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背景下基于服务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不仅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也为其自身内涵建设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办学思路和目标,也为专业自身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立和专业人才未来去向指明方向。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找出国内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和师资自身能力、素质薄弱两个主要因素。进而结合工业4.0时代发展需要,将服务设计的理念接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中,通过建立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圆融型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学生、社会、学校、教师各利益相关者的各自需求和各自相关利益。
关键词:工业4.0;服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1-0164-03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the industry 4.0 era not only bring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profession, but also provides more clear ideas and go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own connotation,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and training of a new model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Professional talents will go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factors i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of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 lag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the lack of teachers' own ability and quality. The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industry 4.0 era, the concept of service design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and the systematic and sustainable circular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s established to meet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including students, society, schools and teachers.
Keywords: industry 4.0; service design; major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alent training mode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信息技術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必然催生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新能源、新材料等相互渗透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也必然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及商业模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迅速推行,必将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和质量,促使各领域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发生快速转变。为适应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4.0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纷纷在各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业进行快速谋划和布属,特别对已成为科技、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提出更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门紧随科技发展、经济进步和新能源、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紧密结合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其专业及人才培养所包含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等急需亟待调整和更新;在教师自身素质、知识结构、教学培养途径、教学组织形式及实施等方面需要再完善、再培训、再提高;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等方面不但需强调基础化、个性化、实践化、融合化、服务化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产学研及多维度专业评价等方面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新需求。
为能更好的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本文将共同创造、共赢等理念融入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之中,力求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教师教学和实训指导为核心,以学校提供资源为服务平台彼此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圆融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紧随科技发展、信息进步、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而将随时触及人们视觉所及的各种信息进行重组、合理化,并借用平面、数字等新媒介将其信息清晰、准确、快捷有效地形成视觉符号后,高效地传递给受众、服务于受众的及时性、综合性、跨界性、多学科、服务型等融一身的学科。
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专业最大不同点在于知识信息更新快;专业知识与先进的科技、经济、文化等紧密相连;专业知识的获得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社会实训和实践;学生的培养必须依据社会的需求为目标。基于此,视觉传达设计不能只借助传统媒介传达有效的视觉信息,还要学会利用网络等数字媒介完成信息与受众之间有效的互动和体验,为受众提供有效的信息传达和服务等设计。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既要在保持原有专业知识、审美特征之外,还要与时俱进、转变设计思想、探索适应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来适应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性工业革命4.0到来,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于智能信息时代(工业革命4.0)带来的社会变化及受众需求。对此,美国视觉设计专业的教育信息化已进入全新阶段,将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强调通过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转变学习方式,推动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并实施持续性的教育评估。欧盟国家视觉设计专业利用跨越学科、跨专业边界的各种关联媒介方式服务于学生、教师,使其更好地获取、理解信息并参与互动。日韩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能够始终保持鲜明的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自身的体验和表现,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课程计划始终考虑伴随专业扩展产生的新领域。 然而我国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直到2012年才正式从原来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单列出来,所以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管理制度、评估方式等)也都深受原有的艺术设计所影响,致使很多高校现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依然以2维平面媒介为核心进行人才培养,这与当下社会大数据、智能化、网络信息化和以数字媒体为主的工业4.0时代逐步形成开放式、跨学科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等不能很好的衔接,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国内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的师资能力及其服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具体表现在:
1. 国内各类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專业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停留在流水线模式(大学教育走向高度专业化,形成半封闭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是教学向工厂企业等工作一线的开放,强调实践教学、教学实习等,另一方面是学校内部不同科系的自我封闭)的工业革命2.0时代,和自动化模式(开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强调通识教育,大学内部不同系科教学开始走向有限的开放,形成半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业革命3.0时代。
2. 国内各类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和师资知识结构等严重滞后。目前很多视觉传达设计的师资基本都是接受绘画或工艺美术等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所以教师自身都有重艺轻技、重感性审美轻理性分析、重外在形式轻内在思想根源等思想意识和倾向。这就要求在制定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管理与指导中,需要教师应该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丰富的信息含量和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而非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研究范围之内。缺少与相关学科相交叉与融合的师资必然也缺少与时共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师资队伍的滞后自然也很难为社会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所需的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师资队伍的滞后也必然为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带来巨大的阻力,也必然影响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就业。
三、介入服务设计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服务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服务设计是对系统和流程的设计,是一种整合人、对象、过程和环境四大因素的系统性服务模式(Service model),它通过完整的服务规划、信息设计等将设计学、经营学、数字技术、认知心理学、行为学等理论和方法相结合,采用创造性、以人为本的方法提升自身服务的品质、为用户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使受众获得较好的满意度。服务设计强调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接受者共同创造价值。因此在服务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在能动系统(Enabling system)中相互转换所起的不同作用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及影响,再形成该系统模型,并对该系统中的服务流程进行设计,进而确定该流程中的重要接触点,确定影响该服务系统能否进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接触点,及其分析关键接触点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不足进行快速调整和改进,以保持该服务系统迅速高效的持续稳定发展。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该专业能否更好地服务社会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它不仅包括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的服务系统,也包括该专业能否在市场经济运营中其商业模式的形成,还包括对学生学习、实训、研究、交流、就业等交互平台和界面一体化设计等过程。将服务设计相关理念介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完善,促进师生在教、学、训、研过程中融洽沟通与互动,还有利于该专业依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其量身定制适应时代和工作实际需要的创新型、服务型、交叉型等综合性人才,更有利于该专业接受社会和学生对其评价、监督及意见反馈等,进而提高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和服务的质量。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利益关系者
对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讲,利益相关者是指与该专业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群体。从专业人才培养内部来看主要有学生、专业教师、学校(管理者);从专业人才培养内部来看主要有用人单位、家长、同行竞争者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不论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前的调查阶段,还是在设计阶段都会影响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形成或合理实施,所以在设计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时一定要在不同阶段考虑利益相关者所提的意见或建议,这也是平衡各方利益、制定战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所在。对此,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首先要对了解其中各个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位置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学校: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等)的需要,借鉴同行或自身办学经验,或依据专业教师教学中反馈的学生问题等,为学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是实施专业设计教学的引导者和指挥者,他们依据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将个人所学、所知、所识等理论、经验教授或指引给学生,教师在此过程中,既是教学服务的提供者、执行者,也是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接受者。学生:虽然在校就读的学生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接受者,要被动接受人才培养方案,接受学校安排的课程、授课教师、教学实训、教学环境等,但他们也是教学整体过程的参与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师评教等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尽管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处于被动接受一方,但他们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反映和他们在此过程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应该引起教师和学校的重视,且应该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意见、建议等及时修正或改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已进入社会的学生,他们根据自身经历和经验所给与学校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更值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制定或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时加以重视和借鉴。社会(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等):虽然从表面来看社会是服务的接受者,但在作为向高校提供就业岗位方面来看,它又属于对高校服务提供就业需求信息,以及对已就业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工作表现等信息进行反馈的提供者,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对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或修改完善。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要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结合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形成该模式的人才培养服务过程进行设计。以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科来划分专业,然后再依专业设置借鉴调查相关学校该专业的课程进行课程安排后,再将学校要求的整体学分分别设置于每个学期、每门课程之中,依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量再确定学分,编写教学大纲,最后由教师组织教学将其带入课堂教授给学生。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且处于专业学习过程中最末端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解决确定性、静止性等问题时具有一定成效,但在面对工业4.0时代时,该学科知识体系的直线性、封闭性,师资自身知识含量、知识结构、跨学科组织和教学能力等弊端已一览无余。
面对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新形势,设计制定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教师为引导中介、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运用大数据网络信息和资源进行跨学科、开放式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首尾相连、各教学环节相关联的圆融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4.0背景下圆融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将打破原有线性的以学校和教师为主线的具体思路,适应当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培养。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教学的始发站和终点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且最大限度保证教育目標与结果相一致。一方面也在要求专业教师在提高自身知识含量和知识结构的同时,更应该将所学融于当下社会所需,依社会实际所需及时修订和完善自己的授课计划和实施方案。这也是从侧面鞭策专业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方法。圆融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依此可以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依次设定大四、大三、大二、大一的课程群的具体要求和目的;依据课程群的具体要求和目标,进行课程群内相关课程、技能、实习、训练的设计和调整,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方式的确定;依前所述可以形成课程体系,编写教学大纲,将不同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性质、课程重点、难点等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授课的蓝本;根据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在实施授课、实训方案是与学生互动,与社会接触,形成多方面、多角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多方的教学、实训反馈对专业可持续发展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参考的重要价值。
四、结束语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下的大量数字信息、文字信息等需要快速而准确的转化为视觉信息和相应的视觉发号,传统的平面设计二维图形设计和局限性的创意思维,已不能完全适应和解读当下多维空间设计需求;原有的平面设计在与新技术、新媒体结合的同时也在逐渐趋向于服务性设计。基于服务设计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教师教学和实训指导为核心,以学校提供资源为服务平台,将现有的线性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建立或调整为圆融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满足学生、社会、学校、教师各利益相关者的各自需求和各自相关利益,最终达到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工业4.0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国.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1):7-15.
[2]宋华明,等.美国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范例探析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73-77.
[3]付晓培.德美两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43-45.
[4]张敬文.基于服务设计的情感关怀设计研究——以城市空巢老人为例[C].工业设计研究(第四辑),2016:92-96.
[5]周煜啸,罗仕鉴,朱上上.手持移动设备中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18(2):243-253.
[6]唐琳,常瑜.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7(1):70-73.
[7]梁玲琳,赵蕙.服务设计视角下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触点体系构建[J].设计教育,2018(12):116-119.
[8]罗仕鉴,胡一.服务设计驱动下的模式创新[J].包装工程,2015(6):1-4.
[9]吴德亮.关于中国高等院校视觉传达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D].厦门大学,2009.
[10]郑益乐.产业·专业·供给——工业4.0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三链深度融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9):18-19.
[11]李昱靓.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08-111.
[12]王娟.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论坛,2015(8):34-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