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对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辽宁省的经济实力有重要意义。 建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实现赋权;选取2017年数据,对全国31个省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认清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各省排名中的位置和现状;选取辽宁2008-2017年数据,对其近10年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趋势分析,发现辽宁自身发展演变的态势。针对比较中发现的问题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高端领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是辽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对辽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水平和现状进行客观认识和评价,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
  李鵬等基于技术创新理论将技术创新分为三个阶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何星蓉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能力建立指标体系,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应加大投入、注重产出、提升成效。钟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评价沈阳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出提高投入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建议。聂石磊采用因子分析法将辽宁与其他省份横向比较确定彼此差距,又将辽宁近10年数据纵向比较观测未来发展趋势。王青等通过建立创新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指出辽宁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侯普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崛起提出整合资源,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等建议。吴迪从投入、产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辽宁与六个省进行比较,找出辽宁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提高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增强优势行业三方面的对策。
  综上,已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且目前对该行业的系统评价体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旨在建立系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对辽宁的发展现状进行科学评价。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为了研究辽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水平,将辽宁与其他省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对比,使它们的对比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下进行,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简明科学性等原则,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国内装备制造业水平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经济效益、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3个一级指标。经济效益是制造业规模的直观反映,是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效益水平越高,企业在竞争中才会处于优势地位。科技发展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环境保护是制造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其中废水、废气、固废的排放量值的大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基于上述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数据来源和赋权方法
  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各省统计局,通过可查询到的最新的2017年各省统计年鉴,选取工业、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技目录下的明细指标,对评价指标体系抽取相关数据。
  2. 赋权方法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由于本文选取的指标均为客观的可获取的统计数据,所以适合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赋予权重。
  计算步骤如下:
  (三)指标赋权
  在各项指标中,除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三个指标为负向指标外,其余均为正向指标,运用熵权法的公式对全国各省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得到权重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水平对比分析
  (一)辽宁与其他省份的对比
  根据2017年各省年鉴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省在经济效益、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得分,以及最终综合得分。选取排名靠前且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将得分及排名统计到表3,观察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所处的位置水平,进而找出与装备制造业强省的差距。
  根据上表3可以分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水平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中游。与排名靠前的山东、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将这些省份各项一级指标得分与辽宁对比,如图1可知:
  1.经济效益方面:辽宁得分仅是山东的16.67%,是广东和江苏的19.23%,可以看出辽宁整体经济实力偏低,与其他四省的差距比较明显。辽宁装备制造业总体规模发展稳定,但企业间的协同作用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2.科技发展方面:广东、江苏的得分最高,均是530分以上,辽宁得分在这两个省份的10%左右,远远低于两省的科技发展水平。对比得分为280分的江苏,辽宁也有很大的差距。在科技创新领域,辽宁在各方面投入明显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3.环境保护方面:辽宁得分为88.2,与浙江、广东差距不大,山东得分最高为445.66分,明显领先于其他省份,江苏得分仅为31.76分,辽宁相对于山东来说,环境保护能力需要更加强,但对比江苏这个装备制造业强省来说,辽宁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相对完善,可以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加强环境保护能力。
  (二)辽宁发展演变历程的评价
  下面将对比辽宁装备制造业十年之间的数据,观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为了各项分数能够直观的展示在同一张图中,本文在计算各年份的具体得分后,将各年份得分的百分比作为依据引入图表中进行分析。
  经济指标是衡量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2013~2018年辽宁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得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3~2015年得分趋于平稳,之后有很明显的回落,自2017年开始再次趋于平稳状态。2018年经济效益得分为24.82分,仅为2013年的46.42%,说明辽宁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受到了其他因素的限制。2009~2018年这10年间,科技发展能力得分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2018年得分为22.42分,相比2009年的9.08分上涨了146.9%,取得了相对优异的成绩,辽宁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当下主流问题。2009~2018年工业三废排放量综合情况起伏不定,波动幅度较大。辽宁对工业三废排放的控制近年来没有得到突破,但2017年后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综合经济效益、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得到辽宁装备制造业综合情况得分,2013~2017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得分总体呈现下滑趋势,2018年开始回升。2013~2016年波动幅度较小,基本处于平稳的状态,2016年后得分大幅下降,2017年得分为116.46分,相比2015年下降近30%,2018年相对前一年上涨了10.6%,之后也会呈现上涨趋势。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产业集群协同效应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辽宁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的状态下,要提高企业间相互扶持的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共享、资源互补、信息互通,就应该加强企业间的协同效应,促进企业组织结构改革,调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型企业发挥优势,带动小企业发展,缩小企业间的差距,让优势行业做好做大跻身全国前列,规模较小的行业追加投入,完善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使企业间协同效应得到增强。
  (二)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
  目前辽宁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不够重视,新产品开发缺乏可以匹配的技术人员。辽宁在面对自主创新能力上欠缺时,不仅应该加大资金经费支持,并且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学习与借鉴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成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公共创新平台等自主创新组织体系,从技术依赖走向自主创新,进而实现装备国产化。
  (三)重视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应增强环境意识,时刻考虑到能源的耗费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将资源利用起来。政府要加大工业“三废”治理设施投入,提升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妥善进行固体废弃物贮存工作。遵循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宗旨,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政府配合完善相关政策环境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增强调控能力,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府还应引导企业适应政策环境,加强对装备制造业的立法建设,体现政府方面的法律效应。营造一个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保障和激励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市场机制的管理有利于法律环境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參考文献:
  [1]李鹏,林迎星.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和产业,2013(07).
  [2]何星蓉.基于协同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能力评级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05).
  [3]钟巍.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沈阳大学,2018.
  [4]聂石磊.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4.
  [5]王青,安亚革.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估——以辽宁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6(03).
  [6]侯普光.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内比较——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3(02).
  [7]吴迪.辽宁与全国部分省市装备制造业的比较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项目“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编号:LNKX2018-2019C25);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辽宁为例”(编号:L17DGL005)。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20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