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予,历史性的转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国辉

  “中央一号文件”几乎成为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特定称呼。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共有八个一号文件出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其根源是现代化进程。在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农业是主要产业,农村是主要区域,农民是主体成员,因此无所谓“三农问题”。现代化社会是以工业化为产业基础,以城市为区域基础,以城市市民为社会主体的,这是产生“三农问题”的客观经济社会基础。“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观基础是现代意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现代化必然产生农村与城市、市民与农民的差别。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一问题的特殊性表现尤为突出。这一问题也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农业税从减免到废止,粮食直补,给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投入等,使农民减轻了负担。“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达到11300多亿元,年均递增17%,然而在2005年,相对于3万多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2万多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中央财政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仅为293亿元,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今年2月21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的若干意见》为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为今年及今后5年的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多予、少取、放活,重点在‘多予’”。
  文件指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这三个“高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农村工作重点已由“少取”转到了“多予”:
  第一,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补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第二,要按照一定标准满足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信、广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第三,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及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第四,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五,要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配套支出……等等。这些意味着这是今后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动作,是一个历史性转向,表明党和国家下定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今年的“一号文件”,拉开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序幕。这一重大决策的战略意义、历史意义自不待言。人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字要求建设的新农村早日到来,使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8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