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业教育源自于四十年代的美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各国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本文针对中、美、印、日几国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创业教育模式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模式
  
  一、创业教育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在国内外越来越普及并形成一股强劲的热潮。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所有专家一致认为:“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中国都相继开展了国民创业教育。
  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1947年哈佛大学的Mace教授首先在MBA学生中开设《创业企业管理》开创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先河。而美国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则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先后有1500多所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尤其是以百森、哈佛、斯坦福等大学为代表的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大学,形成了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极大推动了美国创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至今只有几年的历史。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开始了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共同发起主办的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至今为止已开展12届,引发了大学生创业热潮,激发了创业教育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的里程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高校推进创业教育。2003年以来,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涌现出的创业激情和不少毕业生毅然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成为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择业的新动向。
  二、中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1.国外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a)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美国现有2000多所大学、学院开设了2400多门创业方面的课程。美国高校已形成完备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包括创业教育教学、创业家协会、智囊团、研究中心、家庭创业研究所构成。形成了以百森、哈佛、斯坦福、任斯里尔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为代表的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高校除了开展基础性的创业课程教育,还鼓励大学师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形成产学研、创业者与创业投资家等多层次、多方的交流与互动、开放的合作,在这些大学中建立了50多个创业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实行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与前瞻性的创业研究;全国设立若干创业研究基金会,如Babson-kauffman创业研究基金会等;举办世界性和全国性的创业研讨会等实践教育活动。
  高校创业计划竞赛已发展为成熟的创业教育手段。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创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等十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中,有的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商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量之一。
  b)印度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印度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曾于1966年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印度科技部于1982年成立了“国家科技创业人才开发委员会”,并实施了长期的科技创业人才开发计划。
  在教育模式方面,印度高校主要采取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模式,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将项目指导和活动推广相结合。这种模式又细分为两个模式。1)项目模式。它是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采用的学习模式。2)活动模式。它是为了提升在校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热情,是创业计划的一个实现途径。很多大学成立了创业中心,协调课程、活动、项目和资源。
  c)日本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日本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目前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并形成了独具特色和较为规范的运作体系。
  日本各高校在发展各自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并结合自身师资力量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不尽相同的创业教育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企业家涵养型。这是以全体在学学生为对象进行创业通识教育的课程类型,力图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传播能力和实施能力以及作为商务人才所应当具备的较高素质。第二种是创办企业者专门教育型。这是以有志于创办企业、从事创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开设的专门教育系列课程。第三种是创办企业的技艺辅助专业型。这是主要面向拥有工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的,将创业教育作为辅助课的教育课程类型。第四种是经营技艺综合练习型。这是为经营或商务学科的学生提供技能练习,提高他们进行商务策划能力的专门教育课程系列。
  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较晚。从1998年至今,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形成三种模式,分别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创业教育”,特点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强调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特点是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技术咨询。
  三、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1.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有40%左右的学生具备创业倾向,而其中只有不到5%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创业倾向。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个性特点、生活背景等方面没有创业想法。因此,高校应开展不同层面的创业教育,包括普世性的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为创业学生搭建融资平台,促进创业企业的孵化。
  2.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方式要贴近社会、贴近实践,对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备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对此,各高校不仅应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创业,促进产学研的交流与沟通。而且要从社会上吸收一大批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创业实践阶段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拓展社会关系提供平台。
  3.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由于各校先天条件、地理环境、学科设置等不同,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需要突出特色,有所不为。如中西部地区学校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经济社会资源支撑,开展高科技创业实践活动比较困难,但可以围绕地区经济发展热点发展一些资金需求小、实用性强的项目,如农业领域技术服务、加工行业的价值提高等。人文科学集中的学校可以在创意、策划等行业寻找突破,而工科院校可以集中精力于技术生产手段的运用提高,等等。总之不能只盯住信息、生物工程,要尽可能将所学与创业结合起来,脱离本专业而成功创业毕竟是个案。
  4.将创业教育资金支持的范围从在校延伸到毕业后一段时间,形成在校教育、毕业实践相连通的体系。学生从毕业到创业往往有一个实践过程,高校的创业资金支持可延续到学生毕业的一段时间。既可扶持本校校友创业,又可通过校友影响带动,激发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情。
  
  作者简介:师晓莉(1971―),女,西安交通大学MBA,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创业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创业学,市场营销,组织与人力资源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