出,将众多审计人员的智慧集为一体、使计算机自动按照人的意志智能分析审计数据、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即为智慧审计[1]。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智慧审计模式更加高效、智能,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准确度,运用前景广阔。
(二)智慧审计业务流程。随着可视化分析、音频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挖掘、视觉识别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给审计行业造成了巨大冲擊,传统审计模式的弊端渐显,人机协同将成为审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主要从政府审计维度展开,重复性和特殊性审计业务是智慧审计业务的两个类别,在充分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审计平台中,智慧审计业务流程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逐渐实现自动化和程序化,较以往更加高效。以下对不同类别审计业务流程进行阐述。
1.重复性审计业务流程。
(1)计划环节。被审计单位的政策、行业、管理、业务等数据中以及社交网络、门户网站、媒体资讯中均隐含着较多的信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上述信息进行汇总、归类、分析,可以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严重、金额巨大、疑点较多的审计事项进行初步筛选,并自动确定重点审计范围,从而有效缓解审计时间、经费、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在制定具体审计项目计划之前,针对筛选出的事项和重点审计范围,审计机构还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再次实施分析确认,以防止出现同时开展多项审计以及重复审计的问题。
(2)实施环节。该环节主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具体实施方案、通知书的编制等工作,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上述内容均能够自动生成。例如,数据库中存有与审计项目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工作人员在录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项问题之后,通过对关键词进行检索,两者将自动发生关联,从而形成工作底稿。此外,审计过程中所有的记录数据均处于人工智能的连续控制监测下,可以有效避免审计证据被篡改、数据完整性受损等问题。
(3)成果生成环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审计工作底稿、取证单、实施方案间的联系进行自动分析,及时发现工作底稿与取证单之间定性信息、数据、问题等不相符以及方案中的问题没有得到落实的现象,并出具涵盖审计建议、问题、项目基本情况的审计报告。之后由相关工作人员对报告实施审核,在确认报告合理性的基础上,借助服务器向被审计单位传送审计整改意见,要求其在规定期间内整改并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上传。此外,为确保被审计单位严格落实整改要求,审计方还需在线实时跟踪。
2.特殊性审计业务流程。无审计项目安排却主动开展、临时交办或采用特定方式的审计业务均属于特殊性审计业务,如群众举报经济事项核查、上级组织的土地出让专项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该类审计业务的流程主要包括:首先,由管理人员依据专项审计具体事项或疑点对审计任务实施分工,相关依据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确定和自动筛查。其次,借助服务器将分工安排传送给审计人员和业务部门,由业务部门在平台中输入审计疑点和分工信息,在此基础上,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实施方案,然后由业务部门将方案提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审批。再次,在取证单中输入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工作底稿。最后,将工作底稿、取证单、实施方案等资料进行对接分析后直接输出审计成果,如综合报告、审计专项报告等,然后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审核,并经平台提交给上级审计机关、政府和党委有关部门。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设计
(一)设计构想。精湛的技术、高额的成本投入以及海量数据的支持是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所必需的因素,因此平台的构建应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应具备公众和公益性质。根据上文所述智慧审计业务流程可以看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应满足以下三个要求:首先,该平台需要融合各种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技术,加速优化信息提取过程。其次,为有效发挥审计在智慧社会中的治理作用,该平台需要实现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强化社群的合作与互动,汇集集体智慧。最后,为保障平台平稳运行,需要建立数据和网络安全保护机制。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设计方案。根据上述一系列要求,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应包括三个子平台,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即收集分析数据、审计交互以及安全保障等。为了更好地服务智慧审计工作,各子平台还需细分为多个模块。平台具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1.数据收集分析平台构建。在智慧审计业务流程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一直占据着关键地位,直接决定着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在传统审计模式下,为了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对各项业务数据进行翻阅和分析。而数据收集分析平台充分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大简化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有效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
(1)审计数据收集模块。实时收集、存储、处理和过滤数据是该模块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该模块中,首先需要构建标准的数据端口,实现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方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技术,根据网段、机架以及区域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对网络、管理、业务、行业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审计数据种类进行进一步划分。其次,为完成数据的异地交换、转换、存储以及实时收集等工作,还需引入分布式处理技术。最后,引入信念网络、概率模型、可视化分析、过程挖掘、文本挖掘以及聚类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原始数据中重复、错误以及不完整的部分进行抽取、清理、转换和装载,以满足数据结构稳定、环境良好等审计数据分析条件,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数据持续分析模块。陈伟、居江宁(2018)指出,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处于持续更新状态,数量庞大且结构和类型愈加复杂,在挖掘审计线索的过程中,以往依靠審计人员一一排查的方式较为落后,巨大的工作量直接降低了审计效率[2]。为了帮助审计人员实时分析持续更新的数据,并从中挖掘出存疑数据,该模块需充分融合语音识别、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可视化分析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其中,语音识别技术能够对审计人员的语音进行快速且准确的识别,然后快速从数据库中提取符合关键字的文本,推动审计人员查找、阅读文本和提取元数据等一系列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大大减少数据分析所消耗的时间成本。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智能特性,凭借自主学习和记忆,不仅能够处理各种晦涩难懂的数据,还能有效识别极易发生变化或严重受损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数据实施高级定量分析,很好地处理非线性关系。专家系统的应用相当于从外部聘请具有较强专业胜任能力的专家参与审计实务,将大量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汇总至系统中,然后通过综合整理、保存、再现和传播,有效弥补审计人员能力的不足,克服以往必须借助专家力量才能解决的难点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审计绩效和效率。陈伟(2019)提出,可视化分析技术包括标签云、热力图、散点图、小提琴图以及折线图等,可以简洁地表达数据信息,通过视角效果使审计人员根据数据变化的情况轻松找到审计疑点[3]。
(3)审计预警管理模块。该模块基于审计人员以往的工作经验设定了各种预警指标。结合上一模块挖掘得出的疑点数据,对与预警条件相匹配、高于或偏离阈值的不确定项目内容进行查找。该模块还设置了分析性复核测试程序,该程序不仅具有动态预警功能,还具有固化特征,可以进一步对审计不确定项目进行确认,有效发挥审计的预防免疫作用。在该模块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操作:上传、变更记录、数据导出和导入。预警指标可以在数据含量减少或增加的情况下自动变更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在该模块导入预警指标的前提下,审计机关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导出和动态监控,达到审计全覆盖的效果,不留监督盲区和死角。
2.审计交互平台构建。智慧社会背景下,智慧审计的开展需要多方参与并汇集多方智慧。基于此,审计交互平台由线索采集、互联网交流、数据信息交换、审计业务管理四个模块组成,充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满足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强化社群合作与互动的要求。
(1)线索采集模块。各大网络论坛、新闻媒体发布稿件、社交网站发布文字中均涵盖大量信息,其中可能隐藏着有价值的审计线索。该模块的主要工作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对网络舆情实施实时采集,如网络爬虫、文本挖掘技术等,与此同时,群众也能够直接将问题线索举报至审计交互平台。为实现对信息的持续分析,并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该模块还需要和审计数据收集分析平台实现直接对接。借助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确定线索价值后,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智慧审计平台及时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并作出后续安排,从而使线索进入审计监督程序。
(2)互联网交流模块。该模块的构建有助于加强社群的合作与互动,具体表现为:首先,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社会群众只需要在审计交互平台中输入关键词,便可以自动且快速地获取与之相匹配的审计结果、事项以及法律法规,享受审计业务咨询服务。其次,审计部门通过该模块可以进行网上测评工作满意度、征集社会群众意见、在线听证、审计公告、审计信息披露等一系列操作,从而加强审计部门与社会群众的沟通,如针对社会群众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其重要程度和提出频率进行分析采集,并上传至上级平台,上级平台在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可以通过服务器提供给相关单位或人员,如果意见或问题没有被采纳需提供原因,被采纳则及时反馈。
(3)数据信息交换模块。规模庞大的数据资源是智慧审计识别问题的重要支撑,再加上智慧审计不是单兵作战的模式,所以通过构建该模块能够实现信息在多个机构之间的共享,如监察、纪检、公安、银行、税务以及工商等机构。针对重大违规违纪相关审计项目而言,为了明确违规违纪现象是否真实存在,在该模块中,审计方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税务、工商以及银行等机构中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从中发现疑点后实施进一步审核,在明确问题之后可将案件经交互平台向司法、监察和纪检等部门提交。 (4)审计业务管理模块。该模块可以极大地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在输入关键词之后,能够快速获取可以延伸的单位清单、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事项、历年审计报告、审计案例等与当前工作相关的资源;该模块可以自动比较各外联单位在线函证之间存在的不同,从而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录入该模块之后,将自动生成审计报告、工作底稿等审计成果。
3.审计安全监管平台构建。杨杰等(2019)提出,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具有易于管理、存储量大、成本相对较低等多项优势的云存储服务愈加受到关注,许多数据所有者都将数据外包给了云服务器[4]。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云存储还是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可能会被删除、盗窃、篡改或损害。数据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安全性是智慧审计平台需要首先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以云计算技术为依托,构建由基础设施和数据两个安全模块组成的审计安全监管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这一平台可以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有效保障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的稳定运行。
(1)云基础设施安全模块。该模块需要具备以下功能:首先,分析、追踪平台检测信息,如果发现有非法复制、篡改以及未知访问等现象出现在云环境中时,可以实时为平台提供安全预警。其次,通过定期扫描,查找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如果存在,则需要及时为其提供报警记录和漏洞修补意见。再次,需要提供细致的故障和异常检测,并在发现问题之后自动将问题上传至指定系统,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提供立体化安全策略。最后,还需要具备监控测试网络功能,对智慧审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问题实施全方位、实时监控和预警。
(2)数据安全审计模块。该模块主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防止没有经过授权的第三方获取数据被删除后的残留物,即数据剩余。其次,确保能够遵循数据的移动路径对数据位置进行准确跟踪,即数据沿袭。再次,确保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数据不被泄露,即数据机密性。最后,确保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数据不被随意修改,即数据完整性。
从具体的解决方法来说,针对第一项内容,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密钥提供给用户并引入安全文件删除法,当服务器需要对数据进行删除时,必须向用户索要安全密钥,在获取密钥后彻底删除与之相关的数据,从而有效避免数据残留物的产生以及没有经过授权的第三方利用残留物对数据进行恢复。针对第二项内容,需引入具有前向安全性且能够回滚日志文件并建立新分支的防篡改日志方案,該方案能够有效避免未经授权第三方在持有当前密钥的情况下对以前日志数据进行修改,而且可以避免历史记录被不诚实日志服务器所篡改,从而确保数据有迹可循。针对第三项内容,需引入加密数据技术以及云存储系统安全访问控制技术,确保机密不被未经授权第三方所获取,即在云存储数据时,必须采用专门的加密格式,而且任何人想要查看数据时,都必须持有加密衍生的访问令牌。针对第四项内容,为保障数据不被随意篡改,可以连接生成散列的多个加密数据文件块并生成签名。此外,当获取授权对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确保签名的匹配。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应用保障
(一)加强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团队文化塑造。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现阶段大多数审计人员对其还不够了解,且对相关技术的操作能力较低,使得智慧审计平台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从短期来看,为便于审计人员快速上手应用智慧审计平台,可通过向一线审计人员提供数据包解读程序和疑难点说明文字的方式,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快速看懂疑点数据。从长远来看,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综合型人才,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建立生态学习系统,举办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动员全体审计人员参与培训,并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摸底测试,提高审计人员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操作相关技术的能力。除此之外,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也会影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审计平台的应用。刘国城、杨丽丽(2018)提出,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与其团队文化息息相关,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够有效激励、约束、引导审计人员[5],因而需要基于经验分享、目标愿景、人际冲突、团队协作开展团队文化实践,塑造优秀的团队文化。
(二)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加强平台监管制度。安全是智慧审计平台平稳应用、顺畅运行的前提,因而保障智慧审计平台的安全极为重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智慧审计平台的运行需依靠具有较高保密性和安全性的政府政务内网,且需要对平台数据实施异地备份或双机容错。其次,为避免平台出现安全隐患影响其应用,需成立专门的平台维护部门,设置专门工作人员对平台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制定应对平台安全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案,并由专业工程师对平台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最后,还需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平台的合理应用,如制定详细的惩处规则,严惩相关人员的暗箱操作行为,保障平台运行的透明化。
(三)优化审计客体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智慧审计平台应用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部分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会对智慧审计平台的推广应用造成阻碍,所以国家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增强基层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为防止系统不兼容问题妨碍智慧审计平台的推广,在对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统一的系统标准。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与智慧审计相比,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审计层面的法律法规显然更适用于传统审计。另一方面,不论是数据隐私安全的保护方面,还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必须从智慧审计、数据安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出发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相关领域工作的规范化。
【主要参考文献】
[ 1 ] 鲁清仿,燕万年,王开一,胡友良.智慧审计构想与实践探索——基于解构法律法规条款[J].审计研究,2018,(01):28-34.
[ 2 ] 陈伟,居江宁.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审计线索特征挖掘方法研究[J].审计研究,2018,(01):16-21.
[ 3 ] 陈伟.基于可视化分析技术的大数据审计案例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6):61-64.
[ 4 ] 杨杰,谭道军,邵金侠.云计算中存储数据安全性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1(05):710-715.
[ 5 ] 刘国城,杨丽丽.大数据下“互联网+智慧教育”安全审计模式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111-118.
[ 6 ] 魏明,丁瑞.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我国金融审计应用平台[J].商业会计,2019,(02):1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84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