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区块加密效果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区块采取不同的加密方式下的加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加密方式下,区块砂体动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加密效果的差异,探讨不同加密方式下的综合调整方案,为××油田其它区块进行加密提供经验和依据。
  关键词:井网加密 砂体动用 水淹状况
  
  1、区块开发基本概况
  A区块位于××油田轴部地区,于2005年底采取对角线方式加密,B区块位于××油田翼部地区, 2004年底采取“3、2、1”方式加密,两个区块由于原油物性不同,加密方式不同,砂体发育状况不同,加密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2 、加密效果差异分析
  2.1原油物性存在明显差异
  A区块属于一类区块,原始地层压力8.4MPa,饱和压力6.82MPa,有效孔隙度17.2%,含油饱和度55.4%,地下原油粘度25.2mpa.s,含蜡21.76%,含胶13.63%,凝固点32℃,平均单井有效厚度8.2m,连通厚度5.8m。
  B区块属于二类区块,原始地层压力8.4MPa,饱和压力6.82MPa,有效孔隙度15.7%,含油饱和度51.3%,地下原油粘度29.7mpa.s,含蜡23.79%,含胶15.27%,凝固点32℃,平均单井有效厚度11.3m,连通厚度8.0m。
  2.2不同区块采取不同的加密方式
  A区块采用对角线方式加密,加密后油水井间的距离为210m,计划加密27口井,注采系统调整转注2口井,加密后油水井总数为103口,油水井数比为2.4:1,井网密度为21口/Km2。
  B块采取“3、2、1”变井距加密方式,缩小注采井间距离,加密后水井排距离为335m,油井排距离为223m,油水井排的距离为210m,计划加密35口井,其中采油井28口,注水井7口,注采系统调整转注2口井,加密后油水井总数为77口,油水井数比为2.7:1,井网密度为25口/Km2。
  可以看出,A区块由于原油物性好,裂缝不发育,采取对角线方式加密;B区块原油物性相对较差,将裂缝方向上的注水井井距拉大,将采油井井距缩小,最终实现线性注水。
  2.3 砂体发育及动用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2.3.1 B区块砂体发育状况好
  A区块加密后由于井距缩小,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提高,但由于部分加密井小层水淹未射孔,致使加密区水驱控制程度变化不明显,由加密前的67.1%到70.7%,只提高了3.6个百分点,水驱控制储量增加16.5×104t。主力砂体为FI62、FI72和FII1,厚度分别为2.5m、3.9m和3.1m,钻遇率分别为56.5%、67.9%和57.0%,但加密井发育砂体厚度较小,平均单井有效厚度7.9m,射开厚度只有6.0m,而老井平均单井有效厚度9.5m,对比降低了3.5m。从厚度分级表可以看出,加密井有效厚度小于5m的有10口井,占加密井数的37.0%;有效厚度在5m~10m的有16口井,占加密井数的59.2%。
  B区块加密后由于井网密度大,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高,水驱控制程度由加密前的60.7%提高到70.9%,提高了10.2个百分点,水驱控制储量增加了26.6×104t。主力砂体为FI71和FII1层,厚度分别为3.0m和3.7m,钻遇率分别为73.8%和83.3%。加密井平均单井有效厚度9.6m,从厚度分级看,有效厚度小于5m的只有3口井,平均单井有效厚度4.3m;有效厚度在5m~10m的有16口井,占加密井数的55.2%,平均单井有效厚度7.6m;有效厚度在10m以上 的有10口井,占加密井数的34.5%,平均单井有效厚度14.3m。
  2.3.2B区块加密前后油层动用状况变化大
  A区块加密前主力砂体厚度209.1m,占总厚度的47.6%,单向连通54.0m,占连通厚度的27.3%,双向连通57.1m,占连通厚度的28.8%,三向以上连通87.0m,占连通厚度的43.9%;加密后主力砂体厚度307.7m,占总厚度的51.9%,单向连通66.1m,占连通厚度的23.2%,双向连通120.4m,占连通厚度的42.2%,三向以上连通98.7m,占连通厚度的34.6%。可以看出,加密后双向连通厚度比例增加13.4%,单向以及三向以上连通厚度比例分别减少了4.1%和9.3%,砂体动用状况变化不大。
  B区块加密前主力砂体厚度126.2m,占总厚度的34.4%,单向连通44.9m,占连通厚度的35.6%,双向连通31.2m,占连通厚度的24.7%,三向以上连通50.1m,占连通厚度的39.7%;加密后主力砂体厚度265.3m,占总厚度的45.7%,单向连通78m,占连通厚度的29.4%,双向连通140.4m,占连通厚度的52.9%,三向以上连通46.9m,占连通厚度的17.7%。可以看出,朝601区块加密后由于水井投(转)注以及井间节流、遮挡等原因,井区注采系统不完善,导致双向连通厚度比例增加幅度较大,单向以及三向以上连通厚度比例减少,特别是三向以上连通厚度比例下降了22.0%。
  2.4加密效果不同
  2.4.1 A区块加密井综合含水高
  A区块27口加密井于2005年11月开始投产,初期日产液86.9t,平均单井日产液3.2t,日产油59.8t/d,平均单井日产油2.2t/d,综合含水31.2%,投产3个月后日产油就下降到32.0t,平均单井日产油1.2t,综合含水上升到43.9%,截止到目前,加密井日产液44.6t,日产油24.5t/d,平均单井日产油1.0t/d,综合含水45.1%,累积产油12360.8t,区块采油速度由加密前的0.48%到0.64%,只提高了0.16个百分点,采出程度22.25%。
  水井累注量高,主力层平均水淹半径大。其中朝A1区块主力水井平均单井累注量达到13.51×104m3,主力层平均水淹半径155.8m,A2区块主力水井平均单井累注量14.31×104m3,主力层平均水淹半径194.2m,特别是FI72层平均水淹半径已经达到210.3m。从15口中高含水井六项资料看,Cl-含量平均为783.45mg/l,矿化度平均为2173.78mg/l,特别是朝G井Cl-含量只有212.7mg/l,矿化度为1212.16mg/l,化验结果判断为注入水,可见注水井水线基本推进到对角线的位置,造成加密井综合含水高。
  2.4.2 B区块加密效果好
  B区块28口加密井于2004年12月开始投产,初期日产液130t,平均单井日产液4.6t,日产油97.8t/d,平均单井日产油3.5t/d,含水24.8%,投产5个月后日产油下降到56.6t,平均单井日产油2.0t,综合含水25.3%,截止到2006年8月,加密井日产油55.0t/d,平均单井日产油2.0t/d,综合含水22.1%,累积产油3.32×104t,区块采油速度由加密前的0.39%提高到0.83%,提高了0.44个百分点,采出程度14.36%。
  3 、结论与认识
  3.1一类区块由于原油物性好,主力层水淹程度高,虽然采取灵活的加密方式,但加密井含水依然较高,且含水上升快。二类区块原油物性相对较差,水驱控制程度低,井距的缩短可有效提高水驱动用储量,提高采油速度。
  3.2针对对角线加密的局限性,在注采系统调整时不能局限于原始的线性注水的观念,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增加新的注水井点,增加新的注水受效方向,改变原来的水线推进方向,在控制老井注水量的同时确保井区供液能力,从而控制加密井含水上升速度,减缓老井产量下降幅度。
  
  参考文献:
  1、白玉著,特低渗透性油田开发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2、师永民著,陆相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12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2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