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在框架、框剪结构的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文章归纳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提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并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工艺 裂缝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1 施工工艺
1.1 混凝土搅拌
1)根据施工方案的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温度调节。
2)搅拌采用二次投料工艺,加料顺序为:先将水和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搅拌约1min成水泥浆,然后投入粗、细骨料搅拌均匀。
3)计量精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2次,计量控制在:外加剂±0.5%,水泥、掺合料、膨胀剂、水±1%,砂石±2%以内。
4)搅拌应符合所用机械说明中的规定时间,一般不少于90s,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30s,以搅拌均匀为准,时间不宜过长。
1.2 混凝土的运输
1)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应满足均匀、连续供应混凝土的需要。
2)必须有完善的调度系统和装备,根据施工情况指挥混凝土的搅拌与运送,减少停滞时间。
3)罐车在盛夏应有隔热覆盖措施。
1.3 混凝土浇筑
1)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斜面式薄层浇筑,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将钢筋推离设计位置。
2)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缝,并将表面泌水及时排走。
3)局部厚度较大时先浇深部混凝土,2h~4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4)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器,振动器的插点间距为倍振动器的作用半径,防止漏振。斜面推进时振动棒应在坡脚与坡顶处插振。
5)振动混凝土时,振动器应均匀地插拔,插入下层混凝土500mm左右,每点振动时间10s~1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泡为准,不可过振。
1.4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1)处理程序: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塑料膜→混凝土终凝前1h~2h掀膜二次抹压→覆膜。
2)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
3)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入粒径为的石子浆,均匀撒布在混凝土表面,并用抹子轻20mm~40mm轻拍平。
4)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
5)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6)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1.5 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
1)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以前多采用冷却法,而目前蓄热养护法正被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效果也很理想。其原理是,在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或加热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其内外温差不宜大于,从而减小温度应力。
2)施工中应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主要是为了控制内外温差。测温点的布置应便于绘制测温变化梯度图,可布置在基础平面的对称轴和对角线上。测温点应设在混凝土结构厚度1/2,1/4和表面处,离钢筋的距离应大于30mm。
2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1)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和安定性好的水泥,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2)配合比设计时,可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长,荷载是逐步增加的,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如f45,f60,f90取代f28的强度。这样可以减少一定的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据测定,每增减10kg水泥,可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降1℃。
3)尽量选用连续级配的骨料配制混凝土,在保证可泵性的前提下,选用粒径较大的石子和粗砂,并控制石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2%。
4)掺加一定数量的减水剂或缓凝剂,以减少水泥用量,改善和易性,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5)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的磨细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即可改善混凝土的可塑性和可泵性。
6)在可能的条件下,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毛石,不但可以减少水泥用量,还可吸收混凝土中一定量的水化热,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良好措施。
7)在拌和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8)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混凝土,分层有利于混凝土水化热的散失,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也可在下层混凝土的表面上预留沟槽,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连接。
9)改善配筋。为保证每个浇筑层上下均有温度筋,可建议设计人员将分布筋作适当调整。温度筋宜分布细密,一般用Ф8钢筋,双向配筋,间距150mm,可以增强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10)设置后浇带。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带,以减小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11)做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25℃。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泌水和浮浆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一般为1.5h~3h,即控制在终凝前),因此各浇筑层易产生泌水层,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尤为严重。解决的办法是,可在结构四周侧模的底部开设排水孔,使多余的水分从孔中自然排走,或利用正式设计的集水坑或人为的“水潭”,将多余水分集中后用专门的软轴泵或隔膜泵抽水排出。对于墙体等竖向结构,可用调整配合比和坍落度的办法解决。
3.2 后浇带的留置与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分缝分块,不仅可以减轻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也可利用浇筑块的层面进行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另外,尚可满足绑扎钢筋、预埋螺栓等工序的操作需要,但接缝的处理必须满足防止渗漏水的要求。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如设计无规定时,其间距一般为20m~30m,缝宽1m,可在后浇带形成40d后封闭,冬期可适当延长。封闭前,应仔细凿毛,并将钢筋按设计要求连接好,再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亦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将缝灌注密实。
3.3模板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承受着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振捣混凝土的振动力,因此,必须保证模板及支撑体系的可靠性,防止模板产生过大的变形。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不能完全套用一般常规方法进行配置,应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对模板、立柱、拉杆以及支撑系统的所有构件进行设计计算,并取足够的安全储备。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对模板的刚度要求高,在有条件时,宜优先使用钢模板。采用木模时,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防止木模吸收混凝土表面水分后膨胀变形。
参考文献
[1] 李继业,刘福胜.新型混凝土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化工出版社, 2004.
[2] 徐定华,冯文元.混凝土材料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 社,2005.
[3]段峥.现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混凝土,2003.
[4]迟陪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起因及防裂措施.混凝土,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4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