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植物是城市绿地景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的景观效果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本文对广场绿地、景观绿地、道路绿地及滨江绿地的植物配置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配置
Abstract: urban green space landscape pla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o plants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garden greenbelt landscape effect and its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play. In this paper, the square green space, landscape green space, road green space and riverside greenbelt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analysis.
Key words: landscape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地植物配置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其景观风貌及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该区的广场绿地、景观绿地、道路绿地及滨江绿地的植物配置进行评价与分析,尝试探讨适合气候环境及功能要求的植物配置模式,从而充分发挥绿地的景观和生态价值。
1 植物配置总体要求
植物群落配置总体上要做到在遵循生态学的基础上,融合美学要求,体现植物配置的景观功能。具体来讲,园区植物配置首先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各得其所,使乔木、灌木、地被、攀援、水生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互生共存。植物配置时要注重乔、灌、草立体空间搭配,从而增加绿量、提高绿地生态效益,进而提高园区内环境质量。
2 广场绿地植物配置
2.1 功能要求
广场绿化的植物配置总体上应遵循美观、实用的原则,并与广场功能相一致。广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以满足广场的功能要求为目的,利用植物的色彩、叶相及姿态变化进行布置,适当运用园林小品和硬质铺装等园林手段,最终形成美观、实用的广场环境。广场绿化也是一种形象绿化,总体上来说位于园区入口及核心公共区域,形象沉稳大气,线条简约,以高品质常绿大乔木、大灌木、灌木搭配鲜艳的彩叶植物或花卉为主。配置模式以高大乔木为主,因为高大乔木不仅为广场带来遮阴,可以让游人在广场内进行较长时间的停留、观景,而且保证了从广场通向四周的景观视线通畅。
2.2 主要配置模式
(1)落叶乔木一常绿灌木类地被一草坪:该配置模式可应用于以休闲娱乐、亲近阳光、享受日光浴为主要功能的广场。以简约、大气的配植风格,选用生态效益好和抗性强的落叶大乔木作为上层乔木,同时能呈现美丽丰富的秋色叶景观,中下层灌木选择规整、简约风格的常绿低矮灌木,并铺设大面积的草坪,留给游客更多的活动空间。
(2)落叶乔木+常绿乔木一常绿灌木类地被+落叶灌木类地被一草花地被:该配置模式主要考虑到为游人提供休憩、闲坐的遮阴环境。上层选用常绿乔木形成基调,并搭配一定数量的落叶乔木,以丰富景观效果; 中下层以耐阴性好的常绿灌木类地被为主,并搭配有丰富季相变化、观赏性强的品种,下层则配置色彩丰富的草花地被(见图1)。
图1 广场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3 景观绿地植物配置
3.1 功能要求
景观绿地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着重突出绿地的景观效应和游憩功能,其中有防护功能的绿地需兼顾净化空气、减轻噪音污染等功能。植物生态群落的完美展现,小空间注重植物景观效果的统一性,增加空间融合感;大空间注重植物生态多样性和群落关系,营造丰富的生活体验;整体色彩以绿色为主,搭配少量开花植物、季相植物和色叶植物。地形塑造可加强空间的功能和景观舒适性。
3.2 主要配置模式
根据以上要求,提出配置模式如下:常绿乔木+落叶乔木一落叶小乔木+落叶灌木一常绿灌木类地被+草花地被:该配置模式上层乔木选择遮阴性良好的常绿乔木,同时搭配季相变化明显的落叶乔木;中层配置落叶小乔木和落叶灌木;下层配植常绿灌木类地被和色彩丰富的草本地被。该配置模式构成的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极具观赏价值。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增加氧气,改善环境(见图2)。
图2 景观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4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
4.1 功能要求
园内道路绿化主要包括行道树和路侧绿化、分车带和交通岛绿化等。道路绿化建设应体现生态型、文化性、功能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1)树种选择以落叶树为主,优先考虑植物5~10月的景观效果。尽可能利用和保护现状成熟苗木,并突出重点道路管线避让绿化的原则。
(2)传承历史文脉,整合植物资源,文化特色与道路景观有机结合,突破常规种植形式,采用活泼有序的配置方式。
(3)突出道路遮阴、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并且考虑人流疏散、识别导向等特色功能。
(4)道路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且与上海市行道树总体规划相统一,但不乏鲜明个性。
4.2 主要配置模式
(1)落叶乔木一常绿灌木类地被一草花地被:该配置模式主要是针对主干道路的功能需求,上层选用落叶乔木,夏天遮阴效果好、秋天色彩绚丽、冬天阳光充足,下层选择耐阴常绿的灌木类地被,并搭配色彩丰富的草花地被进行点缀。
(2)常绿乔木+落叶乔木一常绿灌木+落叶灌木一草花地被:该配置模式主要针对园区次级道路的功能需求,旨在创造安静、荫凉的园林空间。因此多选择树高冠广和花香叶美的植物植于道路两旁,对于叶色、质感等方面也有较全面的考虑,在景观上有较好的观赏价值。此外,选用较多的抗污染树种来净化空气、杀菌,为游人提供清新的空气(见图3)。
图3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5 滨江绿地植物配置
5.1 功能要求
滨江绿带应注重群落自身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应用较多地带性植物,体现城市气候特征,形成良好的岸线景观;而滨水绿地则要多引入新优园艺品种,以形成丰富的滨水植物景观效果。亲水植物生态性的多样组合,在总体自然风格的路线下针对不同特征的区段采取力度不同植物控制方法,让人造的自然和自然完美过度。滨江绿化植物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其耐水湿、抗风能力,并要考虑不同生态型和生活型,如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
5.2 主要配置模式
(1)耐水湿落叶乔木+耐水湿常绿乔木一耐水湿落叶灌木一挺水湿生植物:该配置的主要功能为生态和防护,同时兼顾一定的景观效果。因此,采取模拟自然的配植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防护作用。
(2)耐水湿落叶乔木一耐水湿落叶灌木+耐水湿常绿灌木一挺水湿生植物+浮水植物:该配置模式上层选用耐水湿、抗风能力强的落叶乔木;中层选用色彩丰富的灌木,能够吸引游人视线,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下层选用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由陆地逐步向水面过渡。这种配置模式生态效益及景观效果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见图4)
图4 滨江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6 结束语
面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园林绿地建设、提倡植物的科学配置,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和植物造景时,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满足绿地功能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综合各种环境因素,合理配置,才能营建出高质量、高效能的植物景观,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进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649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