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不断加深,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逐渐在国际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出口不仅关系着出口贸易额,也关系着我们中国广大人民的的生活水平。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趋势进行简要分析,了解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现状,以及TBT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我国应对TBT的对策,以期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使得中国农产品向着国际化的目标更进一步。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175-02
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各个国家都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来维持经济的稳定,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每个国家都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国内的产业不受外国产业的冲击。关税壁垒对各个国家国内产品的保护作用正慢慢减弱,各个国家都逐渐向非关税壁垒措施转变。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隐蔽性强,可操作性强逐渐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现在许多进口国家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为由采用贸易保护措施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口。作为农业大国,这几年来我国受到的TBT导致农产品出口损失巨大,农产品出口商、农民都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我国农产品受到的TBT的情况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使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一、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农产品的贸易总额基本上是上升的。2001—2016年,增长了约6.4倍。2016年出口额729.9亿美元,同比增3.3%,较2001年的142.3亿美元,增长了约4.1倍,逐步增长。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也开始受到外国采取的技术贸易壁垒手段。我国从外国进口的农产品逐步增长,从2001年的107.1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1 115.7亿美元,增长了约9.4倍,大于出口的农产品增长量。到2004年时我国从贸易顺差转向逆差,而且贸易逆差的趋势也在不断地加大。
近几年,农产品出口受到的TBT越发频繁,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国。例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对农产品采用的TBT措施占绝大部分。2015年,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和加拿大相关机构扣留/召回我国出口不合格农食产品类1 842批,较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45批。2015年美国扣留我国不合格农食产品类最多,达到941批,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1批。欧盟食品和饲料委员会,扣留的达298批,同期增长了55批次。日本厚生劳动省扣留130批次较同期减少了了50批次。可见,外国召回我国不合格农食品造成农产品的出口受到阻碍。
二、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生产标准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现在许多地方实现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农户生产集中起来,统一品种,統一生产,采取技术支持帮助,使农户在生产过程掌握更加规范专业的技术。安丘市质监局创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使农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都符合法律规定,使安丘的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2.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目前我国关于农产品出口检测与监测体系仍存在很大不足,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去甚远,很多检测项目在国内不涉及,检测力度强度也不及外国。很多在已达到国内标准的农产品,却被外国拒之门外。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收集关于农产品检测的信息,利用大数据加快农产品出口贸易信息化。各出口企业也应加强对主要出口国相关检测标准、法律法规的收集与学习。
3.有利于政府构建更为完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体系。虽说我国各方面的法律都比较健全,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具有专项法规、绿色技术标准、评定程序,以及各地区协调统一的市场。所以,目前我国加快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摈弃一些过时不合实际的检测标准、法律法规。不断投入物力人力财力研发新技术,研究与时俱进的政策,建设对农产品出口有益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对农产品行业就起到了保护作用。
(二)消极影响
1.农产品的出口减少,我国外汇收入减少。农产品出口数量持续减少,导致我国的外汇收入也在减少。甚至可能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减少,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如果我国农产品作为外国TBT所针对的对象,会降低进口国对中国农产品的信任度,中国的地位也会被动摇,而且这是一个死循环。一旦作为被限制的对象,其他进口国也会对我国农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加大国际贸易的难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产品的优势丧失,企业成本增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也意味着劳动力充沛,农产品在价格上拥有很大的优势。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逐渐稳固,许多国家会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我国的人口福利不断降低,农产品的优势逐步丧失。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定得越来越严格,出口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金钱来应对国外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得不加快技术升级,在产品抽检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以上种种都使得企业加大了生产成本。
3.加剧贸易关系的恶化。由于每个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标准不一,贸易双方可能对各自的政策、法律法规解读不细致,从而造成双方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出口的农产品往往会受到进口国海关检验检疫局的严格苛刻的检查,由于各种复杂的程序,难以达到的标准,经常会使出口的农产品难以如期到达进口企业的手中,使贸易伙伴丧失信心乃至信任,加大了贸易纠纷。同时,有些国家会采取反倾销等一系列措施来对抗进口国家的贸易保护,这都会造成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友好,加大贸易摩擦,不利于建立公平友好的贸易关系。 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政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我国农产品遭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大多数都是难以达到外国的标准。而正是因为国内的相关政策落后,缺乏生产缺少专业化指导,导致本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因此,迫切需要我国政府完善本国的政策法规,应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研究国外相关的标准政策,制定出适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我国出口商,从而使农产品能够更好地在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权。因此,政府要加强对有关TBT政策法规的解读。
2.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建立预警机制。我国的農产品许多因为残留农药,重金属超标等被拒绝进口。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各个生产阶段的监测,要提高与改进我国检验检疫的相关设备,提高技术,以便更好地做好检测和预防工作,使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更加符合国外的标准。政府部门利用大数据充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进行分析,充分研究国内外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及时收集信息并进行预测,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个农业生产部门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加强沟通,提前做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心理准备。
3.设立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设立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开拓新的市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活动。同时,大力支持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对在国际贸易中对农产品进行大力宣传的企业可以重点资助,以提高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活跃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改善出口的物流条件,对于运输出口的农产品车辆可减少通行费用。对一些保存难度大的农产品比如肉类、海鲜类,应创新保存方式,开发以冷藏为主的运输方式。
(二)农产品出口商以及生产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1.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由于技术落后,附加值低,生产出的农产品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农产品生产商及时转变生产理念,注重绿色生产,加快设备的升级改造,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引进技术人才加快创新。开发出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生产商也要注重调研,充分了解买方市场,才能生产出更符合标准、更具特色的农产品。
2.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建立可追溯制度。生产商在生产农产品的过程中,应充分学习关于生产的相关规定,对于生产、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应制定严格的标准,明确责任到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处罚。各部门相互协调,制定联动机制。在包装上设置二维码的标识,消费者可以扫码关注了解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于出口的农产品进行扫码也可以知道是哪个地区哪个企业生产的,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错,做到有效追溯。
3.推动基地建设,促进集约化生产。目前,从事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没有专门的管理,很多企业没有生产基地,缺乏明确的指导,盲目地采购原材料,随意用农药,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难以满足国际标准。所以,可以建立“农户+企业”的管理模式,支持生产商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对养殖、供种、用药等实施统一化管理,走有机种植养殖、集约化的路子,积极生产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余佶.技术性贸易壁全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 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结构与贡献[J].管理世界,2005,(1):85-96.
[3] 鲍晓华.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管理,2010,(12):7-15.
[4] 杨露.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5] 陈宗懋.2008年欧盟发布茶叶中农药残留新标准[J].中国茶叶,2008,(4):7.
[6] 徐睿霞.试析外国对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基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经验的借鉴[J].商场现代化,2009,(1):63.
[7] 顾蓓蓓,张磊,孟文静,李泉.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28):84-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2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