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派”的历史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铁伟
[摘要]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作为一种独行的艺术现象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印象派 印象主义 法国 巴黎
十九世纪的法国画坛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艺术流派各领风骚。其国印象主义画派尤其令人瞩目,这是因为它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整个西方的美术发展中都具有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美术诸流派的历史源头也大都肇始于此,或直接、或间接受其思潮影响。因此,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作为艺术思潮的印象主义,它是指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以法国的中心风靡全欧洲的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那场艺术运动,所推动的是一次对西方古典美术的传统精神和写实语言的艺术变革,并由些而导致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的萌发。可以说当时在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国、美国和日本等地,都有一些画家积极地进行印象主义绘画的实践。当然由于地域不同,印象主义绘画的探索各具特色。我们这里所指的“印象派”绘画,主要是指十九世纪后期在法国萌发、兴起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法国“印象派”是一个颇为复杂而又不断变异的艺术群体。可以说几乎每个参与印象主义绘画创作活动的画家都有相对独特的艺术追求,所以很难以划一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不过从发展进程来看,印象主义先后出现了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从不同的角度对印象主义自身进行变异和否定,也可以说是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发展和超越。另外从艺术精神上看,法国印象派立足于对西方古典绘画的反叛和对新时代艺术形态的创造。另外从艺术精神上看,法国“印象派”立足于对西方古典传统绘画的反叛和对新时代艺术形态的创造。他们反对主题性和戏剧化地再现现实,主张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以及客观物象。在对传统绘画语言的批判上,在对光与色的追求以及对作品社会意义的消解上“印象派”画家们都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法国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不是孤立的艺术现象,而是绘画精神和形式语言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当代相互交先遣队与文化批判中形成的。十九世纪人们对科学发现与现代技术的激动与运用,对哲学思维与时代变革的追求与狂热,对东方文化与异域艺术的猎奇与热情都直接影响和推动着新艺术的诞生。一八七四年四月十五日当印象主义绘画在巴黎第一次展示对尽管时,尽管引起轩然大波,并遭到猛烈抨击,但足以说明法国画坛对新艺术现象的敏感和惊奇。就以路易・勒罗瓦批评文章的题目都缘起于莫奈的《日出印象》而言,也足以窥到批评界对新艺术的关注。虽然法国整个画坛对当时印象主义绘画颇有微词,讥讽嘲笑之声叠起,但印象主义绘画对传统美术的强力冲击,仍势如破竹,先后举办了八次展览,终于在巴黎画坛站住了脚跟,并赢得了广泛的观众。回眸百余年前的法国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发展以及自我蜕变和主体消解的全过程,我们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时代感悟。自古希腊罗马建立了西方写实主义艺术典范以来,真实再现客观物象就成为准则被世代相传,特别在古典主义艺术那里更是奉若神明,不可逾越。然而,法国印象主义绘画率先在造型法则上将写实绘画由形体写实转换到色彩写实的艺术轨道,又从美学观念上将绘画由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到主观的精神表现,使法国的绘画艺术由僵化的传统传承状态进入活跃的现代变革历程。
在艺术实践上,法国“印象派”绘画的主体行为,是对西方传统绘画进行历史转向与时代位移。尽管其艺术步履尚嫌踯躅、蹒跚,并且具有某些传统因袭的惯性足迹,但从主体上去叩开了西方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大门,这个历史意义已经不言而喻。法国“印象派”绘画的主体特征、与传统艺术比较而言,它既在精神意识上表现出明显的疏离感,也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与现代艺术比较而言,它还只具有过渡性和双重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形态,而是西方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间转换的历史桥梁。具体地说,法国“印象派”在表现体裁上既不像古典主义绘画那样注重历史与神话故事,也不像现实主义绘画那样关注社会与现实事件,而是以常见的平凡的自然景象,生活现象和自我感受为艺术母题,特别是对捕捉转瞬即逝的视觉现象表现出莫大的兴趣。它的断然摒弃传统艺术所强调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摒弃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而关注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或者说是对现实情境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作直觉式的客观再现和描述。其次,在表现语言上“印象派”绘画表现出对传统绘画语言的继承,更表现出明显的形式变革,特别是对形与色、光与色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探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发现了形、色、光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而且也找出了线条、色块与形体在绘画中的装饰性原则,以及画面色调、物象、变形、笔触结构等形成的情绪化因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印象派”绘画的艺术实践过程,表现出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的发展特征。出就是说,它由视觉表象的观察与体悟,到对艺术感觉的呈现与表现,带有颇为明显的艺术辩证思维过程。特别是整体关注“印象派”绘画的历史演变和分化过程,这种运动的迹象就更为明显,并带有现代主义艺术的某些神韵和语言特征。
法国“印象派”绘画的发展进程与趋向复杂而多元,期间传承和创新、吸纳和批判并存。纵观由印象主义到新印象主义,再到后印象主义的整个“印象派”绘画的历史,它们即有着相互传承和补充的发展脉络,也存有相斥和摒弃的疏离态势。因此,不能简而概之,而应当找寻其区别,分而论之。印象主义的画家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等,这些画家直接面对自然和现实,以自觉性和自为性体悟自然的本质状态和存在特征,特别以光色写实为探索方向,对古典主义传统绘画的形体写实进行艺术变革,发现了光色语言中许多新的表现因素。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画面上的形式构成,成为其关注的艺术焦点和主题。印象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是生动、活泼、清新的自然之美。新印象主义绘画也追求光与色的美,但新印象主义更重视科学理性在艺术创造中的实践,具有绝对的理智和实验意识。他的强调对光、色、语言的理性分析与逻辑构成,画面趋于严格的机械性和秩序感。特别在色彩的分割、色块的构成以及色相的对比中形成了装饰色彩的某些创作原则和结构体系。在绘制上注重严密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因此表现出恒定与严整的视觉直感。新印象主义对艺术实践的理性主义态度是基于科学方法上的,它是艺术与科学的严密结合。它弱化了创作中的感性显现而强调了创新中的科学理性与逻辑意识。新印象主义的主要代表画家有修拉和西涅克二人。后印象主义绘画则没有局限于对视觉语言的单纯化实验和直感生表现上,而是进入自然物象精神感悟的本真和生命体察的内蕴,强调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性与自我性,内在性或构成性。与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相比,后现象主义在客观自然的艺术对话中,把艺术的本身意识由客观自然引入主观世界,表现出更为主动的精神意念和创作意识,开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先河。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主要有塞尚、梵・高和高更。
综上所述,法国“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虽然在有些人看来分别存在有或片面追求光学的客观主义,或把科学原理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以及自我表现的个性主义倾向等,但在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历史性超越、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启迪等诸多领域,都提出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性实验。因此可以说,法国“印象派”绘画扭转于西方美术的发展方向,开启了美术创作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约翰・雷华德.印象画派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9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