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性动态理念的人力资源统筹调配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深入推进国网公司“两个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贯彻国网公司、省公司关于加强劳动定员工作的精神,在认真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和定员配置的基础上,引入水性动态理念,构建人力资源统筹调配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人员流动方向要遵循“水流”运动的规律,引导超员专业向缺员专业正向流动,严格控制缺员专业向超员专业的逆向流动,维持管理人员“自我蒸发”,加强内部相近专业的人员动态调配力度。
关键词:水性动态理念调配体系
1.统筹调配管理的目标描述
随着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特别是特高压电网建设迅速推进、变电站集中监控、状态检修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和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供电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装备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整体的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得到较大幅度改善,但是在供电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管理链条长、总量超员和结构性缺员并存”等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亟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体系来提升劳动定员水平,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1 统筹调配管理的理念
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化公司的战略目标,按照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和四化工作要求,在贯彻国网公司、省公司关于机构、岗位、人员设置的前提下,我公司结合自身生产、营销、管理工作现状,引入水性动态理念,构建人力资源统筹调配体系。
其核心思想就是打破“人往高处走”的惯性思维,人员流动方向要遵循“水流”运动的规律,引导超员专业向缺员专业、管理人员向生产一线的正向流动,严格控制缺员专业向超员专业的逆向流动,维持管理人员“自我蒸发”,加强公司内部相近专业的人员动态调配力度。
1.2统筹调配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专业管理指标体系和目标值,是对专业管理体系中,各个阶段工作和节点的考核与约束,是衡量每一个工作环节是否合格的标准。因此,指标体系的确定,既要兼顾先进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证指标的圆满完成。在全面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参考往年指标情况,确定当期年度目标值。
表1 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序号 指标名称 目标值
1 人员正向流动率 100%
2 新进人员生产岗位配置率 >95%
3 人员借调率 <1%
4 冗余专业比例 0%
(1)人员正向流动率:
计算方法为 超员部门人员调岗至缺员部门人员数/岗位调整人员数*100%。即保证公司人员岗位调整为正向流动。
(2)新进人员生产岗位配置率:
计算方法为 新进人员数/定岗至生产岗位人员数*100%,确保新进人员优先考虑分配至生产一线工作岗位。
(3)人员借调率:
计算方法为 借调人员总数/公司在岗职工总数*100%,严格控制公司借调人员总数,确保生产一线人员用工总量。
(4)冗余专业比例:
计算方法为 冗余专业个数/公司所有专业总数*100%,对公司冗余专业进行及时调整,优化生产专业岗位分布。
2.统筹调配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专业管理架构图
公司在劳动用工规范化基础上,通过引入水性动态理念,加强公司内部相近专业的人员动态调配力度,推行“调控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引导超员专业向缺员专业、管理人员向生产一线的正向流动,严格控制缺员专业向超员专业的逆向流动,同时维持管理人员“自我蒸发”,不断优化组织机构,规范岗位管理,提高人员优化配置水平.
2.2 主要措施和做法
(1)制定有保障的组织措施:制定定员领导小组并负责相关工作。
(1)负责劳动定员达标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2)负责劳动定员达标工作计划和进度的实施和监督;
(3)负责劳动定员达标工作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落实。
(2) 必要的制度建设
为保证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制定相关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了劳动定员工作的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圆满完成。
(3) 相应的技术措施:
引入水性动态理念,构建人力资源统筹调配体系,其主要措施就是推行调控一体化,加强岗位管理力度,纵向压缩、横向融合,精简岗位设置,推进岗位层级最简化。
1)推行调控模式改革,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
(1)组织结构扁平化
(2)业务流程扁平化
2)紧跟电网发展步伐,加强相近专业调配。
1. 紧跟电网发展,及时分析人员配置。
2.加强相近专业调配,制定合理有效措施。
3) 严把人员借调关,避免人员逆向流动。
为严格控制人员无序借调,避免一线员工的逆向流动,制定关于职工借调管理办法。明确各层级部门的人员借调原则、借调流程、管理与考核等相关内容。该办法的实施,改变了以往职能部室向生产一线借调人员的随意性,大大减少“岗在工区、人在部室”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生产一线部门的用工总量。
4) 推行离岗带徒,合理调整岗位。
针对公司管理人员严重超员的情况,探索推行管理人员距退休提前五年离岗带徒举措,离岗带徒期间保留原岗位一切待遇;重要岗位减人不减岗,减人后的重要岗位从管理人员中招聘,不重要岗位减人后与其它岗位合并;采取适当提高执行岗级的办法,鼓励职能部室管理人员“一人多岗”,促进各职能部室人员总数“自然蒸发”至下限值,缓解管理人员超员现象。
3.实施效果
(1)人员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在细致分析公司现有人力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坚持按需招聘、以岗定人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了当年的毕业生需求计划,并严格执行省公司核定的毕业生计划,严把人员入口关,使公司人员总量逐年下降。
(2)组织机构更为精简、管理人员编制进一步压缩
经过调整,机构更加精干高效、结构更加合理、责任更加清晰明确, 上下协调更加顺畅,管理人员编制进一步压缩。
(3)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得到有效补充,全面解决结构性缺员情况
通过不断出台薪酬分配政策,向生产一线倾斜,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管理重心前移,引导冗员岗位向缺员岗位有序流动;严格执行国网公司“三五八”政策,新招录毕业生全部充实到生产一线岗位。
(4)公司业绩指标全面提升
通过引入基于水性动态理念的人力资源调配,使得各项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目标计划,业绩考核再创佳绩。
(5)用工结构优化情况
各项数据显示公司用工结构明显优化,人员结构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李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途径探析》,企业管理,2009年,第24期
[2] 李小林,《人力资源结构有效优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一期
[3]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1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