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及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产业集中度和区位商系数测算,结合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对产业发展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猪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专业化  规模效益
  一、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肉猪出栏头数呈下降趋势
  2008-2018年间肉猪出栏头数总体上升,但在2015-2018年间,肉猪的出栏头数呈下降趋势,从73510.4万头下降至70202.1万头。肉猪出栏量的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2012,2016及2017年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0.77%,-3.65%,-3.28%。
  (二)生猪出栏头数存在波动周期
  2008-2018年间的猪肉产量及增长率与肉猪出栏数及增长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增长率都呈现一定周期性变化,3-4年间存在一个波动周期,生猪产业的扩张周期后紧跟着紧缩周期,说明我国肉猪出栏头数波动周期恢复时间较长,养殖户的信息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肉猪出栏数及猪肉产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调整。
  二、生猪产业影响要素
  目前,我国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集中在生猪产业组织现状上。产业集聚程度已成影响我国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生猪产业一直以分散生产为特点进行经营发展,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一)生猪产业的产业集中程度
  在我国,生猪生产布局较为分散,生猪产量高的地区往往处于粮食高产区或人口较多的地区。据统计局官方数据,我国前八大生猪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河南、湖北等地。为更好测度我国生猪产业的产业集中程度,本文采用2015-2018年猪肉产量测算。
  CRn=Xi/Xi,Xi表示生猪产业的前4或前8省份生猪生产总额,Xi表示整个生猪产业产商的产量总额。
  在2015-2018年间,我国生猪主产区猪肉总产量的前八产区产量分别是四川2006.3万吨,河南1863.5万吨,湖南1790.5万吨,山东1615.1万吨,湖北1332.6万吨,云南1184.9万吨,河北1113.1万吨,广东1099.2万吨。
  测算得生猪产业集中程度:
  由表1可看出現阶段我国生猪产业集聚现象较为明显,在2015-2018年间前4省份的猪肉产量之和占比均大于30%,且两指数均在逐年稳步上升,同时,每年与平均差值约在20个百分点,说明尽管我国现在的生猪主产区的生产正逐步向产业集中化发展,但生猪产业化集聚程度并不高。
  (二)生猪产业的产业专业化程度
  我国现阶段的生猪养殖产业依据不同的组织化形式,其专业化程度都各不相同,带来的产品在各方面都极具差异化。表2依据生猪产业上较为常见的四种养殖户组织形式,在生猪幼崽来源、抗病能力及猪肉目标消费人群对专业化程度进行大致分析。
  专业化程度越高的组织,其在生猪生产的各方面的表现较分散化的生猪养殖产业的表现都更为优异。
  生猪产业的生产专业化是指围绕生长培育,将种、养、加工和产、供销环节联为一体的专业生产经营系列。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一体化相互协同作用,进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产业经济学中,区位商系数是判断产业是否构成专业化部门的衡量指标,区位商大于1,则可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产业集聚程度高,具有比较优势。
  为更好的测度我国生猪产业的产业专业化程度,此处通过区位商系数对生猪产业进行分析。
  LQ=,Eij指j省生猪的产值,Ekj指j省所有畜牧业总产值,Ej指全国生猪总产值,Ek指全国畜牧业总产值。采用生猪的猪肉产值作为衡量对象,测算八大主产区的区位商系数。
  由测算结果表3可看出,生猪主产区的区位商系数大部分大于1,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说明我国当前的生猪主产区的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具备比较优势,其中,湖南,湖北和云南的产业区位商系数较大,产业集聚化程度较高,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协同作用好,带来的经济效率和效益大。但作为生猪猪肉产量大省四川省,其区位商系数较低,可能由于四川省的生猪产业养殖多以农户散养为主,规模化饲养程度及专业水平低,导致经济效率较低。
  三、结论
  综上,生猪产业集聚程度及专业化程度是我国目前影响生猪产量的主要内部因素,对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产业集聚程度上升及生猪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相应生产要素的成本将会降低,即资本使用成本将会降低,生产流程愈发规模化,专业化,进而促进产量的效率,增加经济的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0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