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 莹
[摘 要]衍生金融工具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得到广泛的运用,并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主要投资工具之一,但是与此同时也使投资者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本文主要先从现行会计理论在处理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时的缺陷入手,根据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如何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强对衍生工具的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40-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内容和行为规则,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经营活动日益发展的同时,国际资本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与之相伴随的是金融产品的更加丰富,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金融衍生工具远比传统金融工具复杂多变,具有跨期、表外交易、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杠杆效应以及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等显著特征。操作得当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或者带来诱人的投资报酬和优厚的利润;操作失误将给投资者造成巨额损失,甚至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危机造成了数万亿的资产损失。究其原因,除金融市场监管力度不足、企业对内部操作人员的控制不严等原因外,缺乏一套规范有效的对风险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和控制的会计体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必须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管理。
1 现行会计理论处理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缺陷
现行的会计理论是以会计循环为基础的,所以会计理论的核心观念也基本上表现为会计循环各阶段,即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中的各个核心观念。在应用这些观念处理衍生工具时都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缺陷。
1.1 会计确认的核心观念及其缺陷
在现行会计制度下,会计确认的核心观念可谓权责发生制,在这种观念下,会计确认必须同时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而衍生金融工具至少对可计量性和可靠性难以做到。虽然也由投资者控制,但其实质不在于过去发生的交易,而在于未来合约履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情况,其收益和付出具有很强的或然性,正是合约履行的不确定性使其无法满足可计量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因此传统的确认观念无法对衍生工具加以确认。
1.2 会计计量的核心观念及其缺陷
现行会计理论计量的核心观念应为历史成本。然而,按照历史成本的要求恰恰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由于衍生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其只产生交易的权利和义务,而真正的交易只有到履约时才能确定,但在会计上却要求在合约签订时便加以计量,此时的成本在到期履约前将发生无法准确预测的变化,甚至有时根本没有历史成本可言,因为拥有交易的权利却未必一定进行交易。
1.3 会计报告的核心观念及其缺陷
现行会计理论关于会计报告的核心观念莫过于充分揭示原则。而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计量、核算等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使得会计报告至今也没有把其列入资产负债表项目,从而也就无法准确地予以揭示。然而当衍生工具的金额巨大,对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产生重大影响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要求对衍生工具的信息必须加以披露。显然,目前完全揭示对于衍生工具还无法做到。
2 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的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的内容远非对外报告所能概括得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日新月异,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企业的重要业务之一以后,如何加强其风险管理就又一次成为讨论的主题。可以说,对外报告的确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却不是全部内容。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会计的职能主要是核算和反映的时代已经过去,管理和监督也成为会计的主要职能。
正如上面所述,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的目标也同样如此。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侧重于对外报告这一目标,而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则侧重于会计的对内目标。这两方面的目标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渗透、一致的。会计工作不仅要对外报告信息,还要利用对外报告的信息进行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且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内部管理工作时,同样要考虑报表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就具体而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对外的信息报告目标和对内的风险管理目标。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制定的,许多经营不佳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因连续亏损而被强制取消上市资格,利用以前经营良好的年度计提的大量资产减值在本年度转回,从而使自己转亏为盈;另外上市公司为了得到很好的融资,也常利用资产减值计提与冲回来调节利润,给外部信息使用者造成错误的判断。新准则颁布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市公司进行利润任意操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虽然能有效地防止企业利润操纵,但却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因为如果不允许恢复已计提的减值,会导致费用有计提而无摊销,对资产价值真正得到恢复后会低估企业资产,对资产价值的确认不准确,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这里建议对资产减值计提后又得到恢复的部分,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得到记录反映,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做参考。
其次,新的会计准则看似解决了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这个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企业以前年度计提了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则造成以前年度的利润水平下降,而在处置资产的当期,假如资产的价值能够得到恢复,那么企业势必会进行调整,冲减当期的费用或支出,这样就造成了当期利润大大增加,从另一个角度讲是企业将以前年度的利润调到了本年度。对那些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如果第三年也亏损了,那么其也可以将以前年度计提了大量减值准备的资产进行出售或者进行售后租回,这样对于企业本身经营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它仍然可以进行利润调节,只是没有以前调节那么随意而已,需要对资产进行转移才能达到调节的目的。新准则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制约上市公司进行利润任意操纵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其实新准则中资产减值这项规定并没有达到其想要达到的目的。
最后,既然计提资产减值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为管理决策层做出决策作参考的标准,那么,当一项资产处于持续增值的状态下,并且不出现大的环境变化则不会出现价值下滑的可能时,是否也应该增加其账面价值呢?如果不增加其账面价值,在将来处置这项资产时就会出现巨额的营业外收入,从而影响当期利润,而这些利润其实是在企业持有资产这段时间共同创造的。
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措施
为实现其管理目标,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需要我们从内外两目标做起。对外的信息报告的总的目标是要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可供决策参考的有价值的信息。具体说又包括:①为谁提供信息;②提供哪些信息;③通过什么手段提供信息。对于问题①,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信息的提供对象不仅包括现实和潜在的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债权人,更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高风险性,所以对衍生工具交易的监管机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使用者。对于问题②,对外的财务报告中首先应包括持仓头寸的基本情况,更应包括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这将决定对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一系列的问题,还应包括有关衍生工具交易的未来财务预测、交易保证金的缴纳及变更、衍生工具的市场现值、持仓合约的浮动盈亏等。对于问题③,则可以采取重新定义有关资产和负债,使表外业务转化为表内业务,或者专设衍生金融工具报表加以披露。
对内的管理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实现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结果的最大化,保证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有效运行。具体地说有:
(1)准确识别衍生工具所包含的风险的类型。一般说来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产生于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变动而导致的整个衍生工具市场的波动。它的存在是客观的,无法通过投资多样化消除。非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变动而引起的个别工具的价格波动,可以通过投资的多样化加以规避和消除。另外,根据衍生工具风险的来源,还可详细地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流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合约标的所指向的基础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引起的衍生工具价格波动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履行责任而造成的违约风险。资金流动风险是由于资金的流通量和流动方向等引起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电脑系统或内部控制系统的不完善而导致的风险。法律风险是由于交易在法律范围内无效,或者由于税制、破产制度等法律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风险。以上风险并不彼此独立,而是交织在一起,使得金融工具的风险防范工作越发显得复杂。
(2)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和模型。风险评估体系的主要作用是:①通过风险评估体系测量企业所能承受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程度,并进而确立可能从事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范围;②通过风险评估体系来测量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及趋势。
(3)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的关键所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同部门或人员在交易过程中的权责划分;交易人员和中间人交易限额的设定;各种合约交易限额的设定;重要账目的核对程序和核对时间;交易凭单的编号及交易性质的确定;合约的操作程序及责任归属等。
参考文献:
[1]陈引,许永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对策[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35.
[2]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30-132.
[收稿日期]2008-11-30
[作者简介]方莹(197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会计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1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