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现实调查和IES比较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基于现实的调查,对比IES(国际教育准则),分析了当前会计教育在知识和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评价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变革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评价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中国会计年鉴》相关的统计数据,供给和需求都十分充足,没有产生供求矛盾,但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和高等学校调查、访谈的结果却发现,当前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种种问题,难以满足职业的需求。我们访谈和调查的对象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和安永)主要招募的近20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一些财经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的职员,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如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等)。基于现实的调查,对比IES(国际教育准则),当前会计教育在知识和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评价上需要进行变革。
1.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当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电脑操作技能、分析与判断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我们的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中国大学会计教育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上述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重要的缺陷,然而,这些知识又被实务界广泛地认为是影响毕业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师的重要因素,并且,在校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在培养这些知识和能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可以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机制等,帮助学生提高上述知识和能力的水平。
2.课程设置
(1)删减专业课重复内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以及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的等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专业课内容重复被许多文献、被调查的学生和老师认为是中国大学会计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2)增加专业基础课比重。诸多访谈对象反映,可以增加一些行业与专业背景方面的课程,许多的学者和被访谈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课程过多、过细,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够。会计专业课程过多、过细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容易造成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
(3)合理安排课程。完善课程课时安排及在各学期的分布,提高课程设置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系统、连贯和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但是,我们的调查及访谈结果以及档案研究表明,中国大学会计教育尽管在课程内容的知识范围已经接近了IES2的要求,但是,在课程设置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层次性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各学期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之间的课程分布不够合理,为了教师和学校的便利,不顾及课程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层次性,随意安排课程的现象比较严重。
(4)增加实验和模拟课程及课时。实务操作性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并且,我们访谈和调查结果中均发现,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兴趣较高,并且,实务操作能力又是会计毕业生非常欠缺的一种能力。
(5)增设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对实务界的访谈中发现,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计教育中应当增加国际会计准则方面的教育,而目前中国会计教育在此方面非常欠缺。
3.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增加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模拟实习等教学方法的使用程度。学校应当将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效果纳入教师评价机制当中。学校和老师应当加强与企业、事务所等组织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校外实习机会。我们的访谈、调查和文献观点归纳结果表明,“填鸭式教学”是中国会计教育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尽管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过度使用被许多人认为对会计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不利后果。而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模拟实现及校外实习等较为受学生的欢迎,具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未得到合理地使用。
4.教材
(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加大对会计教材建设的投入,完善教材编写和选择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会计教材出版市场的监管。根据我们的访谈和调查结果,目前教材及其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与实务脱节、陈旧、编写者水平差、编写者的责任心差、抽象晦涩、缺乏系统性、出版市场混乱、错误多、不统一。纵观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均与教材建设的投入、教材编写和选择的激励与评价机制有关。
(2)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在组织编写会计专业教材时,可以适当地征询实务界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的意见,或者聘请实务界人士和专业机构参与教材的编写,提高教材与实务接轨的程度和新颖性等。教育部在组织编写或修改国家级会计专业教材时,可以征询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或国内重要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或直接聘请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等机构联合高校教师共同参与会计专业教材的编写。目前的大学会计专业教材,常常是由许多实务经验不足的教师编写完成,容易造成与实务脱节、理论性过强,过于抽象等问题。
5.考试与学生评价
改变以卷面成绩为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的考核方式,建立综合的学生考评机制。新的考评机制应当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应当局限于强调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改革现行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改变目前这种过于强调记忆能力的考试和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实践能力在学生评价中的权重,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技能、平时考察的比重,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考核对模拟实习的考核,教学管理部门只对课程考核做出原则性规定,考试方式、计分办法、题型类别等具体细节则交由授课教师来决定。我们的访谈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学生评价机制过于依赖与卷面考试,而卷面考试又过于侧重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考察,容易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为考试而教的被动局面,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