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论述了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结构和相关因素,分析了农机作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实施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因素实施措施
  
  目前,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需要有可操作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支撑,用以衡量农机作业质量,解决服务方与用户的矛盾,为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提供仲裁依据。作为从事标准化工作者,深感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制定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应思考的因素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组织的不断建立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农机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的优劣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应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因此,建立科学、完整、系统可行的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明确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的性质、定位和相互关系,规定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指标和阐明服务者的责任等工作,应该成为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考虑作业质量标准的含义与协调性
  1.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本质应该是一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提供服务者与用户双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此类标准虽然不属于强制性标准,但农业机械标准化促进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有偿农业机械作业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因此,当某项作业质量经协商并达成农机服务者向用户做出的承诺,双方就必须遵照执行。
  2.作业质量标准制定的对象应该是重复性的农机作业项目。“重复性”是指同一机械化作业反复多次出现,也就是说,只有当某项机械作业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使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具有普遍性、现实性、遵循性和可操作性,以此作为服务者与用户共同遵守的准则,也为基层农机化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判定依据。
  3.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产生的基础是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这些经验应该是通过广泛调研、反复试验、科学分析、真实比较、多次验证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并加以规范化,在这些工作环节中一定要做到深入实际,要充分考虑到农艺要求,使制定出来的标准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4.在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过程中应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同时应遵循“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的指标程序。由于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具有适用性和特殊性,在审定标准时,不仅要有农机专家、科研部门、鉴定部门参加,也应有农艺、农机操作者、用户、基层农机管理者等代表参加,共同研讨,实现标准协调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适用性和较强的操作性。
  (二)考虑作业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内容是标准的主体,必须在弄清作业质量标准概念的前提下,针对某项作业服务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依据所规划内容框架,科学、客观、全面、现实地制定标准,其基本内容应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作业的条件、操作者条件、作业质量指标、作业质量指标的测量方法、作业质量的判定规则等。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到田间作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作业质量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区别。
  (三)考虑农机作业的条件因素
  一是在制定作业质量标准时,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该项机械作业的对象在农艺方面的要求有哪些,确保制定的作业质量标准项目出师有名、客观合理,有较强的操作性;二是考虑机具对作业条件的要求,农业生产中的自然条件是千变万化的,而农业机械的适应能力是一定的,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作业条件。
  (四)考虑农机操作者条件与技能水平
  当同一台农业机械在同一条件下作业时,由于操作者的技能水平不一,而不同的操作者会产生不同的作业效果,这就说明除了机械本身具有的功能及适应性以外,人的因素在农机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考虑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标准对象是农机操作者、农户及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而产品标准是用于产品生产、质量检验、产品验收及使用维护的技术依据,是一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技术准则。总之,在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过程中应弄清楚标准的目的和定向,避免由于标准定向不清、标准化对象不明确而导致作业质量标准与产品标准之间的混淆。
  (六)设置合理的质量标准指标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指标是衡量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一项核心内容,其设置的合理性是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标准工作的难点,设立哪几项指标、量值大小的规定等关系着标准使用者的利益。
  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是以农机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可持续过程。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不适应农机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2.农机作业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缺少必要的装备,执法能力差,农机作业队伍庞大与农机作业质量管理人员过少的矛盾比较突出;3.各地由农民分散经营自由种植与农机作业质量统一标准的问题;4.农机作业质量的高标准与农民文化素质、法律保护意识差的问题;5.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宣传培训不到位;6.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的重视力度不够。
  三、实施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制、修订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机化的历史上曾今制定过农机作业质量标准,随着农机技术的进步,有些技术质量指标已不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有的项目空缺,有的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充和修改。例如,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插秧机作业质量、测土施肥、测土耕作技术应用等标准。因此要系统地、完整地制、修订一系列作业质量标准,形成标准体系。
  (二)设立专门机构,强化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在有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农机作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全省农机技术推广系统成立农机作业质量监督管理的执法机构,负责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检查、验收和管理工作,及时调节因农机作业质量引起的纠纷,受理用户对农机作业质量问题的投诉,对农机作业质量不合格的农机经营者给予处罚,对辖区内农机作业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三)配齐装备,提高执法能力
  为农机作业质量监督员配齐必要的装备,明确其工作职权,为加强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提供基础工作条件。
  (四)实行合同制管理农机作业
  农机作业是一种民事经济活动,应该采用法律手段维护有机户和用机户双方的合法利益,因此,应实行合同制。
  (五)持证耕作
  对投入作业的农业机械,必须经过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技术检验,对检查合格、技术状态完好的农机具,实行挂牌耕作作业;进行农机耕作的操作人员,必须通过县级农机监理部门考核,获得《驾驶执照》后,方可从事作业。
  (六)按质收费
  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对持有双证的农机车主,作业质量达到要求,可以按照本地物价和农机主管部门制定的最高标准收取耕种费;对作业质量不合格的,质检员有权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
  (七)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
  对农民进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和法制化的宣传及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进而推动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和法制化。
  作者简介:
  冯锐(1970. 4――),工程师。大学学历,机械电子化工程专业,1991年在黄冈市特种设备检验所从事特种设备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2004年起在黄冈市标准信息研究所从事标准化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1000多项企业标准、20多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帮助100多家企业建立标准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1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