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寻求东亚的新引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仁泽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东亚经济很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区域内投资合作必须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日前在威海举办的“东亚投资论坛”传递出这样的信息
  “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强化合作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的,也惟有强化经济合作,东亚才能有效应对共同面临的全球经济风险。”
  吴建民,东亚思想库网络中期总协调员、外交学院院长,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东亚地区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高速增长,但与区域内贸易合作迅速发展相比,东亚地区的投资合作一直比较滞后。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东亚经济很有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受害者。
  什么将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由外交学院、国家开发银行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于7月1日至3日联合在威海主办的“2005・东亚投资论坛”给出了明确答案:区域内投资合作将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盛世之下有隐忧
  
  长期以来,东亚作为一个经济整体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过去30年间,全球实际GDP增长率平均为3.5%左右,而东亚经济的增长率则高达8.5%,比平均增长率高出近5 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统计,东亚地区 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4%,比全球实际GDP平均增长高出2.4个百分点。
  但东亚经济在展现良好增长态势的同时,也隐含着多种风险。吴建民指出,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和油价的长期居高不下。
  美元作为迄今仍最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其币值升贬波动一直是妨碍国际金融稳定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东亚经济则由于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外贸结构、汇率制度和储备状况,更易遭受冲击。目前新一轮的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又使东亚经济陷入难以应对的困境之中。2004 年东亚10个经济体集中了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近2/3,因而美元贬值对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2002年10月至2004年底,美元对欧元贬幅一度超过了60%。有研究表明,美元每贬值10%,东亚外汇储备就将遭受近1400亿美元的资产损失,相当于使东亚GDP损失约2%,或使东亚经济增长率下降约两个百分点。
  东亚经济增长还有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特点,国际市场石油的价格急剧上扬,势必会增加进口成本,推升国内物价,对东亚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严重威胁。一项统计表明,仅去年头10个月,国际石油价格即上涨了70%,今年6月份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价格更一度突破60美元,这对诸多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东亚国家经济影响极大。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卡拉思预计,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会使该地区2005年的增长率降低0.5―1个百分点。
  此外,从长期来看,东亚地区正处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10年内东亚必将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但是在知识产权与品牌主宰产业链的今天,如果想摆脱简单加工者乃至世界倾销者的形象,东亚必须实现产业升级。过去几十年间,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东亚经济的繁荣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东亚地区对于外部投资过于依赖的事实。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让区域内主要输出国自顾不暇,急于收回投资,区域内资本流动的格局已发生了改变。危机让东亚各国认识到通过金融与投资合作,提升区域内相互投资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正当其时
  
  目前,区域内贸易占东亚贸易总额的近一半,区内投资占东亚经济体引资总额的近 2/3 ,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东亚投资合作的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
  “一般来说,投资合作加速发展的条件有四个,即贸易合作达到一定深度,经济增长保持较好势头,经济增长存在较大潜力,各经济体间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东亚思想库网络中期总协调员、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目前东亚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加强投资合作正当其时。”
  过去的30年间,东亚区域贸易合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4年区域内贸易占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的54%,比1980年增加了 20个百分点。1978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还只有8亿美元,但到2004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054亿美元。有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贸易额可以接近北美自由贸易区甚至欧盟的水平。
  吴建民在东亚投资论坛的发言中强调,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区内贸易占的比重如此之大,说明这种形势呼唤着东亚的投资合作,同时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地区内部的贸易迅速发展,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投资合作是最好的时机。
  除贸易的高度发展之外,投资合作的加速发展还需要有资金和投资需求的支持,参加东亚投资论坛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两点东亚也都已经具备。首先,东亚资金充裕,据有关部门统计,东亚的外汇储备接近全球的2/3,接近 2.4 万亿美元。另外,东亚大部分国家储蓄率都相当高,累积存款额十分巨大,这就为投资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东亚的投资需求也非常旺盛。东亚地区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亟需加快建设,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投资将极大拓展东亚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空间。据权威部门预计,东亚今后五年,仅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就将达到1万亿美元,投资前景相当光明。
  在东亚地区互补性方面,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东亚思想库网络投资合作工作组组长江瑞平认为:东亚作为一个整体,是目前全球经济多样性最明显的地区之一,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层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这也造成了东亚经济体相互之间的高度互补关系。从发展水平看,2003 年人均GDP最高的日本达到34010美元,而最低的缅甸只有195美元,相差174倍。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看,在东亚有早已成为发达经济体的日本,也有尚未真正步入工业化进程的落后国家。东亚经济体相互间的这种高度互补性,为推进东亚投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几大瓶颈仍需突破
  
  综观东亚投资合作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众多的区域经济合作项目将给投资者带来无限商机,但是在该领域内,同样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投资环境差是困扰东亚投资合作的首要问题。世界银行连续两年将其标志性出版物――《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定为改善投资环境,报告列举的各种投资环境问题,在东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甚至更加严重。此外,东亚还普遍存在着投资审批程序繁琐与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据世界银行调查,在美国,申请投资创办一家企业,仅需5道程序、4天时间和 210美元的申请费用,而在中国则需要12道程序、46天和1350美元;在韩国需要12道程序、33天和1776美元;在日本需要11道程序、31天时间和3518美元;申请费用相当于人均收入的比重,美国仅为0.6%,而中日韩却分别高达14.3%、10.5%和17.9%,由此可见东亚在投资环境问题上依然还存在很大的改进余地。
  东亚投资合作还面临着其他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例如较低的产业开放度限制了地区内产业分工与资源互补;滞后的金融市场以及对资本、劳动的过多限制成为储蓄难以转化成区域内投资的瓶颈;投资信息不对称及投融资机制、政策配套协调措施建设滞后抑制了产业投资人的热情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构成了制约东亚投资合作的瓶颈。
  吴建民认为,要想突破现有的诸多瓶颈,必须从几方面入手,主要包括完善投资保障体制,推进目前东亚区内已有的双边投资保护协议多边化;强化投资合作政策与制度协调,协调东亚各经济体与区内投资相关的财税、金融、外汇管理政策和制度;建立投资促进机构,设立投资服务园区,促进“官、产、学”的有效参与和协调,构建合理的投资合作机制等。
  “只要突破了这几大瓶颈,东亚投资合作将成为潜力最大、影响最深远、最有作为的合作”。吴建民充满信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7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