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汽车的宣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馨馨
以“环保革命者”的面目示人,不同的公司在探索的过程中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理念和技术解决方案。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消费者都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或者是相信了石油工业的预测,2050年就没有什么石油了;或者是从那次“巴菲特效应”后,比亚迪股价飙升7倍,随后宣称在美国销售电动车,抢占美国电动车市场。尽管有媒体指出这是移花接木的商业行为,因为当初巴菲特看中的是比亚迪的电池,但这并没有防碍生产商的热情。
2010年北京车展也恰恰证明的这一点。95辆新能源汽车展出数量已相当于全部展车数量的十分之一。国内参展商也表现出势头强劲,与跨国公司同场竞技,全面展示我国自主品牌的科研和创新成果。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等国有企业,均组织本集团全系列产品和旗下品牌超大规模参加。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 、长城、江淮、力帆、海马、中兴等品牌也将全部亮相。几乎每走到一家企业的展台前,你就会发现一台新能源汽车。
正如车展组委会秘书长、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所说,如果说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那么新能源汽车将是改变世界的新机器。
混合动力进入现实
说到新能源车,我们就不得不提及新能源车的“泰斗”日本。早在1997年12月推出的丰田PRIUS普锐斯,已经成为混合动力车的标志性产品。据了解,截至2009年8月底,PRIUS普锐斯的全球销量达143万辆,是世界上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 日本车企在混合动力上的成就让它们目前成为新能源的领跑者,不仅得到了商业利益,也收获了环保节能的美誉。但这款在欧美市场上创下良好销售业绩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并不乐观,2009年销量不足700辆,且主要是政府机关和集团客户,并已于去年底退市。
不知是价格还是并不成熟的新能源配套措施的因素,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取悦到中国消费者。而此时,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漫长的引进、跟随策略之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没有被我们的“老师”甩了很远,用前中国首富王传福的话说:“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走在别人前面。”
这一句话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去年3月20日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就提出在未来3年,包括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要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售总量5%左右。这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2010年3月底,比亚迪汽车宣称其双模混合动力汽车F3DM正式向个人销售,零售价格为16.98万元。这家7年间快速成长的中国民营汽车制造厂商在近两年来的电动汽车领域占尽了眼球,自誉为中国在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能与国外汽车品牌厂商一争高下的佼佼者。其实,自2009年以来,并不止比亚迪这一家企业在大造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无论合资企业还是国产自主品牌均纷纷发力电动汽车。工信部发布的新车目录显示,包括一汽、东风集团、奇瑞、吉利乃至海马汽车、众泰汽车在内,国内销量排名前30位的大部分汽车公司均已有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从各个制造商那里,都传出了纷繁复杂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突破和即将量产的消息。
梦想照近现实,2010年3月24日,100辆车身喷涂有“绿动未来”字样的油电混合动力世博专用出租车,从上海通用汽车厂区驶至巴士出租停车场,这标志着首批混合动力世博出租车交付并投入运营。大批量新能源车产品进入出租车领域,在我国也尚属首次。这也是我们最近距离接触新能源车。
当看过车展种类繁多的新能源车后,剩下的只有等待市场的检验。
电动汽车的硝烟
另一项被提及更多新能源车就是电动汽车。几大汽车巨头奔驰、通用、奥迪纷纷通过概念车展示、技术讲座以及环保科技日的方式解密自己多年来在环保战略方面取得的成果,以“环保革命”为名义的争夺暗战在中国这个最大最具绿色潜力的市场硝烟四起。
通用首先秀出了即将在“上海世博会”上演的EN-V,通过“零油耗、零排放、零堵塞、零事故”概念将电气化与车联网融合,描绘了未来理想的汽车社会交通系统环保远景。相对于通用汽车EN-V概念的理想化,大众,确切地说奥迪则是通过对传统燃油发动机以及整车能效的系统化提升来“疏离”传统汽车,即通过对传统汽车的大量能效优化改造,并逐步融合递进到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以及多种方式组合中,这些循序渐进的现实举措似乎更能支撑打赢长期而艰巨环保战役的胜算。
2010年4月25日,尼尔森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近八成受访车主愿意购买电动汽车。
报告显示,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有意向购买电动汽车的受访者人数比例高达75%,其中,1.5L以下的小排量车主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最高,购买意愿率达到八成。在有购买意愿的现有和潜在车主中,“没有废气排放,保护环境”“不需要用油、使用成本低”和“追求静音效果”成为选择电动汽车的三大理由。市场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可见一斑。
而电动车带给我们最大的困惑是能量与安全性,这也是自1834年托马斯文达文颇特发明电动机以来,电动汽车之父们就已经跟电池的问题作斗争。借助于电子技术,当今的蓄电池寿命可达10年之久,采用轻便材料可以减轻电池重量,但是续航里程能否保证?
在奥迪的项目工作室里,工程师、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及管理者正在推进电动车这一主题,在他们看来,电动汽车离适用于日常使用还有很长的路。
通常情况下,间隙尺寸、空气动力学及转速几乎成了汽车制造商们日常生活的全部,然而偶尔他们还必须与哲学打交道。奥迪的设计师总监斯蒂芬兰西拉夫非常关注下面这个既存的问题:“我们是借助电动汽车来发表生态宣言,还是推进传统车的视觉美观感?”西拉夫现在还不知道最终的结论,但事实是我们正处在转型的门槛处。他还说:“自从第一辆汽车替代马车以来,整个时代都没有像现在这么激动人心过。我们有了结合科技发展史来书写设计历史的机会。当然这也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为他们要开启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即电动车不是传统汽车的改型,而是完全从头开始思考。奥迪汽车电动化项目经理佛朗基西斯科•冯•莫尔说:“这要求我们几乎从零开始。舍弃传统的内燃机、油箱、变速箱和其他的部件。”用奥迪股份公司技术研发董事迈克尔 迪尔的话说:“对于我来说,轻量化才是根本。”
在2010北京车展上,奥迪的这一理念也得到了认可。经过大力研发的每一款“e-tron”车型的诞生都意味着里程碑式的可喜收获。“e-tron”已不仅仅是一款车的名称,正如“quattro”已经成为奥迪全时四轮驱动技术的代名词一样,“e-tron”将成为奥迪品牌纯电动技术的标志性符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4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