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降低成本,也在于其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品质和效率。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层重视程度相对有限;体制机制构建缺乏系统化、规范化;事后处置有余、事前防范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转变观念、规范建设、深度应用,也需要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落实责任制,以及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指基于信息技术支持,将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资源,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传输和应用,以提供真实、可靠、充分、有效的信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规划、决策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实现现代化与科学化的战略趋势,不仅是指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也涉及到会计理论、实务、管理等更加全面、广泛的范围和内容。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投入
信息时代大背景下,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实现传统会计实务的平台化和线上化,更是通过信息技术大幅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度、可靠性。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数量巨大又繁琐的会计实务占据了大量时间,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机械、重复的基础性作业,而难以抽身参与企业规划决策的核心管理事务。这不仅造成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辅助和参谋作用,而且往往导致自身流离于企业核心管理圈层之处,成为相对边缘的附属部分。
另一方面,过于依赖人工作业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人为疏漏造成的会计信息错、漏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失实的情况时有发生。且人为管理的迟缓也造成企业会计信息服务的滞后性、时延长等情况普遍存在。
以上种种人工管理状态都在客观上增加了企业会计管理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随機成本,对处于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是难以承受之重。
而会计信息化则可全面改善这种不利局面。利用信息平台和计算技术,企业各项会计信息能够实现一次性录入和反复使用,只要原始数据保证真实和准确,则系统可自动实现会计信息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机器计算的速度远远超越人工核算,不仅可以充分解放会计人员的双手和大脑,而且能够实现会计信息辅助决策的实时性。显然,这对企业大幅减少内部控制过程中资金、时间和随机成本的投入十分有益。
(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品质和效率
正如前面提到传统人工管理的低质低效,企业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品质和效率方面亦大有作为。一方面,信息化充分保证了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有助于企业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高度透明、公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的实时性、实效性则可帮助会计管理深入企业核心管理层内部,成为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谋助手。借助实时会计信息的辅助,企业战略决策可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为主观臆测的随意性、误导性,使经营规划更为客观、理性、精准。从这一点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品质和效率都将在会计信息化支持下得到充分提升。
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重视程度相对有限
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全面普及后的时代发展结果,在国内推行时间已有数十年。然而受到长期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不少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仍有不足。尤其是部分企业粗放化管理意识残余不断,重业务轻管理的局限性难有彻底突破。这些企业在管理层就存在重视程度相对有限的问题,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造成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人为造成的疏漏始终存在。不仅如此,缺乏重视也使企业内部控制形式主义显著,落实不足,难以发挥内部控制在精准管理、风险管理各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体制机制构建缺乏系统化、规范化
由于管理意识上关注和重视不足,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构建方面存在碎片化、分散化问题。比如会计信息化平台成为会计部门内部局域网,或只在后勤管理范围内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而前端的生产经营则仍旧沿用传统管理办法等。这种缺乏全面覆盖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往往导致会计信息壁垒长期存在。尤其是一些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出于维护小团体利益的目的,对会计信息提供不尽真实、及时、可靠,或者人为设置障碍而使会计部门获取信息困难重重。
以上种种问题直接或间接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力度欠缺,存在局部化、区域化隐患。体制机制构建缺乏系统化、规范化也常常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无法落实,成为停留在规章制度层面的理论与条款,这对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是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优化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规范建设、深度应用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优化首先需要转变观念、规范建设、深度应用。即,企业需要自上而下形成关注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视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同时,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等基本原则,企业需就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清晰条例,并制定严格操作规范,要求企业前后端、上下层统一执行、无所遗漏。不仅如此,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和企业管理平台整体实现无缝衔接、充分融合。企业既可以在现有会计信息化平台基础上全面扩展,直至覆盖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部环节和链条,也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会计信息化平台与现有其他管理平台间的对接与兼容。
总之,只有确保会计信息化平台成为企业管理大平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才能基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实时实现内控管理的优质、高效。
(二)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落实责任制
企业管理实现现代化与科学化的核心之一在于提高管理的前瞻性、预见性,避免传统管理模式下事后管理的仓促、低质、低效。会计信息化不仅为实现事前管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也催生了一种现代管理模式的出现,那就是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大幅提高资金管理的安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实现量入为出,避免诸如资金链断裂等财务风险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阻碍。
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基于预算指标实施后续各项业务活动,且不得超越预算指标规定的阈值,这对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单位成本投入的价值产出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要使预算管理发挥最大作用,就需要企业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化并要落实责任制。
具体而言,就是要将预算管理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比如在库存管理方面,借助会计信息化提供的数据,企业可以改变传统模式下一次性大批量购入原材料的陈旧方式,基于会计信息的前瞻性实现多批次、小批量的购买。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减轻库存占用大量资金的负担,也有利于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频率,从而实现资金投入持续减少而价值产出不断扩大的优化目的。
不仅如此,为了激励员工切实执行预算管理目标,落实责任制至关重要。这需要将预算目标充分细化,再对应至不同岗位、职位,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比如未安标准完成预算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需根据超标比例减扣绩效或冲减部门收益等。落实责任制的核心并非简单的惩罚,而是为了在每个工作人员、部门树立起强化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识,从而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坚持原则、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三)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具备了事前管理的机制和条件,也就使建立风险预警成为可能。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掌握主动性至关重要。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企业结合会计历史数据构建起系统化、规范化的风险标准体系,最大限度提升風险预警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自动分析处理功能,使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预警实现实时、同步传输,并为决策者提供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参考建议等。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并不仅是技术、技巧层面的缺陷,根本原因仍然是管理思想和观念上的缺失。由于在管理意识上深受粗放化陈旧理念的束缚,因此对会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的关注与重视相对有限。而要使会计信息化服务于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内控品质,不仅需要信息化软硬件的引入和铺垫,更重要的是管理意识的转变。也就是要从管理者视角重新审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对企业实现逆境生存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提升内控品质的影响,以及有效内控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价值,企业才能通过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内控效率,进而推动和促进企业管理整体格局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华红,孙曌君.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基于蒙牛集团的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9(12):28-29.
[2]蒋海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4):112-113.
[3]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4):12-13.
[4]金灿灿,王竹泉,王海龙.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研究——基于海尔集团2007~2014年的纵向案例[J].财会通讯,2019(02):98-103+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37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