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公共卫生支出领域的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岳树民

  公共卫生支出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近两年的事情。特别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暴露了中国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支出领域存在严重“缺位”。200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中明确规定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政府实现了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责任回归。那么,在市场经济转轨背景下,政府该如何履行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职责并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需要研究者厘清一些基础概念、理论并提供实践层面的智力支持。基于此,河北经贸大学王晓洁博士所著的《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理论与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对中国公共卫生支出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为新医改顺利实施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从中国财政支出理论研究的传统体系看,公共卫生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3年以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是被忽视,因此在各种财政支出的理论专著和教科书中很难觅到关于公共卫生支出的专门论述。可以说,2003年的“非典”是一个契机,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都开始重视对公共卫生支出问题的研究。对公共卫生支出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公共财政框架建设,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政府重新确立了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主导责任,实现了政府职能的回归。但是,政府如何履行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责任,还仍然存在许多制度设计和技术方法层面的未解之谜,理论与认知层面的一些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厘。
  王晓洁博士对中国公共卫生支出问题关注由来已久,并且是国内较早涉及该论题的研究者之一,也一直关注并跟踪研究该论题。本书是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与时俱进研究这一问题的集成之作。品读本书,有四个特点。
  第一,本书提出了一个研究公共卫生支出问题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任何问题,都需要把所研究的对象放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框架内,才会方便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否则,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就会陷入一种支离破碎、混乱的状态。本书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公共卫生支出的分析框架,以后的研究就在这个框架内进行。研究框架首先分析了政府为什么要负担公共卫生支出。其次,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政府应负担多少卫生支出,对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基础上,采用公平和效率标准进一步对中国的公共卫生支出问题做出判断。最后,针对公共卫生支出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配套的改革措施。
  第二,注重对比法的运用,客观还原公共卫生支出的本来面貌。本书的一个研究特色是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采用纵向对比法分析了中国公共卫生支出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到2008年规模结构的变化趋势;采用横向对比法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公共卫生投入上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指标,从而构建了一幅清晰的公共卫生支出脉络图,便于读者客观判断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现状。
  第三,注重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上注意推陈出新。本文采用基尼系数法对中国各省的公共卫生支出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基尼系数判定时本文认为:公共卫生支出属于一种政府行为,目的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那么在进行公共卫生资源分配时本身就应当体现一视同仁的公正原则,所以判断是否公平的标准就应当和收入分配的判断标准有所区别。故该书在衡量公共卫生支出公平程度时给予了不同的含义:0.1以下为高度平均,0.1~0.2为相对平均,0.2~0.3为比较合理,0.3以上为差距偏大。采用泰尔指数对公共卫生支出地区间公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公共卫生支出效益的研究,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并截取了1978~2009年的数据,计量分析了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类研究在国内也属前沿。
  第四,立足中国特色,提出的政策措施实事求是,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提出了在公共卫生支出领域应坚持政府责任“到位”而不“越位”原则、坚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原则、坚持财政补贴的“国民待遇”原则、坚持“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等四大原则,符合当前中国的现实国情。在坚持四大原则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公共卫生支出领域的改革构想:从理论上对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事权进行了划分;确立了财政支出在公共财政眶架内向公共卫生领域倾斜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解决公共卫生支出城乡结构偏差的有效措施是建立农村“偏向型”的公共卫生支出体制。最后,本书紧密结合新医改的实践,重点关注了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重点和前沿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法制化进程,理顺政府和公立医院的关系,多渠道探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零差率补偿机制,等等。
  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及政策参考价值,我愿意把该书推荐给读者。
  责任编辑、校对:李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7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