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术壁垒对浙江省茶叶企业出口的影响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技术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浙江茶叶出口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浙江省茶叶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有连续出口记录的32家出口茶叶企业开展调查,运用调查资料分析了技术壁垒对浙江省茶叶企业出口规模、出口结构、出口价格和出口效益的影响,提出了提升浙江省茶叶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的建议。
  关键词:技术壁垒;茶叶企业;出口影响;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4.022
  从古至今,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优势农产品。出口茶叶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壮大茶叶企业、发展茶产区经济和推广中华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省是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省,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地区)是浙江省茶叶企业出口的传统重要市场,但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茶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等技术壁垒不断加严,由此引致出口企业的检测费用支出增加、贸易摩擦频发、质量通报和退货时有发生等问题,给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茶叶出口企业造成了明显的经济损失,导致2005年以来浙江省茶叶企业年出口总量增长近乎停滞。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技术壁垒对浙江省茶叶企业出口的影响,对助力我国出口茶叶企業转型升级、拓展中高端海外市场和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浙江省茶叶企业出口现状
  浙江省茶叶出口对全国茶叶出口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口量占据“半壁江山”。据原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近十年来浙江省出口茶叶生产企业保持在70家左右,主要分布于杭州、绍兴、嘉兴、湖州、金华等地区,出口茶叶以绿茶为主,企业规模普遍较小,2017年没有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茶叶企业,出口额在4000万美元以上的茶叶企业仅1家,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4000万美元以下的茶叶企业有16家,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1000万美元以下的茶叶企业有11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500万美元以下的茶叶企业有14家,其余企业的年出口额均在100万美元以下。然后,受企业更名、注销、转行等影响,近十年来浙江省有连续出口记录的茶叶企业仅40家左右。
  2005年浙江省出口茶叶16.2万吨、出口额为2.6亿美元,至2017年浙江省出口茶叶17.5万吨、出口额为5.1亿美元,在此期间茶叶出口量呈平稳波动状态,出口额则整体上呈现上升的态势,但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都低于全国茶叶出口的增长速度。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浙江省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分别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出口总额的56.5%和53.4%,2011年占比分别下降为52.7%和50.4%,2017年占比分别进一步下降至49.3%和31.3%,浙江省茶叶企业出口正上演着“不进则退”的经济变革。
  在技术壁垒的影响中,以官方通报的负面影响最大,浙江茶叶企业遭遇的技术壁垒通报时有发生。以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为例,2008-2018年该系统明确以浙江省茶叶企业作为通报对象的官方通报为数不少。2008年欧盟对浙江茶企生产的出口绿茶中重金属超标发出3起通报;2010年欧盟对1家浙江茶企的出口绿茶中发现死昆虫发出1起通报;2012年欧盟对浙江茶企生产的出口绿茶和茉莉花茶中农药残留超标发出9起通报,具体通报原因分别为噻嗪酮、吡虫啉、三唑磷、氰戊菊酯、吡虫清、毒死蜱、联苯菊酯等农药残留超标;2013年欧盟对浙江茶企生产的出口绿茶中农药残留超标发出5起通报,具体通报原因为吡虫清、噻嗪酮、氟虫腈、三唑磷、水胺硫磷、灭多威等超标;2014年欧盟对浙江茶企生产的出口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发出10起通报,其中2起蒽醌超标,其他8起通报具体原因为氟啶脲、吡虫清、氟虫腈、吡虫啉、三唑磷、丁醚脲、虱螨脲、唑虫酰胺等农残超标;2015年欧盟对浙江茶企生产的出口茶叶发出3起通报,其中2起蒽醌超标,1起通报具体原因联苯菊酯、多菌灵、溴虫腈等农残超标;2017年欧盟对浙江茶企生产的出口茶叶中蒽醌超标发出2起通报;2018年欧盟对浙江茶企生产的出口茶叶中啶虫脒、毒死蜱、哒螨灵、呋虫胺、唑虫酰胺等超标发出1起通报。
  2 技术壁垒对浙江省茶叶企业的影响分析
  影响茶叶企业出口的因素众多,但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技术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浙江茶叶出口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浙江省2010-2017年有连续出口记录的32家茶叶生产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技术壁垒正通过影响茶叶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行为,进而传导影响企业的出口规模、出口结构、出口价格和出口效益。
  一是技术壁垒短期内减少了企业出口规模。对32家茶叶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的茶园基地建设和茶叶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技术壁垒的实施,在短期内除极少部分生产名优茶的企业能够迅速做出调整,达到技术壁垒要求,此外的绝大多数茶叶企业都因难以达到新的技术指标要求或因出口风险加大而暂停出口。在中长期,随着极少数茶企突破技术壁垒,部分有出口意愿的企业得益于行业内的“技术外溢”,也成功突破新的技术壁垒,进而相应地扩大自身的出口规模。进一步从技术壁垒的作用来看,技术壁垒在客观上具有提高准入企业成本和保护本国产业的作用,出口茶叶企业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使得其生产成本增加,加之发达国家本国茶叶企业受到保护提高了自身竞争能力,因此短期内技术壁垒对出口茶叶企业的出口规模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以近年来每年频繁更新技术标准要求的欧盟市场为例,受调查的32家出口茶叶生产企业2012年共计对该地区出口茶叶6272吨、金额2218万美元,2017年对该地区出口茶叶下降为4364吨、金额 1615万美元。
  二是技术壁垒迫使企业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因技术壁垒主要由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发达国家发起,技术壁垒带来的技术差距扩大和贸易风险增加,茶叶企业为了规避贸易风险,且为了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已高度饱和的形势下,茶叶企业不得不把出口市场从以技术壁垒高的发达国家为主的高端市场,转向以技术壁垒低的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中低端市场。从32家出口茶叶生产企业的出口市场结构演进来看,这些企业2010年对非州国家的出口量为737万吨,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量为0.32万吨;至2017年这些企业对非洲国家的出口量增长到9.29万吨,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量则进一步下降为0.19万吨。这一鲜明的变化,与日本《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的严苛农残限量要求有直接关联。   三是技术壁垒抑制了企业的出口茶叶价格。一方面,由于技术壁垒带来的冲击,诸多茶叶企业转向将茶叶出口至技术壁垒低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和无技术壁垒的欠发达国家(地区)市场,使得这些国家(地区)市场上的茶叶供给量明显增加,而茶叶作为需求刚性较强的农食产品,短期内这些国家的茶叶需求不会短时间内增加,供过于求从而引发“价格战”,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出口至这些国家(地区)的茶叶价格其实呈现下降态势。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市场,最初仅少数茶叶企业能达到最新的技术壁垒要求,因此出口茶叶价格会略微有所上升,但鉴于终端销售渠道掌握在进口商手中,所以在贸易谈判中出口价格仍受进口商控制,出口茶叶企业甚至为了寻求实现长期合作而主动放弃涨价。
  四是技术壁垒导致企业出口效益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以茶叶检测费用为代表的成本增加,茶叶出口量和出口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市场的技术壁垒要求,出口茶叶企业在原料采购、茶园建设、生产加工及成品检验等环节都需要进行检测,导致成本增加。32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的企业年平均检测费用都在20万元以上,且表现为逐年增加,而出口利润则表现为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主动规避技术壁垒而放弃该市场企业,尽管不必承担需突破技术壁垒而发生的成本增加,但是由于参与低端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上供需失衡引致出口茶叶价格下降,在出口量难以扩大的条件下,表现为出口效益下降。
  3 提升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的建议
  一是关注目标市场动态,及时把握国外技术法规动态。技术法规和标准是市场准入的门槛,而且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极易产生“示范效应”和“连锁效应”。出口茶叶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的参与主体,立足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应提高市场风险的敏感度,企业最高管理者要树立风险意识,安排人员加强与国外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定期向客户咨询和索要目标市场的新近的技术法规动态。要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培育具备市场开拓能力和法律法规意识的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主动收集国外最新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尽早实施风险分析和研判,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因目标市场实施技术壁垒带来的多重风险和隐患。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努力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浙江省茶叶企业具有良好的出口基础,在当前全球技术壁垒日益加严的背景下,应当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强化自身的“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首先从源头上做好茶叶原料的质量把关,无论是从自身建设茶园基地采摘鲜叶还是原料外购,都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周期性抽样检测,确保原料合格。其次要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企业的关键生产环节,对员工开展常态化培训,形成生产加工环节全过程记录,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可追溯体系,从严防范生产加工环节和仓储环节产生“二次污染”,着力打造自身企业的质量品牌和质量声誉。
  三是降低出口贸易风险,着力建设海外终端销售渠道。中小微企业是浙江省茶叶企业的显著特征,也是导致浙江省茶叶企业难以开拓国外终端销售市场的关键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市场才能发展壮大,发展壮大才能主导市场。因此,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商业文化和消费习惯,从建立海外目标市场的终端销售渠道为着力点,通过抱团、重组、合并等方式,共同联合打造“立顿”式的浙江省茶叶出口的“航空母舰”型企业,统一经营决策,统一品牌推广,统一市场拓展,消除单打独斗和价格战恶性竞争局面,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遭遇国外市场技术壁垒在内的各种风险冲击的能力。
  四是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帮扶企业应对贸易摩擦。企业走出去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权益保护。众所周知,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影响主体不仅仅是企业,还包括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參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原则,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台的技术壁垒及时关注和发声,对超出合理范围的技术壁垒要提出严正抗议,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大信息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实时更新国外关于茶叶的最新技术法规要求,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为出口茶叶企业开展国外技术法规知识培训,搭建公共检测平台,指导茶叶企业精准、高效地应对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 张晨.茶叶进出口标准设置技术壁垒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1840.htm