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 雪 苏 毅

  [摘 要]体育产业的发展,既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加了资金,扩大了体育运动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并针对阻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意在使我国体育产业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影响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12-02
  
  1 前言
  
  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当前,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以关心人们的健康、娱乐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和空间,它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内拉动我国经济每年增长0.3%,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体育产业。体育产业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体育产业已经不仅仅是体育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并针对阻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意在使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 体育产业的内涵
  
  所谓产业是指一些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体育产业是一些具有体育特征的经济活动,围绕消费者需求,以消费者为轴心的行业。这一行业以满足消费者和其他行业对体育的需求为基点,以追求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为宗旨,其领域涵盖一切与体育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体育产业不仅仅包括体育器材、设备的生产、销售;体育设施的建设及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还包括体育表演、比赛;体育服装;体育食品饮料;体育彩票;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博彩;体育旅游;体育信息交流以及技术咨询与培训等。
  
  3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3.1 体育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形成
  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体育市场发展为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
  3.2 我国居民体育消费不断提高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年均GDP保持10%左右的增长,再加上部分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健康意识的增强,“花钱买健康”思想正在逐渐深入人心,以不同项目、个人、家庭等为活动群体的数量急剧增长,体育消费速度正在逐步加快,体育消费市场潜力有待不断提高。
  3.3 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按照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体育服务行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体育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应达到60%―70%。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超过了这个比例,而我国的比重太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差距巨大,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迅速,西部地区发展则相对滞后,个别地区甚至是空白;各项目间产业发展不平衡,球类项目市场开发较好,非对抗性项目和部分室内项目的市场只是有了适度开发甚至没有市场,以及体育产业的集中度不高都说明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和产业发展不平衡。
  3.4 体育彩票市场发展相对成熟
  体育彩票自1996年开始发行以来,销售额逐年增加,2001年销售量为149.3亿元,比2000年增长65%,到2007年底,我国体育彩票全年销售385亿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益金全部用于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开支,打破了过去体育经费完全依靠国家拨款的格局,同时,为大量下岗工人创造就业机会,为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3.5 体育旅游产业、体育培训市场开始发展
  体育旅游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出现市场需求,野外定向活动、单车游等,都是民间体育社团同旅行社合作的结果。体育培训市场发展迅速,每年体育协会、社团等组织以及有体育特长的个人都会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培训辅导活动,如适应不同年龄和对象的武术班、游泳班、健身班、健美班以及体育舞蹈班等,这些活动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较猛,未来几年内,体育培训市场将由雏形走向壮大而成为较成熟的市场之一。
  
  4 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4.1 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有关体育市场管理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还不多,相应的管理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产业政策支持。大部分城市的体育经营性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还不够成熟,仍需各方面政策扶持才能够从萌芽走向壮大。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投资行为较为盲目,经济行为不规范,缺乏统一管理,管理权限的交叉,界定不明甚至出现无人管理等,从而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4.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体制的变革,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体育文化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将逐步成为社会每一个成员的生活需求。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区域不平衡性,在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区域间,产生了对体育市场的认识,体育消费的观念以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体育市场经营活动的两极分化现象,对我国实现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整体发展目标和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不利。
  4.3 体育市场发展无序相对制约产业的发展
  由于相应的管理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产业政策支持,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投资行为较为盲目,体育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今后,个人投资兴办体育经营企业将成为主流,然而个体私营企业投资规模小,投资方向散,市场竞争能力差,消费水平定位调整空间不大,其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不强,这对体育市场的品牌树立和持续健康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
  4.4 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也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的本质是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恩格尔系数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恩格尔系数只有在40%以下,体育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当中明显地活跃起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基本解决温饱,城镇居民在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较高,所以从我国目前居民的收入水平看,在体育消费方面不是很乐观,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
  4.5 体育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意识差
  近年来全球体育用品销售中85%属于品牌产品。虽然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输出国,占据着世界体育用品市场65%的份额,但我国制造的体育用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效应差,少有类似“李宁牌”那样的国际知名品牌,附加值低,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主要是外国品牌加工,赚到的只

是为数不多的加工费,少数企业甚至靠模仿或假冒国际品牌获利,既没有形成支柱产业,也没有成为主导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4.6 缺乏体育产业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去运作,体育产业的管理应从过去以行政为主转变为以市场化管理为主。因此,体育产业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就是说这方面的人才不但懂得体育规律,又懂得市场经济规律,但是现在从事体育管理的大部分是从运动员转变过来的,对经济、管理了解不多,这也严重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5 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5.1 政策法规的保障
  政策法规,从其实质的意义上说,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政策法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规范性,不仅为人们的行动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而且确定了实现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途径,为人们沿着既定目标的方向前进提供了具体的帮助指导。有关体育产业法规的确定对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5.2 资金的保证
  为了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除了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增加对体育财政投入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体育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各行业和个人资本向体育产业进行投资。同时,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兴办体育经营实体。不断扩大体育彩票等产业的发展,获得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5.3 努力培育体育市场,满足体育消费需求
  任何产业都必须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体育产业也不例外。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因此,它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围绕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最高目标。因此,我们要不断拓展体育产业的新领域,不断开展新的体育项目,只要群众喜欢,有发展潜力、有市场需求的项目,都应积极开展,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要。
  5.4 加大体育宣传,营造体育市场环境
  大众传媒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宣传,对体育产业在广大消费主体中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事实证明,体育产业能够为电视、报纸、广播带来更多的观众,产生可观经济效益,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营造了宏大的体育市场,它对体育产业潜在的推动力同样是无法估量的。
  5.5 努力培养高水平体育产业人才
  体育产业在发展进程中,除了物质资本投资及政策的扶持外,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才是体育产业发展和完善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体育产业人才要满足体育市场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要求其既要懂体育规律,又要懂市场经济规律,要懂经营,懂管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短缺,所以努力培养高水平体育管理人才,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璐.对石家庄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6):120-121.
  [2]杨军,等.体育产业直面W T O[J].体育学刊,2002(9):25-26.
  [3]叶海平,李东妮.社会政策与法规[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1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