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也以网络为依托,在网络中、生活中随处可见,00后这一群体进入了大学的校门,他们对新知识的获取更便捷,难免会受到社会中不良思想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高校历来是各种思想交汇之地,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对复杂局面缺少判断能力,容易被外部环境影响,如不重视加强应对,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历史虚无主义给高校思政教育也造成了一定困难,如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传播,如何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的渗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涵
历史虚无主义,简言之,就是虚无历史,即对客观历史的本质、真相和规律持怀疑、否定和消解的态度,对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任意解释,甚至是刻意歪曲并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虚构臆造历史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思想。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危害
1.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長、成才的关键节点,当然他们好奇心强,获取新知识、新消息的途径更为快捷,而此时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他们难免会受到社会上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感方面。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的,新时代大学生应该主动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各种手段向高校大学生灌输歪曲的历史和扭曲的历史事件,他们通过网络打着“学术自由”的幌子,掩饰其真实的政治诉求。历史虚无主义者常常打着“反思历史”和“总结历史经验”的旗号,随意猜测、抽象推演历史事件,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无限放大,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提出质疑,诋毁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成就,从而让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怀疑。更有甚者,将矛头对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企图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瓦解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各大高校必须做好牢固树立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工作,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义践踏历史、抹黑英雄的行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2.历史虚无主义削弱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网络时代下,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各类社交平台,散布扭曲民族历史和取得成就的言论,来达到抹杀我国民族文化、打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高校作为新思想、新观点的集散地,必然成为历史虚无主义者攻击的对象之一。如果任由历史虚无主义侵袭,大学生原有的价值体系就会受到动摇,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冲击和挑战,造成不良影响。
3.历史虚无主义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中的教训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政策。大学校园中,各种思潮泛滥,大学生极易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误入歧途,如果让这种思想随意的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那么原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会受到一定影响,也可能会扭曲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新时代下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造成影响的成因分析
(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提供了载体
随着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信息传播突破了以主流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的限制,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见解对事情发表言论,表达立场,每个人对事件都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人人都可以使新闻事件的报道者,这些信息都有着倾向性。大学生恰恰是微博、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微博、微信上所发表的各类信息往往鱼龙混杂,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去分辨真假对错,很有可能就被虚假的信息误导,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一些负面思想所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者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刻意传播,一步一步存心积虑地误导一些不明真相的大学生,让他们落入谎言和谣言陷阱,甚至成为传谣的帮凶,从而达到篡改历史,蛊惑人心的目的。
(二)当代大学生多元价值取向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空间
由于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广泛使用,各种思潮在互联网世界迅速传播,具有多元性。这恰好就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和传播提供了温床。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因为自身思想不够成熟和理性,难以对网络上的各类信息进行甄别,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蛊惑和诱导,造成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甚至扭曲、改变他们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对我国现行制度和道路产出了迷惘,动摇了他们的信仰。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者善于利用演义、假设、八卦、恶搞等方式从微观角度去恶意歪曲历史,带着质疑、挑战权威的面具,披着人文关怀的外衣,从情感上寻求和青年学生的共鸣,满足了部分大学生叛逆和猎奇的心理、多元的价值取向,迷惑了一些青年大学生。
(三)部分影视作品对真实历史事件的虚构
历史故事对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趣味性的角度而言,影视作品的吸引力要远远高于学术性和严谨性较强的史学专著。因此,很多大学生不愿意看书,转而希望通过观看影视剧来了解历史。但是,影视作品本身属于艺术创作的结果,允许在史实方面进行合理的虚构;出于收视率的考虑,影视作品的创作方往往把抗战剧拍成武侠剧,把宫廷剧拍成爱情剧,借此吸引观众,尤其是对于历史知识有所渴求的大学生群体。近年来,一批抗日神剧风靡荧屏,颇受观众欢迎。这一系列影视作品缺乏历史厚重感,会造成大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误解,从而给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传播条件。 四、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
(一)大力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加强学术监督
很多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和消息假借学术讨论的形式,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出来,这些内容欺骗性强,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大学生很容易被诱骗上当。为让大学生免受这些虚假信息的毒害,要加强对于微博、微信等渠道所发布的信息监管。一方面国家要发挥国家机器的强大力量,强化对网络的监管,对平台所发布的信息要实时监管,随时抽查,对于涉及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要及时删除和辟谣,如果内容违法,要依法严格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情况,抓住舆论阵地,树立良好的网络风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术研究的监督,构建一套完善的学术监督体系,各个环节责任履行到位,在广泛传播之前将历史虚无主义扼杀。同时,为了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学术研究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果放弃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的学术研究就会走上迷途甚至误入歧途。
(二)高校要掌握网络话语主动权,引导正面的网络舆论
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一是要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宣传网络。高校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到网络上,建立弘扬主旋律和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网上新阵地。二是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实时分析和追踪网络动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同时对师生进行网络信息辨别的教育,对不法的言论提高警惕。
网络舆论有引导大学生心理的作用,如果被历史虚无主义抢占先机,占领舆论阵地,将会引发大学生的思想动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合理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在传播信息上优势,正确引导舆论,弘扬正能量。高校的思政教育者要学会结合各类微工具,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语言”吸引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感人学生,用平易近人的说理方式贴近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消除错误思潮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规律,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适时发布信息,尤其是在热点、焦点事件发生时,掌握话语主导权,让大学生接收正确的信息,树立正面舆论导向。微博、微信不过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只要能够掌握它们的规律,同样可以变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阵地。
(三)高校要创新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强化师生互动式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讨论、座谈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想充分表达出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利用实践进行教学。教师要利用教学实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学生中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程度,将实际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
注重隐性教育。教师应适当借鉴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组织学生观看宣扬优秀历史文化的影视作品;举办相关的讲座、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历史古迹、纪念馆等场所的教育功能;合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通过多样的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各大高校都会组织大学生寒暑期“三下乡”活动、支教活动,到基层进行志愿服务,引导学生身临其近感悟那些为革命、为中华民族流血牺牲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唤起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真切的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从而坚定大学生的信念与理想,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加之别有用心者的煽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政治立场摇摆不定,这样就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因此,高校要重视思政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培养。
同时,加强高校辅导员和行政人员队伍建设,对思政教育理论课起到协同作用。高校要提升上述人员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视,明确他们在思政工作中担负的职责,避免大学生受到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学校应开展辅导员思政专项培训班,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经验分享。
(五)提高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思维,就是要以史为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活动。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和能力,就要全面提高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学会尊重历史规律,不要以偏概全,更不能虚构臆造,对历史始终怀有敬畏之心。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校就要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让学生牢牢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大学生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里的“道”既是治国安邦之道理,也是指历史规律,要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去寻找历史规律。通过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使大学生旗帜鲜明地自觉同微博、微信上所传播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捍卫历史真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应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梁柱,龚书铎.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陈思宇.微信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15 (8):52-54.
作者简介:张颖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56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