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实践中呈现出社区管理行政色彩浓重、信息系统不能全面支持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反映出传统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严重阻碍社区治理水平提高的缺陷。因此,本文提出要将互联网技术和协同治理机制融入网格化社区治理,构建“互联网+”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体系,为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治理;协同治理;网格化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科创基金项目(编号:X20190837)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1日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传统刚性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渐渐不能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如疫情)发生时,更是暴露了社区治理体系的短板。因此,推进社区治理扁平化、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迫切需要构建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多元协同治理的“互联网+”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体系。
   一、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
   (一)社区管理行政色彩浓重。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社区的网格管理员是由社区居委会成员担任。居委会成员的选举、运行经费、办公设施等主要是由国家财政供给,居委会成为传达政府行政指令的“触角”。社区公告栏中往往能看到网格管理员信息的公示,却难以在网格中真正看到管理员的身影,居委会“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显著。
   (二)信息系统不能全面支持社区治理。我国很多社区的信息系统依托于当地的公安数据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社区信息系统存在感低,未能给社区治理提供有效帮助。面对大量的数据记录工作,很多社区仍采用手工记录、纸质储存的方式,纸质材料文件厚厚地堆积于居委办公室。有部分社区网格的信息系统可以完成社区事件的上报,但上报的问题总石沉大海。总之,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信息系统无法全面支撑社区复杂的管理服务工作。
   (三)社区治理数字化发展不平衡。在我国,各地政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投入差异很大,社会资源的差异也使社区治理数字化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些社区已经开展了“互联网+”网格化治理的试点,如上海徐汇区打造了智慧网格化2.0城市运行平台。然而除一线城市外,我国大部分城市及农村地区的社区治理主要还是依靠网格员与居民的线下沟通,居民和居委会的单向交流,有些社区甚至连电脑等基础的硬件设施都不具备。
   二、传统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协同自治的基础薄弱。在传统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中行政色彩浓重,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网格化管理下社区协同自治的基础薄弱。第一,协同自治的空间小。由于政府还未真正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政府在对待基层问题的方式和作风上仍然“一把抓”。政府对基层社区的放权赋能不够、政府信息透明化程度低,导致社区缺乏自治空间,社区工作人员渐渐沦为上报信息的传声筒。第二,协同自治的主体少。面对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政府单一主体的服务供给已不能满足。基层社会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尚低,服务供给主体少,不能对政府形成有效补充。同时,缺乏整合各方资源的平台,居民的需求不能及时供给。第三,协同自治的意识弱。现代社区中居民间缺乏交流互动以及协商共治的过程,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社会信任的降低使得网格内居民缺乏统一公共价值,多数居民对网格事务缺乏热情甚至漠不关心。
   (二)社区信息系统缺乏成熟的体系。我国大部分社区信息系统在社区治理中存在感低,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网格信息系统设计缺乏顶层设计、功能不完整,难以为复杂的社区治理提供帮助,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信息系统不兼容,数据无法共享。同时,传统的社区信息系统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生计、卫生、司法等部门的信息系统无法与社区实现数据的直接传输共享,甚至政府内部不同地区、层级和部门的数据共享也没有真正实现。这些“不兼容”造成了数据收集的重复、多头管理的加重,形式主义在其中黯然滋生,严重加大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
   (三)社区治理数字化建设投入不足。虽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社区治理数字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大部分地区的社区数字化管理水平仍然很低。主要因为大部分地区基层社区治理数字化建设缺乏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在资金上,地方政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视程度低,不能提供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使得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社区数字化治理难以深度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建筑等领域的有效结合创造了新的价值,但目前“互联网+”社会治理领域的探索存在巨大的空白,企业及投资者还未把目光大量投注于此,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缺乏社会资本的投入。在技术上,社区治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在保障数据安全、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数据传输速度等方面仍存在技术上的不足。此外,由于综合数据平台的搭建成本较高,不利于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最后,我国大部分基层社区缺乏社区治理数字化人才。从事社区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互联网的操作不熟练,不能满足网格化管理的信息技术要求。
   三、构建“互联网+”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体系的对策
   传统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亟须社区治理方式上的创新。通过以下对策构建“互联网+”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体系,能够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描绘出新的方向。
   (一)建立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机制。面对当下社区协同自治基础薄弱的问题,应当建立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机制。所谓“协同”是指协调多方主体、多个资源,共同参与到同一件事中,团结一致实现同一个目标。从社区网格化管理到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强调的是治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协同作用。要建立协同治理机制,首先政府应该理顺与街道、社区的关系,加大对基层放权赋能的力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从对具体问题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掌控基层治理发展方向和总体状况的“掌舵人”。其次,政府要积极引导志愿团体、社工群体、企业等社会团体参与到基层网格的治理中來,要努力培育能够参与基层治理的社会力量,鼓励基层服务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建成市场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从源头上扩大社会服务的供给。社区要对现有的治理流程进行优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协调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来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实现社区多元治理。最后,社区管理者要注重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居民间的交流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培养社区价值共同体。通过构建社区居委、楼长、物业代表、社区志愿团体、相关企业代表等多主体协商机制,保障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真正实现基层群众的自治。    (二)构建社会综合服务数据系统。近年兴起“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广阔的网络平台可以帮助传统业态焕发新的生机。实现“互联网+”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首先应该从顶层设计开始,针对社会治理的特点完善信息系统的设计,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打造全社会综合服务数据系统。然后由上至下层层推进各层级、各地区、各部门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的构建,将社区安全监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社会服务查询、政府信息公示、居民信息统计等与市政、城管、环保、住建等各个社会管理相关部门的数据平台的接口进行匹配,真正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全面支撑社区复杂的管理服务工作,提升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社区数据服务平台要能够与社会综合服务数据系统中的各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帮助社区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社区协同治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同时,在数据管理中要注重数据的分类、分级,避免数据重复,提高数据利用率,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最终,要实现社会数字化治理全国“一盘棋”,真正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三)加大对社区治理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互联网+”社区治理面临着我国社区数字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要真正在全国实现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有以下几个建议:第一,政府要加大对社区治理数字化建设薄弱地区的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发展。政府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将目光投向“互聯网+”社区治理方向,提供优惠政策以吸引社会资本的流入,鼓励企业开发多种类型的互联网产品来满足社区治理需要。第二,企业及相关机构要加大对信息技术难关的攻克力度,争取早日解决现有的数字化建设难题,为社区治理数字化建设扫清障碍,保障数据安全,降低数字化建设成本。第三,要构建基层治理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的技术培训、各社区管理人员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新的社区数字化治理技术,从而提高其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佳慧.从“网格化”到“互联网+”: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的重构——以海宁市西山社区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7.29(2).
  [2]李颖.断裂与弥合:“互联网+”时代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困境与再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6(11).
  [3]李解生.互联网+时代下社区管理创新模式[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5(19).
  [4]黄文,黄盛.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创新模式及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38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