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吉林省主要作物机械化生产方式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邸晓竹 黄梅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技术集成研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工作,了解我省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作者为了调查各类农机在不同区域作业适用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农机作业适用性的影响因素等,开展了我省主要作物机械化生产方式调查。
  1.调查范围
   以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综合区划分区为基础,分4个调查区域。Ⅰ区:东部长白山山地区(主要是通化、白山地区);Ⅱ区(1):中东部盆谷地区(主要是延边州);Ⅱ区(2):中东部半山区(主要是吉林、通化地区);Ⅲ、Ⅳ 区:中西部平原区(主要是长春、四平、松原、白城地区)。
   2.调查内容
   2.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调查 包括调查范围内典型地域耕地的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田块面积、田间道路、环境温度、降雨量、海拔高度等。
   2.2主要作物基本特征调查 包括调查范围内典型地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栽培模式、作物的基本特征、生产方式、农艺要求(耕、种、管、收、收获后处理等环节)。
   2.3主要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包括调查范围内典型地域所使用的农业机械种类、配套动力范围、使用效果等情况。
   3.调查方法
   采取采访座谈、实地测量、查阅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人员走访了县市农业、农机、气象、区划、县志办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调查了农机大户和种田高手。被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调查结果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从2011年6月末~8月中旬,共调查敦化市、和龙市、舒兰市、榆树市等25个县(市)的125个乡镇,1098个调查点。其中有711个调查点种植玉米,占所调查总数的64.75%;252个调查点种植水稻,占所调查总数的22.95%;117个调查点种植大豆,占所调查总数的10.66%;18个调查点种植马铃薯,占所调查总数的1.64%(详见表1)。
  5.各区域自然情况
   5.1Ⅰ区东部长白山山地区 地形复杂,以台地和中山为主,占全省面积的40%。长白山山地区一般由小型不规则地块拼接而成,平均地块面积0.11~1.3公顷,个别地块不到0.01公顷。土壤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异,以粘壤土为主,兼有少量砂壤土、粉壤土和壤土。不同的土壤质地也导致了其犁耕比阻和土壤坚实度差异很大,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犁耕比阻为30~80 kPa;0~10cm的土壤坚实度为660~700 kPa,10~20cm的土壤坚实度为700~750 kPa。该区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
   5.2Ⅱ区(1)中东部盆谷地区 主要以延边州为中心,覆盖6市2县,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54.8%,高原占6.4%,谷地占13.2%,河谷平原占12.3%,丘陵占13.3%。整体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西北、东北三面向东南倾斜,以珲春一带为最低。整个地貌呈山地、丘陵、盆地三个梯度,山岭多分布在周边地带,丘陵多分布在山地边沿,盆地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和山岭之间。地块面积为0.13~0.6公顷。土壤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异,以砂壤土为主,兼有少量粘壤土、壤土。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犁耕比阻为30~80 kPa; 0~10cm的土壤坚实度为600~900kPa,10~20cm的土壤坚实度为1000~1500 kPa。该区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和大豆。
   5.3Ⅱ区(2)中东部半山区 是我省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多为丘陵,地块大小不一,在0.07~10.67公顷之间,旱田大,水田小。土壤质地为粘壤土、沙壤土和壤土,犁耕层在15~20cm之间,犁耕比阻40~80kPa。该区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
   5.4Ⅲ、Ⅳ 区 中西部平原地区,地处松辽平原黄金玉米带上,是我省的重要粮食种植区域,耕地连片,地块大,大多数坡度在6度以下,地块一般都在3~6公顷,土壤质地多为粘壤土,土壤耕性良好,犁耕层在18~25cm之间,犁耕比阻在30~70kPa。该区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也有部分地方种植马铃薯。
   6.各区域主要作物机械化水平
   各区域主要作物机械化水平指使用机械的调查点占所调查点总数的百分比(详见表2)。调查显示以下几个特点:
   6.1中东部盆谷地区整体机械化水平较高 玉米、水稻、大豆机播(插)水平分别为89%、65%、100%;机收水平分别为31%、40%、50%;100%的玉米根茬和50%的大豆根茬采用旋耕灭茬;42%的玉米秸秆和17%的水稻秸秆还田。
   6.2中西部平原区水稻机械化水平最高 水稻机插、机收水平分别为74%和79%;秸秆处理为32% 还田,36%做燃料。
   6.3东部山区和中东部半山区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 东部山区玉米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19%和0;秸秆利用率也很低,83%被焚烧。玉米根茬旋耕灭茬率不到50%。
   6.4适用机型的发展空间仍很大 适合山区和半山区的小型玉米播种机和收获机、马铃薯栽植机和收获机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西部平原区的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和机收水平还应有较大程度提高。
   7.生产条件影响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生产条件(温湿度、雨雪、土壤等)对农业机械作业效果有一定影响。以中西部平原地区玉米生产为例:50%的调查对象认为温湿度对收获机械影响大,其次对耕整地机械影响也较大。46%的调查对象认为雨雪对耕整地机械影响大;其次对收获机械影响也较大。42%的调查对象认为土壤对耕整地机械有影响,其次对播种机械影响也较大。
   调查结果还显示不同的自然情况对不同的机械作业效果也不同。以玉米机械化水平最高的中东部盆谷地区和水稻机械化水平最高的中西部平原地区为例分析:33%的调查对象认为对种植效果影响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墒情,其次是种子质量。37%的调查对象认为对玉米收获机收获效果影响的关键因素是作物成熟度,其次是作物含水率。29%的调查对象认为对水稻种植效果影响的关键因素是土壤质地和秧苗质量。
   以上调查是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不能完全、准确概括我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方式,但具有一定代表性。对农机化各区域的土壤质地、田块面积、田间道路、环境温度、降雨量、农作物种类、栽培模式、生产方式、农艺要求(涉及耕、种、管、收、收获后处理等环节)、使用的农业机械种类、效果等信息都进行了统计汇总,因此,对农机科研机构、生产企业今后研制方向和开发新产品都有现实意义。同时也给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3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