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业背景的农业产业集群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国内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较为完善,但基于工业背景的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颇少。本文将以柳州为例,针对目前工业重镇中的农业现状,利用工业反哺农业的契机来浅析如何把握工业重镇的区域优势来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
  
  一、农业产业集群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产业集群是指是某个特定产业中相关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所形成的企业群落,并具有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它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模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传统农业为中心,基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特色的人文环境,围绕某一主导产业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并有大量专业化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做支持,在农村范围内柔性集聚,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展农业产业集群,是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产业集群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农业生产力的高低是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增加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产业化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并通过培养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柳州的农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总体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柳州农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走产业集群化的道路。
  (二)培育农业产业集群是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的内在要求
  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一般说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能力,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角度看,通过产业链的大量集聚发展,有利于促进形成包括农户、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流通市场、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相关支持体系,有利于形成产业间的关联和协作效应,从而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群落。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将优势农产品进行强势布局,集中最佳资源,生产最佳产品,可以形成规模,打响品牌。
  二、目前柳州农业产业集群基本状况
  从2002年开始,柳州市就把发展优势农产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开发”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2003年柳州市编制了《柳州市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2003-2010年),制定了粮油、甘蔗、蔬菜、水果、桑蚕、茶叶六大种植业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
  (一)农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近几年来,柳州市十分重视发挥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和实施,通过制定规划、重点扶持、龙头带动、标准化生产和推广先进技术等综合措施,全市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甘蔗、柑橘、优质稻、秋冬菜、食用菌、桑蚕、茶叶等7大种植业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出柳城甘蔗、鹿寨桑蚕、三江茶叶、柳江双季莲藕、融安金橘、融水糯米柚等一批极具地方优势或特色的产业、产品和品牌。
  经过近年来的扶持和调整,以柳江、柳城、鹿寨为主要产区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年种植面积达167.43千公顷。由于龙头企业强化了扶持和服务的“龙头带动”功能,甘蔗产业已成为柳州市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种植业产业,柳江、柳城、鹿寨三县列入国家糖料蔗基地建设,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1.15千公顷左右,如今“柳州糖价”已成为全国糖业行情的晴雨表。
  (二)柳州市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柳州市虽然已经形成了优势农业产业集群但农业优势产业竞争力不强。优势产业带(区)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优势不够突出,优势特色品种生产总量不多,标准化生产尚处起步阶段,大部分农业生产未形成规模,加工企业少,经营主体分散,经济实力脆弱。除蔗糖、蚕茧加工企业外,现有的茶叶、竹木加工等龙头企业大多分布零散、规模小、经济实力差,承受风险能力低,难以真正承担龙头作用和带动的功能;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少、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不高、高档优质产品少、产品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处于逐年增加的状态,但目前农业的发展资金还处于匮乏阶段。农民生产信贷政策、农村合作社建立等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尚未完善;科技力量缺乏,尤其缺乏对已经列入本市农业优势产业的甘蔗、桑蚕、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加工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农业科技的经费投入不足,这些都制约着农业产业集群化地脚步。
  市场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目前大多数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会员之间是仍是一种松散型的、简单的买卖关系或合同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签定的合同缺乏履行保证机制,随意性大,农业产业化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健全,农民从事种养业承担着自然和市场等多重风险生产积极性难以发挥,这些都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更不利于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完善。
  三、利用工业优势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世界农业发展史表明,现代化进程中的工农城乡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农补工以乡养城阶段、工农城乡并举阶段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阶段。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并开始实行反哺农业的政策。2010年柳州生产总值(GDP)1260.3亿元,人均GDP达到34054元,成为全区首个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的城市。据此推断,柳州已经处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对此,自治区政府和柳州市政府要建立一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归根到底要落实在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上。
  1、借鉴工业组织形式,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在工业企业特别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出现之前,工业经济始终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自从培育了工业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工业经济便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反观目前的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有效地集聚社会资源,从而导致生产规模有限,资本实力不足,经营管理粗放,竞争能力较弱。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形成一大批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引、由市场机制连结,并有广大农民参与的农业产业集群显得更为必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柳州要以优化甘蔗、桑蚕的产业集群,完善茶叶、竹木加工、水果、的产业集群,发展建立水稻、新鲜果蔬例如金橘、食用菌等的产业集群为目标。
  2、进行税收转移,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的投入。目前,柳州已达到了以工补农的阶段。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652.6亿元,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柳州的工业已较为完善,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只要在农业设施方面加以改善,农业的规模效益就能显现。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通过税收转移和信贷支持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培植具有较大辐射能力的大型批发市场。
  3、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柳州是个工业重镇,围绕工业发迹的企业不计其数。将手中的闲置资金投入农业相关领域既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增殖又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工业企业中的其他主体向农业投资,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性投资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投入,参与农业的相关市场活动,为农业的产业集群建设提供资金补给;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设立各种农业建设和农业科技、教育基金。

  4、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在发展产业集群中具有“羊群效应”,龙头企业可以与小企业进行转包合作,增强企业的柔性,从而在农业集群内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共同构筑农业集群效应。柳州在工业发展中逐渐建成了以汽车行业、机械行业、冶金行业这三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以柳汽、柳工、柳钢、柳州五菱等为主的龙头企业是柳州市工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柳州身为工业强市,在农业发展中要借鉴工业发展成功的经验,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龙头企业例如广西凤糖生化股份公司作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连接着农户,把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户,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柳州甘蔗产业集群的发展。
  5、推进技术应用,培养现代农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工业化手段和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推广农机具在农业中的应用,与柳工、柳汽进行合作,研发并生产一批适合柳州农业发展的各类农机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后盾支撑。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这些举措能加快农业的集群化进程,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和服务支撑。2010年柳州融水县农机局、县糖办联手发放的甘蔗剥叶机让蔗农如虎添翼,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也将生产进度提高了近两倍。
  6、借助工业发展形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以柳州较为完善的工业产业集群为屏障,吸引资本、技术、劳动、管理等主要生产要素,调整和改善农业结构与布局,借鉴工业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强势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域和强势品牌,在产量、质量、价格、营销体系、物流服务、社会功能等各方面依托较为完善的工业集群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赢取国内外市场。
  7、借鉴工业发展的经验,发展循环经济。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纽带来打造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如在甘蔗中龙头企业带动,进行甘蔗深加工,生产出酵母、造纸、有机肥等高端产品,努力把蔗糖从头“循环”到尾,做强这个优势产业。依靠蔗渣综合利用、成品糖深加工、废糖蜜深加工、甘蔗叶深加工4条产业链发展,产品从机制糖向精炼糖-蔗渣文化纸浆-活性干酵母-酒精-复合肥料-能源发电-活性干酵母提取物等不断延伸,形成完善的蔗糖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使柳州的蔗糖产业“脱胎换骨”实现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韦晓玲,秦智.柳州市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
  [2]宋一淼.发展广西农业产业集群问题研究[J].桂海论丛,2005,6.
  [3]胡新民.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问题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9-55.
  [4]刘春玲.发展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2005(6):58-59.
  [5]罗泽科,杨凤莲,李晖.柳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6(10):
  81-84.
  
  作者简介:
  庄松燕(1986―),女,浙江舟山人,广西工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财务管理。
  莫玲娜(1963―),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工学院财经系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财务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