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外“住宿学院制”高校宿舍管理模式,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现状,探讨我国高校如何构建宿舍社区化管理新模式,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宿舍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宿舍;社区化管理;住宿学院制
宿舍是高校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宿舍的环境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情和学习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个性化需求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均呈正比例提升,因此,探索新的宿舍管理模式成为了现今高校管理中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按学院、专业、年级统一安排住宿一直是我国高校在宿舍分配中采取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便于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和开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减少了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科间的交叉,不能充分发挥集体住宿的优势。
另外,现今高校宿舍软硬件设施单一,缺少功能性和温馨感,学生之间的交流多仅限于寝室内部,缺少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二、构建高校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新模式
美国耶鲁大学建立了“住宿学院制”,打破学院专业壁垒,住宿学院成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每所住宿学院都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但都包括庭院和完备的设施。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填写一系列表格,包括基本信息、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教务人员则会根据各项数据,对学生进行电脑随机分配,入住12所住宿学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宿舍和室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寝室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高校建立宿舍社区化管理,社区配备相应的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传统的院系则只负责学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生活设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既可以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又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在这里既可以享受大学的学术氛围,又可以享受家庭的温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习和生活的平衡。
(一)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新模式构建原则
1.加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力度,实现学生“三自教育”
学生是宿舍的主人,他们对宿舍建设更有发言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一个以学生自管为主的管理体系,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方针,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扬年轻人的创新精神,融入新的管理理念和形式,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社区服务育人
00后的这一代是非常注重个性发展的一代,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每个人提供平台,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以社区为单位,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以社区为载体,将思想教育融入点滴的日常工作中。每个社区配备相应的辅导员老师,深入寝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加以引导和教育,服务与育人相结合。
(二)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运行保障机制
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来保障其运行。可从统筹规划,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树立典型四个方面着手。
1.统筹规划,加强环境和设施建设
将校园的宿舍重新统筹规划,采用自行选择及系统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社区。完善每个社区的软硬件建设,设立读书室、讨论室、活动室、多媒体室等。也可在社区设立有人看管的厨房,学生可自行到厨房进行简单的烹饪,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通过改善社区软硬件设施,更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在校园中也有家的温暖,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沟通,增强满意度,减少摩擦,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
2.搭建平台,建立稳定的组织架构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要想社区化管理稳定高效地运用到高校学生宿舍中,建立稳定的组织架构至关重要。由辅导员老师牵头建立学生自管会,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社区管理,各部门分工合作,统一管理。从寝室安全、内务卫生到学术交流以及课余活动多维度进行,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架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给更多的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增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整合资源,建立坚实的保障机制
为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的力度,制定规章制度,如社区学生宿舍行为管理规范等,并设立相应的监察制度,做到每一项工作可追溯。整合资源,在宿舍社区管理中设置一项生活学分,并将其管理纳入到学分制以及评奖评优制度中,让大学生不仅仅只是会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生活健康、兴趣爱好等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客观的学分制来带动大学生主观的自我发展,增强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动性,从而有效保障宿舍的和谐与安全。
4.树立典型,建立长效的激励政策
在社区化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有全面可行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一定的奖励政策,树立典型,加以表彰,以点带面,引领校园风气。激励政策可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方面。精神奖励如“文明寝室”“雷锋寝室”“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物质奖励如奖学金、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形式,让大学生能够在宿舍管理工作中积极面对,严格要求自己,并乐于监督他人,帮助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
(三)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实施
1.推动党团组织进寝室,加强思想引领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位辅导员的必要工作,且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的。寝室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最小单位,也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凝聚力强、影响力大的特点。推动党团组织进寝室,有利于全面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觀。 2.開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开展文体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寓教于乐。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宽裕,让学生参与到丰富的文体活动中来,既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加强社区的凝聚力,让学生有归属感。社区为学生提供平台,由学生来进行组织和参与,形式可丰富多样,如三好寝室评比、卫生寝室评比、主持人大赛、才艺比拼、学术知识交流大会、厨艺大赛、篮球赛、足球赛、健康减脂大赛、心理健康讲座等等。由社区自管会全程调研、策划、组织,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构建一个温馨,充满正能量的寝室精神文化。
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育人功能
社区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更是教育。宿舍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在校园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空间,也是最具有归属感的地方。宿舍的氛围,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在社区加强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社区的日常管理中获取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育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宿舍社区化管理过程中融入文化建设,育人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4.以活动为载体,正确引导网络背景下宿舍人际关系处理
网络的发展见证着时代的进步,它已成为现如今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对网络的应用应该成为他们的助手和长项,而不应是荼毒大学生身心甚至是误导其思想的“顽疾”。以社区为单位举办网络文化相关的活动,让不同专业、不同学年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共同探讨,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成为我们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不沉迷于网络,学会辨别网络上的真假消息及不良言论。建立不同主题的QQ群或微信群,让师生不仅有面对面的交流,也有时刻可以聊天、解决问题的渠道。充分运用投票、接龙、抽奖等小程序,了解学生动态与喜好,活络社区和寝室氛围。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宿舍的社区化管理,需要“软硬兼施”,既要设定一个明确的管理方针,又要建立一个完善可行的执行制度和保障机制,解决现今高校学生宿舍存在的问题,改革创新,服务与育人相结合,打造一个与时俱进,增强学生自主性,师生交流无障碍的高校宿舍。
参考文献:
[1]杨建波.高校学生宿舍园区化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98.
[2]陈平.美国学生宿舍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J].高教学刊,2019,(16):20-23.
[3]顾虹,田茜.美国高校宿舍教育对我国书院制建设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05-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42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